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民
(武城縣恩縣洼滯洪區管理服務中心,山東 武城253300)
2022年2月24日,山東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防汛準備工作的通知(魯汛旱發〔2022〕3號)通知顯示,據氣象、海洋等部門預測,2022年全省降水較常年偏多,局地可能出現強降雨和暴雨洪澇災害,黃河、海河流域汛情可能偏重,夏季有1~2個臺風北上影響山東省,防汛形勢復雜嚴峻。通知強調,要科學組織預案修編,切實提高預案針對性、時效性和可操作性,要針對黃河灘區、東平湖、恩縣洼等蓄滯洪區、山洪災害易發區、低洼易澇區等重點,組織編制人員轉移避險方案,健全逐人落實、逐戶對接的安全轉移機制。
2022年3月16日,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在水旱災害防御工作視頻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2022年汛期海河流域中北部水系有可能發生流域性較大洪水,同時要求“針對制約蓄滯洪區安全啟用問題,抓緊完善人員轉移等各類方案,切實增強可操作性”。
從以上要求看出,修訂《恩縣洼滯洪區運用預案》(以下簡稱《預案》)已勢在必行。通過查閱《預案》,發現其中有幾個方面的問題需進行再分析和研究,解決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可使《預案》更切合實際、更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隨著2021年新一期的恩縣洼滯洪區建設工程順利完工,滯洪區蓄洪淹沒面積變為271.70 km2,設計滯洪水位24.82 m,滯洪水量7.0億m3,最大淹沒水深4.02 m。涉及魯權屯鎮、四女寺鎮、甲馬營鎮、郝王莊鎮、武城鎮5個鎮和廣運街道辦事處,區內共有132個自然村、6個社區,總人口11.26萬人,其中甲馬營和郝王莊鎮只涉及耕地,不涉及村莊人口。滯洪區內耕地面積168.93 hm2,各類企業1 537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2家,工業總產值136.70億元,農業總產值12.21億元。
通過查閱《德州市漳衛河防洪預案》(2021年)和2016年、2021年兩次運河行洪武城縣防汛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縣防指)下發的有關文件,可以斷定,在發布恩縣洼滯洪區運用預警之前,各種防洪搶險工具、物料已運抵衛運河右堤武城段的堤防上,6萬余人的群眾防汛搶險隊伍上堤駐防,其中,就有許多需轉移安置和群眾作為隊員在堤上巡查防守。另外,恩縣洼滯洪區運用的指揮機構為“恩縣洼滯洪區滯洪運用指揮部”,許多成員同時也是縣防指成員,身兼雙責。所以,一旦啟用恩縣洼滯洪區,就會出現人手不足、轉移秩序較亂的情形,給轉移安置工作帶來許多困難。
因此,縣防指作為恩縣洼滯洪區運用的指揮機構,須進一步細化實化部門及人員職責,落實落細轉移安置責任人,實現防洪、轉移安置任務兩不誤,為滯洪區運用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
根據《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國務院令第286號)第五條規定:“蓄滯洪區運用前,蓄滯洪區所在地的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做好蓄滯洪區內人員、財產的轉移和保護工作,盡量減少蓄滯洪造成的損失”。規定補償對象僅為蓄滯洪區內具有常住戶口的居民。水毀損失補償范圍為:農作物、專業養殖和經濟林;住房;無法轉移的家庭農業生產機械和役畜以及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國家蓄滯洪區運用財政補償資金管理規定》(財政部令第37號)第十二條規定:“國家蓄滯洪區運用后,區內行政事業、公益事業單位的公共財產和設備的水毀損失,以及區內各類企業和公共設施的水毀損失不屬于本規定的補償范圍”。
鑒于以上規定,當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批準啟用恩縣洼滯洪區蓄滯洪水時,滯洪區內鄉鎮醫院、學校、商場超市、工廠等一些不能就地保存的醫療設備、生產設備、生產原料和產品以及其他貴重財產等需要及時轉移,以減少財產損失。另外,滯洪區內有許多居民自家開辦的煙酒副食、服裝鞋帽、家電、農資等商店,這類財產都不在財產登記和運用補償范圍內,滯洪時肯定也會轉移。進行轉移就需要組織人員、車輛,增加撤離道路的交通流量和通行壓力,應當做為確定區內居民轉移路線時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建議擴大財產登記范圍,查清區內除居民應轉移財產外其他需轉移財產物資的種類、數量、現存位置、交通工具及安置點位置等信息,為優化轉移路線提供最基礎數據。
轉移安置就是將轉移點的人(包括居民和非居民)和物轉移到規定安置點(包括村莊、公共設施或臨時場所)的過程。確定合理的安置點和轉移路線是提高轉移安置效率的基礎,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預計分洪水量、洪水到達轉移點最短時間、淹沒時間、淹沒水深、轉移批次、撤離車輛類型及數量、必經和可選路線的道路通行能力及高程、轉移點到安置點的路線長度、安置點接納能力等,需采用水利、交通等行業分析方法、模型和軟件來計算。
建議恩縣洼滯洪區管理單位委托《恩縣洼蓄滯洪區洪水風險圖編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的原編制單位,根據恩縣洼滯洪區當前實際情況對《報告》進行修訂。在修訂過程中,充分考慮影響確定安置點和轉移路線的各個方面因素,編制不同分洪水量和滯洪水位條件下的洪水風險圖,依據不同滯洪水位對應的淹沒范圍內鎮村分布情況,制定幾個固定洪水量級,例如2億m3、5億m3、7億m3相應的轉移安置方案,將“大洪水下的轉移村”變為“小洪水下的安置村”,真正實現就近安置的轉移原則。例如:當預計恩縣洼滯洪區需蓄滯2.7億m3洪水時,可啟用預案中5億m3對應的轉移安置方案,如此既減少了轉移村的數量,也保留了滯洪余量,還提高了轉移的效率。
另外,通過對社會公布《報告》中的轉移安置方案,既能提高區內群眾的安全避險意識,還能為滯洪運用指揮部下達指令提供依據,增強《預案》的實用性。
蓄滯洪區運用預案是保障蓄滯洪區內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和蓄滯洪區正常安全運用的有效措施。修訂蓄滯洪區運用預案不僅要調整區內社會經濟、工程變化和行政責任人變動情況,更要查找原預案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時改進,使預案更為切合實際且更具時效性、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為將洪災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和支持受災群眾盡快恢復生產生活、重建家園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