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躍
(濟南市濟陽區水資源保護中心,山東 濟南 251400)
濟南市濟陽區位于魯西北平原的南部,是濟南市的近郊區,南接濟南市先行區,北連商河,西鄰齊河,東接惠民。濟陽區下轄7個鎮(街),人口42.25萬,面積1 198.8 km2;多年平均降雨量600 mm,每年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濟陽區中心城區向東至東環路,西至規劃西環路,北至規劃北環路,南至黃河大街,總占地面積約46.2 km2,包含濟北街道中部及北部,回河街道東部及濟陽街道南部區域。
隨著濟陽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區防洪排澇設施建設標準低,洪澇工程建設滯后、排水能力不足等防汛短板愈發凸顯。目前,濟陽區城區主干防洪排澇水系主要由大寺河、新元大街景觀河、開元大街景觀河、華陽路景觀河、緯四路排澇溝、銀河路景觀河、順義街排澇溝、220國道排澇溝、澄波湖等組成。這些防洪排澇水系存在設計標準低、貫通性差、淤積嚴重等問題,防洪排澇功能得不到有效發揮,如遇到暴雨等極端惡劣天氣,極易形成嚴重的城市內澇,使濟陽區中心城區受到洪澇災害困擾。
1)河道淤塞致泄洪能力降低。城區內現狀水系多為死水河、貫通性差、排水標準低、河道淤積嚴重,導致河底標高上升,河床的寬度和深度減小,泄洪斷面縮小。當城區暴雨匯集時,城內雨水無法及時外排,極易造成嚴重內澇。
2)橋梁、管涵等過流能力不足。城區已建成道路預留橋涵多根據現狀水系排水能力建設而成,因此預留尺寸往往不足,阻水嚴重。
3)城市水面減少,降低了城市內澇的調蓄能力。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不少市區溝渠由于被侵占而縮窄或淤積,導致調蓄能力降低。
4)配套措施缺乏。缺乏完善的洪水預報、防洪調度系統及閘壩自動化控制運行系統等非工程措施,不利于防洪工程有效發揮功能。
對城區內排澇水系進行綜合規劃,采用“四縱八橫”的新格局。四縱即四條南北向排澇溝,包括銀河路排澇溝、華陽路排澇溝、經五路排澇溝、澄波湖路排水溝;八橫即八條東西向排澇溝,包括黃河路排澇溝、光明街排澇溝、新元大街排澇溝、開元大街排澇溝、順義街排澇溝、五支溝、緯四路排澇溝、南環路排水溝。在東環路東側增設東環路排水溝及順堤干渠,有效增強排澇水系的貫通性;對大寺河進行全線治理,使之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另外,為保證區域滿足20年一遇排澇標準,并且能夠應對50年一遇城市暴雨,在城區排澇溝入大寺河口增設了擋水閘門及排澇泵站。
1)防御準備階段。汛前對河道、排水溝道、排水管涵等有關防汛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確保正常運行;檢查有關防汛搶險物資、應急搶險隊伍落實情況;防汛部門安排人員加強防汛值班,提前做好防御準備工作。
2)防御行動階段。當洪水過境時,防汛指揮部門根據實際情況檢查部署各項防汛準備工作,及時通報情況,做好防汛調度;水文、氣象部門加強對雨情、水情和風暴潮的監測預報,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電信部門要確保雨情、水情、險情、災情相關的電報、電話及時準確傳遞;電力部門要加強線路設備檢查、搶修,確保排水擋潮閘的供電,及時調度解決抗災電力;物資部門要保證有關防汛救災物資的組織調運和供應工作;交通部門要及時搶修道路,保證防汛搶險車輛通行順利。
3)災后處理階段。當洪峰時期已過,水位下降到設計水位以下時,防汛部門應及時總結抗災減災的經驗教訓,了解掌握災情損失,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檢查水利工程設施損毀情況,組織力量及時修復。
4)超標準洪水減災措施。做好超標準洪水應急處理措施,以避免發生毀滅性災害。
1)健全管理機構。為加強對排水溝渠、相關河道的日常維護管理,配備必要的管理人員和設施,對城區內的防洪排澇設施進行日常維護、管理以及根據洪水預測進行調度,以保證濟陽區城區防洪排澇安全。
2)明確管理范圍。根據國家有關規范及實際情況,城區防洪排澇的管理范圍為河道、排水溝渠、附屬工程及觀測維護設施。在保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根據土地利用情況和責任范圍,進行適當調整和確定。
3)規范管理制度。為充分發揮防洪排澇工程作用和效益,并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使工程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在設置管理機構的同時,要建立制定規章制度和相關措施,包括:工程運行程序和指令執行制度、工程觀測檢查制度、工程維修養護制度、工程安全技術制度、工程抗災應急措施等。
4)加強信息化管理設施建設。為及時掌握防洪排澇體系運行狀態,對濟陽城區河道、排水溝渠設置視頻監視系統,數據實時上傳至防汛指揮調度管理部門。
1)經濟效益。防洪排澇水系經過治理后,其防洪排澇能力將會大為提升,可有效杜絕城區洪澇災害的發生,從而減少各類經濟損失,主要包括:各類用地的損失;國家集體個人房屋設施、物資等財產的損失;防汛搶險費用;工礦企業停產、商業及交通中斷的損失;修復洪水沖毀工程,恢復交通、工農業生產費用等,潛在經濟效益巨大。
2)環境效益。工程實施后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原有河道、溝渠淤堵臟亂的現象,還可以在確保原有防洪排澇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美化河道景觀,加強水生態建設,使之有效發揮環境效益。
3)社會效益。隨著防洪排澇工程的逐步完善,將會減輕人們對城區洪澇災害的擔憂,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順利進行,也為改善濟陽區投資環境,提高投資效益創造了一定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