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平
(萊陽市沐浴水庫管理中心,山東 萊陽 265299)
萊陽市位于膠東半島中部,總面積1 732 km2,人口86.8萬。萊陽市地處膠東屋脊中南部,境內地形屬低山丘陵區,屬暖溫帶東亞季風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萊陽市五龍河由富水河、清水河、蜆河、白龍河及墨水河等五大支流匯于五龍峽口后,自北向南于丁字灣處入海。主要水利工程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72座,塘壩700余座,攔河閘30余座。近年來,萊陽市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思路,牢固樹立民生水利、生態水利理念,圍繞“水資源、水管理、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水文化”六水共治的核心要求,發揮水利工程效益,統籌利用水資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水清河暢、河湖安瀾、生態健康、水潤梨鄉、人水和諧”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近年來,萊陽市突出系統治理,統籌水系連通、河道清淤、岸坡整治、水源涵養、河湖管護多項水利措施,全面規劃全市農村水系、整治城區部分河段;規范調水、全面供水、科學治水,全面保障城鄉供水飲水安全;實施大中型病險攔河閘除險加固,解決城區部分區域積水、排水問題,確保了安全度汛。
1)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通過新建水廠、鋪設管網等實現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消除農村居民用水的安全險患,提高廣大農村群眾飲水的安全性,切實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2)實施河庫連通工程。規劃實施河庫連通工程,實現雨洪資源調配利用,提高沐浴水庫供水保障能力,緩解城市供水壓力,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
1)加強水源地保護。進一步加強水資源保護宣傳教育,普及飲用水源保護相關知識,不斷增強全民的環保責任意識,提高全社會對水資源保護重要性認識,增強對飲用水源保護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
2)加大水質監測力度。在水庫壩區樞紐工程和一級保護區范圍內增設自動化視頻監控系統,保持取水口水質在線監測設施正常運行,及時掌握水質變化狀況。
3)開展節水型企業、單位和居民小區創建活動。通過開展節水型企業、單位和居民小區創建活動,鼓勵取用水戶引進新技術,采取新措施,規范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建成一批節水型企業、單位和居民小區,積極宣傳發現的節水工作亮點,加強示范引領作用,促進高效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
1)常態化推進河湖“清四亂”,依法查處涉河湖違法行為。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督促各級河湖長按照巡河要求加大河湖巡查力度,加強日常巡查監管,實現問題整治全覆蓋、無遺漏,鞏固擴大河湖清違清障成果,嚴厲打擊涉河違法行為。
2)加大水源地巡查力度。制定具體的巡邏目標,定期、不定期進行巡邏巡查,及時清理水庫周邊垃圾,有效制止破壞環境和水質行為。督促各級河湖長履職盡責,對管理河湖段定期巡查,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切實加強影響水源地水質安全問題的治理和打擊力度。
3)有序推進取用水專項整治行動。全面完成核查登記取水口的問題認定,建立整改臺賬,按照上級時間節點完成整改任務,規范取用水行為,健全取水口監管機制,促進水資源節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
1)加強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工作。對全市農村水系進行全面規劃,積極申請農村水系治理試點,實施村級河道治理工程。
2)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對自動雨量站、鎮街視頻會商系統、監測預警平臺系統做好維護;督促鎮街抓好水利工程防汛搶險隊伍的組織和落實,逐庫搞好實戰演練及汛前培訓,進一步細化危險區域預警和人員轉移避險等措施,確保水庫有人、有制度、有方案、有預案,全面提高防汛搶險實戰能力。
3)實施污水管網改造工程,解決排水不暢問題。實施排水明溝改造工程,解決溝渠及周邊因亂倒垃圾排水不暢、環境污染問題。
1)開展水土保持專項治理工作。深入開展水土保持監督專項治理行動,加強工程建設水土流失治理監管,完成水土流失年度治理目標。
2)實施大中型病險攔河閘除險加固工程。申報大中型病險攔河閘除險加固項目,做好項目建設運營,積極提高和恢復水利基礎設施效益,全方位涵養水源,改善生態。
3)分期分批打造“美麗示范河湖”。圍繞“安全、生態、景觀、宜游”的總體要求,研究細化美麗示范河湖建設目標和工作任務,在防御水旱災害、維持自然生態、營造濱河(湖)景觀和實現宜游能游等方面,有的放矢、精準施策。
1)開展五龍河河道綜合整治。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指導實施好五龍河河道綜合整治,在確保河道行洪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美麗示范河湖創建標準,合理建設水景觀,彰顯水文化。
2)做好已建水利工程的運營管理,推進水文化景觀建設。結合美麗示范河湖創建和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工作,加強已建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發動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結合當地美麗鄉村建設要求,提升水工程景觀特色,使工程建設融入鄉村生態格局。
成立萊陽市全域治水指揮部并及時調整成員名單,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總指揮,分管領導任副總指揮,發展和改革局、水務局、財政局、煙臺市生態環境局萊陽分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綜合行政執法局等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按照“全域治水,全域行動”原則,高標準嚴要求推進水利項目建設,確保工程建的好、用的住、經得起考驗,以精品工程、百年工程補齊萊陽市民生水利短板。
全域治水所需投入資金量大,水利工程具有一定公益性,通過前期全域治水經驗,對于不能產生效益的項目,以爭取中央和省煙資金為主,輔以地方政府資金補充來完成項目建設;對于可產生效益的項目,建章立制,引入社會資本,疏通融資渠道,充分利用好債券和融資資金。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做好“服務型”機構轉變,確保政策落地生根,確保資金引進來留得住,確保資金流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水利興則天下定,立足萊陽市經濟建設發展需求,堅持人水和諧的治水理念,早謀劃、早準備、早協調、早調度,解決群眾最直接、最需要、最關心的涉水問題。同時,協調好各參建單位之間利益沖突,對施工企業獎懲分明,加強項目全程督查,確保施工安全,質量過關、按期完工,實現全域治水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