李妙賢
企業的經營發展和成本管控及風險預防有密切的關系,為了提高經營效率和經濟效益,一定要采取有效的風險評估與防控措施。尤其在財務管理方面,不僅要制定完善的制度規范,還要采取有效的預算和成本管理措施,通過精細化的管理模式降低經營管理中的漏洞,減少風險隱患,使企業可以更加穩定持續地發展。
企業經營發展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難免會遇到各類風險隱患,如果沒有采取有效的預防和管控措施,會使經營成本增加,也可能影響企業信譽和內部穩定等,不利于企業發展和進步。所以,必須要強化財務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風險防控措施,及時規避各類財務風險。具體來說,可以從成本控制和風險預防兩方面著手,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同時分析企業經營中潛在的風險隱患,提升識別風險的能力,制定更具針對性的防控措施,保障企業穩定發展。
一、企業風險常見的表現形式和預防方式
(一)籌資風險
企業經營和管理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影響企業發展的各類危機,需要經過識別和分析掌握具體的危機形式,然后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風險發生概率?;I資風險是常見的風險之一,因為資金是企業運作和經營的基礎,所以如果資金出現問題,則企業會直接受到影響,嚴重時會造成企業破產。在企業經營中,產品研發、擴大規模和廣告宣傳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充足的資金投入與支持。所以,必須要確?;I資及時有效,為各環節的落實做好準備。常見的企業籌資方式包括貸款和債券等等,為保障資金充足,需要為獲取資金付出條件。
例如,如果通過銀行獲取貸款,則應該具備征信條件,并且根據規范要求支付貸款利息。所以如果企業沒有獲取預計的利潤收益,或者經營目標沒有在規劃的時間內達成,則資金回籠效率和數額受到影響,無法及時償還貸款,進而面臨賠付風險,造成巨大的資金損失。所以,為了控制籌資風險,應該充分分析市場環境,并且預測未來的發展走向,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經營方案,順利實現經營目標,按時償還貸款。要提升決策的精準性,為籌資規劃提供能夠依據,并且對具體的籌集和使用環節進行管控,降低風險發生概率。
(二)投資風險
投資是重要的經營環節,通過投資獲取收益回報,但投資效益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潛在的風險較多。為了確保投資的有效性,需要采取科學、精準的財務分析措施,嚴格篩選投資項目。投資風險主要體現在決策風險和終止風險兩個方面。決策風險就是在項目選擇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做好分析對比,選擇了不符合市場發展趨勢的投資項目,則會影響效益,無法達到理想的投資目標,甚至會帶來一些損失。終止風險與擱置風險相似,二者的界限并不明顯。在項目規劃階段,應該明確具體的投資方,根據需求獲取足夠的投入資金。但項目投資往往會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可能造成項目暫時停止或完全停止。此時企業并不能追回前期資金,由于投資不足,很難繼續開展項目,不僅收益受到影響,企業信譽也會受到影響。
針對投資風險,應該從預測與規劃入手,在投資項目之前,要先做好財務分析、市場調查、風險評估等工作,了解項目的市場前景,分析項目是否可靠,然后再決定是否投資。要根據項目潛在的風險制定應急預案,如果出現投資不足造成項目中止的情況,可以啟動應急預案來處理,降低項目中止帶來的損失,確保項目成本可以收回,盡可能減少損失。
(三)經營風險
在生產經營中,企業需要投入各類成本,包括材料、設備和人力等等,確保物資和人資等資源需求得到滿足。例如,生產設備會隨著市場變化出現價格波動,如果設備儀器的價格上漲,則經營成本也會提升,企業收益受到影響。如果成本提升,且銷售額不理想,則會影響業務償還能力,造成企業經營風險和困境。對此,應該從市場預測和分析入手,了解物資市場的變化趨勢,做好設備、材料等物資管理工作。人資管理也是如此,根據經營需求合理控制人力成本的投入,通過培訓人才、投入技術等方式提升人力工作效率,盡可能降低人資成本,使企業經營風險得到控制。
二、企業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政策變化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我國各類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為了在國際市場中獲得競爭地位,企業要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既要掌握國內市場的發展動態,也要了解國際市場的變化規律。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長期效益和短期收益都會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出現波動變化。制定明確的發展目標可以為經營管理奠定基礎,但市場波動會影響目標制定,也會影響收益回收,主要體現在價格、政策和經濟周期等方面。政府政策的影響尤為明顯,不同的政策方針會造成利率和信貸等要素受到影響,造成持有資本浮動變化,導致不確定性增加,財務風險隨之加大。
(二)內控不足
從當前經營發展的實際情況看,很多企業都缺少健全、詳細的管理策略,內控制度不夠全面,所以財務分析結果不準確,管控效果也不理想。具體來說,很多企業都存在職責劃分不明確、管理工作片面、操作行為不規范等問題。如果企業經營管理者只重視短期利益的實現,沒有制定長期發展策略,側重于控制經營成本,缺少有效的財務分析方案,甚至存在權責不明確、身兼數職的情況,造成財務管理效率低下且財務分析結果不準確。從管理人員的角度分析,如果缺少專業能力、創新意識,則內部控制制度無法及時更新,內控效果因此受到影響,工作中可能出現各種漏洞失誤,造成風險隱患的發生概率增加。
(三)審計缺失
內部審計對企業經營管理有直接影響,需要詳細規劃審計的步驟和環節,確保審計的有效性,使企業內部經營得到有效的監督和約束。從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看,很多企業都制定了詳細的管理制度,對審計方法也有明確的要求,但缺少創新性,不論是方法還是內容,都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改進,否則難以滿足審計要求,導致審計工作質量下降。不僅如此,企業缺少獨立和高效的審計部門,各部門都會干預審計工作,造成審計效果不理想,財務分析的準確性和權威性隨之下降,各類風險也就應運而生。
三、企業風險控制體系的建設策略
(一)全面防范,完善制度
為了有效規避企業中的各類風險,需要構建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在實際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從財務分析著手,將財務分析結果作為重要的風險防控策略制定依據,從制度、方法和實踐等多個角度著手,保障風范措施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一方面,應該提升風險防范意識,根據經營現狀制定管理制度,結合企業發展規劃和風險評估結果更新管理制度。例如,根據企業一年內經營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財務制度,包括《財務預算管理辦法》、《財務BP管理辦法》、《付款及報銷管理辦法》等制度方案。針對企業不同的經營內容和規劃方案確定管理制度的具體內容,利用制度規范各個工作環節和操作行為。采取有效的預算管理措施,確保經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加強業財融合,強化業務部門的運營能力,使企業各個部門和崗位可以積極參與財務管理工作,保障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信息化建設,采用信息技術優化財務分析工作,利用ERP系統規范財務管理工作,優化BP崗位負責的業務內容,確定具體的業務模式,并以此為基礎完善財務管理系統,全面提升財務分析和管理的效率。各個部門之間可以利用財務信息化系統共享信息,結合各部門經營運作的實際情況進行財務分析,全面提升財務管理效率,有效管控潛在的風險隱患。利用信息技術實現系統化、智能化、可視化和數字化的風險管控,在系統平臺中實現從文檔管理模式到系統化管理,保障管理制度順利落地。在風險管控方面,與企業經營業務結合在一起,強化事前預警。與各個異構系統集成,對接第三方自信平臺并構建各種業務風險模型,實現智能化動態監控,及時精準地發現潛在風險,實現多渠道風險預警。在分控體系上報、風險處置和整改方面,采用可視化監控的方式,使風控分析報告和報表更加完善,實現全過程閉環,有效降低籌資和投資等風險隱患。
(二)有效管控,創新辦法
為了提升風險管控的有效性,需要根據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風險管控措施,不僅要完善內部管控措施,還要構建風險預警體系。首先,應該制定完善有效的評價和評估體系,強化風險評估和財務分析的能力,結合企業經營的具體內容確定經營中潛在的各種風險指標,根據業務落實的實際情況分析潛在風險,根據評估結果制定更加符合需求的風預案。可以成立專門的風險管理小組,負責分析和評估工作,做好應急事件前期處理,保持風控的初始狀態。根據風險隱患的實際情況,組織展開應急處理措施,定期向企業高層匯報風險管理中的問題。管理小組下還應該成立專門的風險管理辦公室,包含在計劃合同部的范圍內,計劃合同部長負責管理任務,包括日常風險管理、信息收集篩選、信息傳遞和風險匯報等等。其次,要強化動態監控能力,掌握市場發展、政策環境等影響因素的動態變化,做好信息跟蹤和反饋工作。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和系統的作用,及時發現潛在風險。結合風險類型和產生原因制定應急預案。尤其要完善應收賬款體系,配合存貨管理使生產和銷售更加順利。要及時更新財務系統,根據實際需求建立財務核算系統入賬方法,根據發展需求切換核算系統,通過有效的革新手段提升風險管控的能力和效果。
(三)加強審計,培養人才
內部審計可以有效規避風險,應該根據企業經營特點采用不同的審計策略,發揮專業審計知識的作用,確保內部審計的有效性和精準性。在完善財務管理工作的同時,要與審計工作對接,提升年度審計、稅務審計和離任審計等工作的效率,發揮審計監督、管理、規范和約束的作用。不僅如此,要落實全面預算審計方案,采用專業化的復盤方案,分析當年預算執行效果,及時調整預算執行偏差,確保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以此降低籌資風險。要控制財務指標偏差率,同時促進業財融合,可以采用BP管理的方式,促進部門之間合作溝通,為內部審計的優化與落實奠定環境基礎。應該提升法律意識和規范意識,明確具體的審計準則,使審計工作有據可依。同時采用大數據、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技術,建立分析方法庫,進一步提升審計效率。
在人才方面,要組織專項培訓活動,提升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評估能力和防控意識。同時還要發揮負責人的作用,創建更加專業的風險管控團隊。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部門框架,引入更多優秀的管理人才。鼓勵員工參與各類資格考試和學習活動,包括會計師職稱考試和CPA專業資格認證等等,全面提升企業員工的專業素養和風控能力。
結語:
在企業經營發展的過程中,受到政策、內控和審計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出現各類風險隱患,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和經營風險。為了有效控制風險,需要提升風險防范意識,健全風控制度。還要完善管控體系,根據經營發展的趨勢不斷創新改進。強化內部審計工作,培養更多優秀的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