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婷,魏 賓,尹明智
(1.棗莊市莊里水庫管理服務中心,山東 棗莊277800;2.棗莊市城鄉水務事業發展中心,山東 棗莊277800)
棗莊市現有小水庫111座,總庫容0.88億m3,興利庫容約0.49億m3。按類型劃分,小(1)型水庫25座,小(2)型水庫86座。小型水庫是水利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村地區生產生活的重要水源,承擔著防洪、灌溉、養殖、供水及改善周邊生態環境的重要功能,對農業和農村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受到一些主觀和客觀因素影響,小型水庫運行管理缺乏規范,成為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管理和防災減災工程體系中的薄弱點。
小水庫大部分是20世紀50~70年代建設,大多位于經濟狀況相對薄弱、交通不便、生活配套不足的偏遠山區,受當時社會經濟、技術條件、施工標準等因素的制約,工程存在先天不足問題。由于年代較為久遠,工程老化十分嚴重。
由于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水庫除險加固治理不全面、不及時、不徹底,部分水庫存在滲漏、泥沙淤積、泄洪通道不暢等問題,且普遍缺乏基礎的安全監測設施。根據2021年全面排查摸底發現,平均每座小型水庫存在大小安全隱患約6~10項。
由于缺乏專業的管護人員、管護經費到位不及時、管護機制不健全等原因,日積月累,造成部分小型水庫工程現狀、面貌不佳,防洪、生態效益發揮不好。由于歷史遺留問題,有些村集體將小型水庫對外承包進行漁業養殖,但承包租賃極不規范,成為小型水庫規范管理的嚴重阻礙。
加之近年來受復雜氣象條件影響,棗莊境內強降雨、臺風等極端天氣明顯增多,2020年、2021年全市降雨量連續突破1 000 mm,2021年降雨量1 164.4 mm,遠大于803.5 mm的多年降雨量均值,汛期降雨量達到927.7 mm、較歷年同期偏多60.7%,為1956年有統計資料以來歷史同期第3位。針對這些問題,棗莊市堅持改革創新導向,探索建立了小型水庫運行管護“五個一”工作機制,有效提升了全市小型水庫的專業化、規范化、長效化管護水平。
1)落實責任。明確小型水庫的最高級湖長,作為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的總責任人,負責協調解決隱患治理、運行管理、安全生產、防汛工作等重大問題。逐庫落實水庫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巡查責任人“三個責任人”共268人,共同負責保障小型水庫的防汛安全,并通過報紙、官網、微信公眾號等途徑予以公示。由于部分巡查責任人存在業務知識不精通、信息上報不規范、責任意識不夠強等問題,對水庫“三個責任人”組織全覆蓋、分層級的“能力培訓”,特別是選取小型水庫數量最多的山亭區作為試點,創新增加了培訓考試程序,考試合格發放上崗證,實現335名責任人持證上崗,計劃2022年在全市范圍內予以推廣。
2)運行管護到位。明確運行管理單位責任人、工程維修養護單位責任人等共35人,承擔水庫大壩安全監管的管理責任,負責小型水庫“三個重點環節”〔水雨情測報、水庫調度運用方案、水庫大壩安全管理(防汛)應急預案,下同〕的落實和協調解決水庫大壩防洪和安全管理的重大問題;組織突發事件和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督促開展防汛值守、安全監測、管理維護及雨水情、工情等防汛信息監測與報送。
1)除險加固政策。由棗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制定出臺了《關于切實加強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按照“當前到期、當年鑒定、翌年加固”的原則,確保病險水庫“動態清零”。在資金保障方面,規定對于2020年以后新增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所需資金,在省級按照小(1)型水庫不低于150萬元/座、小(2)型水庫不低于57萬元/座補助的基礎上,市級按照小(1)型水庫不低于50萬元/座、小(2)型水庫不低于20萬元/座的標準予以疊加補助,為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提供了充足可靠的資金保障。2019年以來,先后投資9 000余萬元完成了89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2)監督管理政策。為加強小型水庫工程運行監管,落實安全運行責任,制定出臺了《棗莊市小型水庫監督檢查辦法》,形成小型水庫安全運行檢查問題清單及分類標準,細化小型水庫運行管理違規行為55項,工程缺陷50項,明確了小型水庫監督檢查事項、問題評判標準、責任追究方式。
3)日常管護政策。市政府印發的《關于切實加強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全面明確了小型水庫的管護主體、管護責任、管護目標,建立了壓實屬地責任、密切協同配合、嚴格監督考核等三個方面保障機制,為小型水庫運行管護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據,徹底扭轉了過去小型水庫“重建輕管”的局面。
1)建立日常排查整改機制。成立了“一線行”監督檢查專班,對照《小型水庫安全運行檢查問題清單》每月開展小型水庫隱患排查,對排查發現的“四亂”問題實行臺賬式、銷號制管理,指導有關區(市)、鎮街切實抓好問題整改,2021年全市共整改消除小型水庫隱患問題1 003項。
2)建立大壩安全鑒定機制。明確小型水庫大壩安全鑒定周期,首次安全鑒定后每隔6~10年進行一次全面安全鑒定,當年到期當年完成鑒定,實現水庫安全鑒定常態化,動態全面掌握水庫大壩“健康狀況”。2019年以來,共鑒定小型水庫89座,鑒定為病險水庫的均已完成除險加固。
3)建立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建立人防、技防相結合的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全面實行水管員定期培訓上崗、現場觀摩交流制度,汛前開展多科目的小型水庫防洪演練,逐步提高小型水庫各級責任人管理能力和水平,有效保障小型水庫安全運行。2021年汛前組織培訓演練87次,汛期市級派出7個督導組到一線駐點督導,水庫“三個責任人”巡查超過1萬人次,遇強降雨24 h現場盯守,遇到險情第一時間采取措施并立即上報。“利奇馬”“煙花”臺風強降雨期間,高峰期100座小型水庫同時安全平穩溢洪。
1)完善硬件體系。投資110萬元,實現每座小型水庫建設一座管理房;對111座小型水庫水位尺進行增調,實現最低水位至最高水位的觀測全覆蓋;為111座小型水庫全面配備辦公用品、補充防汛物資,全市小型水庫實現了“一庫、一房、一桌、一椅、一套工具”的硬件體系。2021年投資500余萬元,為77座小型水庫安裝了雨水情在線測報或視頻監控設施,汛期發送預警信息近2萬次。
2)完善軟件體系。今年以來,符合條件的87座小型水庫全面編制了管理手冊、操作規程,完成3項崗位職責、7項制度、11項圖表和標識掛牌上墻。逐庫修訂完善了水庫調度運用方案和水庫大壩安全管理(防汛)應急預案。建立“一庫一檔”,并在縣或鄉進行集中存放,檔案內容包含工程技術檔案、除險加固檔案、日常管理檔案、維修養護檔案等,做到真實完整、便于查找。
3)完善考核體系。將小型水庫安全鑒定、除險加固、維養資金、管理用房等落實情況作為重要指標項目列入河(湖)長制考核負面清單,納入市委、市政府年終對各區(市)、棗莊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高質量考核評分內容,同時積極探索正面考核機制,充分調動基層政府積極性,有效激勵各級黨委、政府關注支持水庫安全運行管理工作。
1)區域集中管護模式。以鎮(街)為單元,由水利站或農業服務中心專業人員對區域內的小型水庫進行集中管護,在村級推薦、鄉鎮審定的基礎上統一聘用管理員,負責日常巡查及問題上報工作,區(市)城鄉水務局對管理員進行統一培訓備案,鄉鎮政府與管理員簽訂聘用合同,并會同區(市)城鄉水務局實施統一管理與考核。此種管護模式優點是易于落實,缺點是人員業務能力不強。目前已有38座小型水庫實現區域集中管護。
2)專業公司管護模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借鑒“物業化”管理模式,將小型水庫維修養護、保潔管護、運行管理、檔案管理等工作外包,委托有相關資質的專業公司對小型水庫進行管護,由受委托專業公司對聘用管護人員進行集中統一調度管理,采購單位根據工作績效情況,對受委托專業公司進行考核管理,獎優懲劣。此種管護模式優點在于市場化、專業化程度高,缺點在于資金需求較多。目前已有71座小型水庫委托專業公司管護。
3)“以大帶小”管護模式。集中大中型水庫人才技術力量優勢,對周邊小型水庫進行代管,滕州市成立滕州市水庫管理服務中心,依托馬河(大型)、戶主(中型)水庫技術力量,采取“以大帶小”模式對小型水庫進行管護。此種管護模式優點在于專業技術有保障,缺點是人員力量不足。目前已有2座小型水庫實現“以大帶小”管護。
4)承包經營管護模式。針對部分水庫違規承包侵占問題,啟動小型水庫承包經營行為規范整治行動,通過規范小型水庫承包經營合同,明確承包經營者對水庫的日常維修管護職責,將承包經營收益的30%用于水庫日常維修養護,57座存在承包經營合同的水庫已逐個建立臺賬,目前承擔試點任務的滕州市和薛城區共13座水庫已完成合同合法性審查及規范。
通過推行小型水庫運行管護“五個一”工作機制,明確了小型水庫運行管護任務、目標和保障措施,為全面做好小型水庫運行管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據,壓實了屬地管理責任,補齊了工程實體短板,建立了穩定的投資機制,切實完善了管理機制和管理手段,有效提升了小型水庫運行管理中的軟、硬件水平,使小型水庫“有人管、有錢管、管得好”,實現了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管理良性循環,切實保障了小型水庫防洪、灌溉、養殖、供水及生態效益的穩定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