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倩,曹雅麗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浙江 臺州 318020)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臺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決策部署,推動全域文化和旅游縱深發展,全面打造文化發展高地、長三角最令人向往的休閑旅游目的地和民營文化企業創新發展樣板區。
近幾年,文旅融合數字化、智慧化發展成為文旅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2022年10月,浙江省委袁家軍書記在全省數字化改革推進會上強調:以數字化改革實戰實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浙江的生動實踐。在數字化改革浪潮中,有效探索形成臺州特色的鄉村文旅產業智慧化發展模式,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展示奮力打造“重要窗口”新成果的具體行動。
臺州具有“山海水城、和合臺州”美譽,擁有豐富的地方文化和旅游資源,臺州市大部分旅游資源分布在鄉村,鄉村文旅產業的發展在臺州市旅游行業有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臺州市文旅產業智慧化發展現狀,本次調研將從游客體驗、企業發展、部門治理三方面入手,調查消費群體基本需求、旅游景區精準服務、旅游監管部門分析決策的現狀和需求。
2.1.1 開展問卷調查
對臺州市鄉村文旅的消費群體(游客)的調查數據采集主要來源于網絡問卷,通過閱讀和梳理文旅產業智慧化發展相關文獻,在參考何珊《江西省鄉村旅游智慧化研究》[1]的基礎上,結合臺州市實際情況編制出問卷。本次網絡問卷調查樣本范圍為臺州市鄉村旅游點游客,內容包括游客眼中的鄉村智慧文旅發展現狀和智慧文旅發展需求,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臺州鄉村文旅產業智慧化發展問卷(游客)
2.1.2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發放網絡問卷330份,有效回收313份,有效率94.8%。從問卷調查結果分析發現,從游客視角來看,臺州鄉村文旅產業在智慧化發展上存在以下不足:
1)金融供給不足,硬件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目前臺州市幾乎所有的鄉村旅游點都已經實現了4G或5G網絡全覆蓋,4A/5A級旅游地也實現監控全覆蓋,但仍有41.21%的游客不清楚鄉村游玩點是否實現無線網絡熱點全覆蓋,還有65.49%的游客認為臺州鄉村旅游點需要或非常需要完善信息化設施。原因在于鄉村旅游點大多離城區較遠,地理位置偏僻,受當地經濟發展因素的影響,沒有能力投資更多高科技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文旅產業的智慧化項目主要以提升服務水平和增強游客良好體驗為目的,投入較高,公益性強,短期盈利性較差,需要引進多方社會資本參加投資。
2)一站式文旅信息平臺缺乏,產品營銷渠道單一
據調研數據顯示:有半數左右的游客選擇不清楚鄉村旅游點是否有獨立的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是否有景觀環境監測傳感器設備、是否有LED信息顯示屏/自助式信息觸摸屏、是否有農產品溯源系統、是否有虛擬旅游輔助系統服務等,72.2%的游客通過社交平臺獲得旅游目的地信息,62.49%認為如果有既展示美麗鄉村和鄉土文化藝術、同時有集吃住行購于一體的旅游服務平臺,自己會選擇使用。
3)人才培養力度不足,技術型人才短缺
調查數據顯示:69%的游客認為臺州鄉村旅游點的人員需要開展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培訓。從業者有限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信息素養和網絡安全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村文旅智慧化建設進展。目前臺州鄉村文旅產業信息技術鄉村文旅產業急缺專業化信息領域人才,主要表現在從業人員年齡結構不夠合理、知識結構比較老化,專業結構不盡科學、梯次結構也不夠合理。
本次對企業的調研主要通過實地考察、現場訪談的方式,在臺州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村鎮和旅游點(天臺山、仙居縣白塔鎮、黃巖寧溪鎮、黃巖富山鄉半山村、溫嶺新河鎮硐天洞、臨海尤溪鎮竹家山村等)等行業企業開展,共訪談包括:吃、住、行、游、購、娛等各個企業11家鄉村旅游景區服務體的從業人員。
調查結果發現:臺州旅游景區各行業以分散化的經營模式為主,隨著數字經濟的推進,許多行業都開始信息的網絡化共享,但是鄉村文旅產業仍存在較嚴重的“信息孤島”現象,信息的社會化程度不高,存在著數據壁壘,難以進行有效的統計分析。同時鄉村文旅業的同質化現在嚴重,缺乏個性化品牌定位和創新機制,獲客成本較高,現有的文旅平臺信息更新緩慢,服務功能與需求不匹配。行業企業迫切需要充分挖掘數字化手段的優勢,整合全市文化和旅游特色資源和產品,應用“AI+大數據”技術,推進多跨部門協同涉旅信息服務,為游客提供精準化、個性化的專業綜合服務。
通過和課題協作單位(臺州市農業農村局、臺州市文化與廣電旅游體育局等)開展深度訪談發現:臺州市文旅產業在近兩年取得長足發展,“文旅融合臺州實踐”取得新成果,數字化轉型賦能“詩和遠方”。臺州市文化和旅游監管部門按照全省、全市數字化改革會議精神和省廳加快推進政府數字化改革的工作部署,充分挖掘臺州文旅資源優勢,在省市兩級“規定動作”的基礎上,創新“自選動作”,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區提供強大“文旅數智”支撐。
臺州市對照全省文化和旅游數字化改革“1+4+N”總體框架要求,建設數字政務服務、數字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務、數字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數字文化和廣電旅游治理等新體系。完成數字社會系統“文有所化”“游有所樂”微門戶建設上線運行。其中“文有所化”門戶涵蓋文化場館介紹、場館人次監測、云享直播借閱平臺等4大類信息,游有所樂門戶涵蓋A級旅游景區、星級飯店、等級民宿、景區流量監管等8大類信息。“游省心”“文化云”“臺州圖書館”等應用按要求上架“浙里辦”服務運行。并結合臺州文旅實際,探索“浙東詩路旅游e站通”、“神仙居定制專線”模塊等一批個性化嘗試應用場景,提高臺州文旅改革貢獻度。
從旅游景區精準服務政府部門監管決策視角來看,需要深化文旅系統數字化改革頂層設計,多跨部門協同涉旅信息服務,建設統一的監管平臺和協同機制。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的思想,注重條塊結合、條抓塊統、整體推進數字化改革。加強市、縣、鄉各層級對接聯動,統籌全市信息基礎設施、數據資源體系、技術支撐平臺和應用服務體系等建設,不斷迭代升級應用場景,充分體現臺州文旅數字改革實效。
各級政府可出臺政策,增加鄉村文旅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投入,同時引進金融資本,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以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和速度,改善鄉村網絡條件、技術裝備和服務設施,盡早實現5G信號全覆蓋,降低網絡資費,提高網絡速度,充分借助互聯網,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實現鄉村旅游信息資源互補。做好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文旅產業的融合,加快全市4A級景區的智慧化提升改造進程;推動文旅系統與高等院校、藝術科研機構合作與資源共享,做好文旅網站及新媒體的運營管理等工作。
夯實數據管理共享基礎,整合業務數據和信息資源,拓寬信息交流渠道,實現旅游者“掌上辦事一點通”。依托市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和城市數字大腦,建設“臺州城市數字大腦智慧文旅駕駛艙”,基本實現全市文旅態勢、文旅監管“一屏掌握”。計劃打造文旅客流、文旅產業、文旅輿情三大板塊,直觀掌握游客從哪里來、游客去哪兒玩、游客住哪里等問題,直觀掌握產業發展好不好、公共服務行不行等問題,直觀掌握全市文化和旅游產業的服務質量,為高品質打造臺州文旅品牌提供有力保障。繼續開展業務梳理、業務協同、數據歸集等常規工作,加強與市級相關單位的溝通對接,強化與本地高校有關智庫機構合作,對重點項目進行更細一步的梳理完善,結合臺州文旅實際,打造更多的臺州特點文旅個性化嘗試應用場景,提高臺州文旅改革貢獻度。
推動文旅產業智慧化,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既包括精通本地傳統鄉村文化元素的專家、科研智慧隊伍、信息領域人才,同時還包括具備新時代數字素養的鄉村旅游點從業“新農人”。提高文旅行業人才的智能、技能水平,聯合本地高校、鄉村振興學院培養高素質文旅產業研發、設計、創作、創意等“專創融合”型人才,通過編訂優質教材、創新培訓模式、完善培訓管理等措施,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技術培訓體系,提升鄉村文旅從業人員的數字素養。建設一批技能人才實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培養一批文旅行業美術師、工藝大師、金牌導游、電子商務、旅游會展等高端復合型人才。設立“文旅科技創新項目庫”,向各文旅單位征集科技研發和創新、文化創意、社科藝術調研課題、智慧文旅等 文旅行業科技創新項目,為全市文旅行業注入活力和生機,有效應對新冠疫情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助推文旅事業、產業跨越式發展。
提升文旅產業科技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以科技發展服務于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傳承,有助于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和數字鄉村發展戰略,有助于臺州文旅市場的“開放式”融合治理和打造文旅治理現代化創新實驗城市;有助于傳承和發揚臺州地方特色文化,打造中國文旅融合的“臺州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