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翠屏山小學 崔俊舟
寫作不僅需要大量知識與寫作素材的積累,還需要針對字詞、句式、語法等元素進行綜合運用,更需要從全局視角出發,針對文章結構進行謀篇布局,確保文章結構合理,主題鮮明,立意新穎,遣詞造句生動貼切。要讓小學生具備上述寫作能力,需要運用層遞式教學法,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確保小學作文教學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
寫作不僅需要個人經歷或生活事例作為寫作素材,還需要結合個人經驗或者從自身想法出發提出合適的觀點,對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知識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小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相對有限,在面對文題時,常會因無事寫而抓耳撓腮,眉頭緊鎖,甚至對寫作產生抵觸心理。想避免此類問題,必須本著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依據學生的年齡層次及認知水平決定作文教學的難易程度。尤其對剛接觸寫作的低年級學生,要以培養寫作基礎和寫作興趣為主。學生的知識水平有所提升時,再逐漸提高寫作難度,確保作文教學符合學生思維成長的規律。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一次次練筆中獲得自我認同感與成就感,樹立寫作自信,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寫作。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寫作教學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性,還需要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全面提升。想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需要幫助學生構建起語文知識體系,確保學生在遇到學習上的問題或者是生活實踐上的問題時,能夠借助較強的思維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思考問題,或者依據實際需求對現有知識結構進行拓展與延伸,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這不僅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更是落實素質教育、全面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如果教師急于求成,就會導致小學生對寫作過程缺少感知與體驗、反思與總結、提練與升華。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是為了完成任務而盲目寫作,寫完一篇類似“流水帳”的作文便丟在一旁不聞不問,這顯然是不利于學生作文水平以及核心素養提升的。想避免上述問題,唯有采用層遞式教學模式,結合小學生當前的作文水平,制訂近期作文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比如把控好作文字數要求,挑選小學生感興趣的文題,重視作文批改環節,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給合不同學生的寫作特點和薄弱之處制定相應的寫作訓練方案等。只有采取科學策略,才能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逐步提升,為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奠定基礎。
每學期伊始,教師要從推動素質教育發展這一總目標出發,結合所處學段、本學期教學內容、學生作文水平、培養方向等幾個方面綜合考量,制訂一套適用于本學期、極具指導意義與層遞式特征的作文教學規劃。這份教學規劃要把控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把控好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之間的節奏。比如,進行完課文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寫讀后感,或者以仿寫、續寫等方式進行練筆,使作文教學與本文閱讀教學之間無縫銜接,相互促進;其次,控制好寫作訓練的難易程度。在確定作文題目、字數、寫作體裁時,除了結合教學需求外,還要考量學生的作文水平、年齡、認知水平,確保難度適中,要求合理。還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引用各種生活案例、真人真事,抒發真實情感,提出個人見解,寫高質量的作文;最后,有針對性地選擇作文教學方法。一方面目前可供教師選擇的作文教學方法較多,另一方面,類似情境教學、故事教學等方法,需要教師提前準備相應的教學素材或者多媒體課件。所以,只有事先做好作文教學規劃,才能明確教學目標,合理應用教學方法,由淺入深,層層推進作文教學工作,幫助學生夯實寫作基礎。
(1)情境式教學
學生想寫出佳作,提高寫作能力,必須調動情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只有這樣,才能在寫作時厚積薄發,游刃有余。這對于生活閱歷和情感世界不夠豐富的小學生而言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教師一味采用語言講解這種傳統方式,極有可能導致學生在寫作時陷入靈感枯竭、無從下筆、從話可說的困境,妨礙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網絡資源以及信息技術,創設與寫作要求相匹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沉浸其中,激發寫作靈感,產生寫作欲望,為寫作訓練創造有利條件。例如,在《火燒云》一文中,作者用“小孩子的臉”“大白狗”“紅公雞”“黑母雞”這些生動形象的事物比喻火燒云,寫出了火燒云顏色、形狀上的諸多變化,內容非常生動形象,富有情趣。教師借助這一契機,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再展示幾幅火燒云的圖片,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踴躍發言,與大家分享腦海中的畫面。這種方式非常符合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善于表達、思維不受局限的年齡特點。小學生的寫作思維打開了,就不會再覺得寫作難,并且也能體會到寫作的樂趣。
(2)說與寫結合
很多小學生認為寫作難,原因之一是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因為在運用文字敘述事件或者表達情感時,不僅涉及到字詞、句式以及語法知識的靈活運用,還要對文章結構進行處理。所以,很多小學生把寫作視為一大難題。但如果讓學生運用語言描述某種事物,或者運用語言表達情感,其流暢程度則會明顯優于文字表達。因此,在層遞式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妨讓學生在安排文章結構這一環節通過語言講解的方式將要寫的人、事、物或者情感、觀點說出來。通過這種方式,理清寫作思路,確定文章結構。做到這一點,說明小學生已經初步完成文章構思環節。此時,便可進入寫作環節,以文字的方式呈現腦海中的構思,從而有效解決無話可說、語言混亂、詞不達意、文章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提高寫作質量。更重要的,通過說與寫相結合的方式,可以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強化,為正式寫作訓練打下堅實基礎。所以,采用說與寫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是層遞式作文教學模式應用的前提,更是培養和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3)開展實踐活動
教師開層遞式作文教學時,要考慮小學生缺少生活實踐經驗這一客觀局限性。因此,要適當加大實踐類教學比重,幫助小學生開闊視野,豐富學習體驗,加快寫作素材的積累,為高效優質地寫成寫作訓練提供必要條件。比如,教師同時給出若干個作文題目,“童年趣事”“一場難忘的經歷”“我的好友”等,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文題寫作。學生選完,同一題目的學生分到同一個小組,通過討論共同完成一篇作文。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寫作素材,然后小組投票,以選票數最多的素材寫作。初稿完成,大家共同修改,然后交給教師。由教師完成第一輪評審,再由學生進行二次投票,針對教師評審與學生投票結果進行打分,選出最佳作文。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體現層遞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避免寫作過程受思維模式、寫作素材等的限制,還可以促進學生合作精神和群體意識的全面提升。
(4)繪制思維導圖
繪制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捋清故事發展脈絡及人物關系,對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具有促進作用。不僅如此,學生在結合學習內容構思、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還能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大幅提升。比如,《少年閏土》一文對少年閏土的外貌進行了詳細描寫,學生可以仔細分析,根據自己的理解繪制思維導圖。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分析作者采用哪幾種寫作方法描寫少年閏土的外貌特征,通過這些寫作方法想要表現哪些人物的心理、身份以及性格特點。隨著思維導圖的繪制完成,小學生已經提煉出課文中的修辭手法和細節描寫方法,并對這些寫作技巧形成深刻記憶,為日后開展寫作訓練尤其是進行細節描寫打下堅實基礎。
(1)引進各種生活元素
教師在開展層遞式作文教學時,要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幫助學生形成豐盈飽滿的精神世界。例如,在學習《背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閱讀課文一邊回想自己的父親,比一比有哪些相似之處或差異之處,從而建立起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聯性,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課文寫道:“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色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短短幾行文字,通過細節描寫把父親買橘子的畫面刻畫得生動形象。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自己平日與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再嘗試運用細節描寫手法仿寫。這種層遞式教學法既幫助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對生活的感知能力。
(2)引進優質課外資源
在層遞式作文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閱讀的機會,不斷豐富小學生的寫作素材儲備量,為其今后形成更加完善的寫作素養創造必要條件。比如講完《盼》這篇課文,教師可以推薦一些與之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例如《忙碌的早晨》《意外》等。并指導學生一邊進行課外閱讀,一邊進行好詞、好句、精彩段落的摘抄。鼓勵學生針對某些引發內心感悟的情節寫隨筆,之后在班級中進行評選。這種引導方式,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掌握豐富的寫作技巧。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作文評價具有多種作用,每一種作用都值得深入挖掘,確保其價值得到有效發揮。其一,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寫作現狀。學生完成習作,教師先要認真閱讀。然后對文章的優點、特點以及缺陷進行精準點評。通過這一環節,幫助學生深化對寫作能力的客觀認識,從而在寫作訓練中持續保留和放大個人寫作優勢,逐漸形成個人寫作風格。更為重要的是,能讓學生針對自己寫作的薄弱之處進行強化訓練;其二,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當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有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贊賞,提升學生自信心。這種評價方式不僅符合層遞式教學的基本原則,更可以發揮正向引導作用,指引學生朝著正確方向努力。
層遞式教學模式是培養和提升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可以提升學生觀察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引導學生將生活中值得記錄的點點滴滴運用到寫作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有策略、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傳授寫作方法,引導學生在日常練筆中總結寫作經驗,掌握寫作技巧,提升寫作能力,獲得寫作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