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萊陽市柏林莊中心初級中學 劉為民
一個偉大的靈魂,常寓于平凡的軀體。生活中,常常是那些默默付出的平凡人給了我們最多的感動。平凡人的身上也蘊含巨大力量,平凡的事物同樣可以光芒萬丈!
萬物皆有光
韓浩月
秋天的一個早晨,來到許久不曾來過的河灘邊,散步的時候沒忘用手機東拍一下西拍一下。在跑道邊露天座椅休息查看這些照片時,驚奇地發現,相冊里存儲的剛拍下的圖景,有些是發光的。
比如一朵紫色的喇叭花。天氣漸冷了,它卻絲毫沒有枯萎的征兆,在秋日陽光下努力地盛開。鏡頭拉近再拉近,直到整個畫面中不再有雜草,只裝有那朵喇叭花時,花蕊的部分便散發出潔白而又溫潤的光來。那光芒,是玻璃或者金屬體才能發出的,此刻從一種植物內部深處發出來,還是能夠引起內心一點小小的震撼。
還有幾株長在鐵絲網后面的狗尾巴草。草的后面是一堵水泥墻,看上去平平常常,毫不起眼,可當它們入鏡的時候,猶如發現鏡頭存在的超級模特,瞬間起了范兒,在風中優雅地搖擺。頭頂那些蓬松的“發叢”,在陽光的照射下清晰可辨,每一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它們的“膚色”,要么是“青春綠”,要么是“健康黃”,正是因為有了這“神諭”般的光,它們仿佛擁有了人格,在這平凡的世界綻放出個性的美。
如果你再去海洋館,看企鵝游泳的時候,請注意觀察它們游動時身體的周圍,會浮起一層密密麻麻同時又晶晶亮的水泡,這些小水泡在企鵝身處的水域里,顯得要亮不少,因為這些水泡的存在,你會有錯覺,運動著的企鵝是會發光的,那種光,可以視為它們心情的反映。
有些光來自偉大的光源體——太陽,有些光來自物理性質的折射,有些光則來自于靈魂。如果你家里有小孩子,可以注意觀察一下,當他們在陽臺上專注地游戲,或者在臺燈下耐心地涂抹一幅畫時,當他們不說話,安靜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就會發現有一種無形的光,籠罩著他們的身體;再凝目注視時,有時還會感受到他們的頭頂,有一道莫名的光環,那是他們稚嫩而純粹的靈魂,在快樂地發光。
有一位網友,記錄了她看到一個人身上發光的那個瞬間。那個人不是什么名人明星,只是一位在巷口擺攤賣煎餅的老奶奶,在將香噴噴的煎餅交給女孩的時候,女孩發現自己身上沒有帶現金,想要手機掃碼支付,老太太的攤位上卻沒有擺那種隨處可見的收款碼。這個時候老太太對她說:“姑娘,快上班去吧,奶奶一直在這賣煎餅,下次再經過的時候付錢就行,不經過也沒關系,就當奶奶送給你吃了。”那個女孩看著老奶奶慈祥的面龐,突然覺得,她身上是會發光的,一種柔軟、溫暖的光,給人以無限的信任感。
類似的體驗,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只是有的人幸運一些,遇到的次數比較多。如果在人生的某個階段,你突然覺得,眼睛在周邊的生活環境中看到的“發光體”頻率很高,那么,很可能,這個階段會是你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一個自身幸福的人,會用發光的心態去看待一切,自然也會被別人當成一個“發光體”。
格萊美音樂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萊昂納德·科恩2016年去世的時候,一些喜歡他的歌迷頻繁提到他的一個名句,“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這簡單的幾個字,安慰了許多人的心靈。由此可見,“光”被賦予了多大的能量,“光”所到之處,黑暗、凄冷與傷痕,都會消失無蹤。
其實,在萬物皆有裂痕之外,還可以這樣理解:萬物皆有光,無須借助照射進來的外在光線,萬物本身都有各不相同的光,比如草木的溫暖與馨香,糧食的飽滿與莊嚴,田野的寬闊與曠遠……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愛、承諾、信任、托付,等等。
當你覺得,萬物都會發光的時候,內心的孤獨,便會不治而愈。
(選自《思維與智慧》2019年02期,有刪改)
萬物皆有屬于自己的獨特光芒,如植物的堅韌、動物的頑強,它們都自帶生命的光環。的確,是滋養萬物的太陽給了動植物們生命的力量。那么,對于那些社會里的小人物們,是什么賦予了他們生命的光彩?作者把他們身上的光芒歸結為一種精神上的光彩,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力量。這些小人物身上的光芒,更具有溫暖、撫慰人心的巨大力量,光芒所到之處,一切黑暗、凄冷與傷痕,都會消失無蹤。
沒有一棵小草自慚形穢
畢淑敏
被人邀請去看一棵樹,一棵古老的樹。大約有五千年的歷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彎折了腰,半匍匐著,依然不倒,享受著人們尊敬的注視。
我混在人群中只能直著脖子虔誠地仰望著古樹頂端稀疏的綠葉,一邊想,人和樹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來,肯定是比一粒樹種要大很多倍,但人沒法長得如樹般偉岸。在樹小的時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樹枝、樹干折斷,甚至把樹連根拔起,樹就結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樹長成了大樹,歸宿也是被人伐了去,做成各種各樣實用的物件。長得好好的樹,花紋美麗木質出眾,也像美女一樣,紅顏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貴的樹種瀕臨滅絕。在這一點上,樹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樹卻是不可以人造的。
樹比人活得長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絕對活不過一棵樹的。樹并不以此傲人,爺爺種下的樹,照樣以碩碩果實報答那人的孫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通常情況下,樹是絕對不傷人的。即使如前幾天報上所載一些村民在樹下避雨,遭了雷擊致死,那元兇也不是樹,而是閃電,樹也是受害者。人卻是絕對傷樹的,地球上森林數量的銳減就是明證,人成了樹的天敵。
樹比人堅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樹卻裸身生長著,不需要爐火或是空調的保護。樹會幫助人的,在饑饉的時候,人可以扒樹的皮來充饑。
很多書籍記載過這棵古樹,若是在樹群里評選名人的話,這棵古樹一定是名列前茅了。很多詩人詞人詠頌過這棵古樹,如果樹把那些詞句當作葉子一般披掛起來,一定不堪重負。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壓倒,這些贊美會讓它撲在地上。
樹的壽命是如此長久,在我們死后很多年,這棵古樹還會枝葉繁茂地生長著。一想到這一點,無邊的嫉妒就轉成深深的自卑。作為一個人活不了那么久遠,傷感讓我低下頭來,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長在古樹之旁的小草,只有細長的兩三片葉子,纖細得如同嬰兒的睫毛。樹葉縫隙的陽光打在草葉的幾絲脈絡上,再落到地上,陽光變得如綠紗一樣漂浮了。
這樣一株柔弱的小草,在這樣一棵神圣的樹底下,一定該俯首稱臣,畢恭畢敬了吧?我竭力想從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順眼的謙卑,最后以失望告終。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無疑問是非常渺小的。就壽命計算,假設一歲一枯榮,老樹很可能見過小草五千輩以前的祖先。就體量計算,老樹抵得過千百萬小草集合而成的大軍。就價值來說,人們千里萬里路地趕了來,只為瞻仰老樹,我敢肯定沒有一個人是為了探望小草。
既然我作為一個人,都在古樹面前自慚形穢了,小草你怎能不頂禮膜拜?我這樣想著,就蹲下來看著小草。與這樣一棵歷史久遠、聲名卓著的古樹為鄰,你豈不要羞愧死了?
小草昂然立著,我向它吐了一口氣,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氣息一盡,它就像彈簧般伸展了葉脈,快樂地抖動著。我向它又吐了一口氣,它還是在彎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發現,不停地吹下去,我氣絕倒地的一刻,小草卻安然。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慚。在莊嚴大樹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慚形穢地生活著,何況我們萬物靈長的人類!
(選自《心靈處方》,有刪改)
在一棵古老的有著上千年歷史的樹面前,人顯得那般渺小——樹比人活得長久,歷經千年歲月,依然屹立不倒;樹比人堅忍,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樹卻可以頑強生長……正當作者為人不如樹而感嘆,進而妄自菲薄時,她看到了古樹腳下一株柔弱的小草,它只有細長的兩三片葉子,纖細得如同嬰兒的睫毛。然而,這一株本該自慚形穢的小草,卻沒有低眉順眼的謙卑模樣,它昂然立在那里,即使用力去吹它,也是彎曲之后怡然挺立,如此循環往復。面對此情此景,作者發出了一句振聾發聵的人生感嘆: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慚形穢地生活著,何況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由樹到草,由草到人,揭示了平凡之中蘊含著偉大精神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