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晴,高展鵬,智凌云,張艷新*
河北農業大學,河北滄州黃驊 061100
2008年以來,河北省將“振興奶業、確保乳品質量安全”作為事關民眾健康、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大事要事來抓,強力整頓奶業秩序,嚴格質量安全監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著力提升規模檔次,奶業總體水平不斷提升[1,2],成為了全國重要的乳制品加工大省。而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是基于河北省優良的自然條件和傳統的養殖歷史。目前河北省牛奶產量占全國牛奶產量的13%[3],是生鮮乳生產大省。因此對河北省奶牛養殖業的優勢進行總結是非常必要的。于海龍和李秉龍(2012)[4]對中國奶牛養殖區域優勢分析用到的方法是概率優勢指數分析法;樊斌等(2020)[5]在測算影響因素模型時采用的是面板數據模型,測算方法是面板數據模型ADF檢驗;王鈺龍(2021)[6]用到的研究方法是聚類分析、差分自回歸移動平均模型和比較優勢指數法;李萌(2019)[7]基于面板數據利用時間序列模型對當地奶牛養殖業進行影響程度的分析。本文通過河北省奶牛養殖的規模優勢指數、效率優勢指數、綜合優勢指數和其他地方奶牛養殖進行比較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政策建議。
隨著養殖規模化程度的提升、先進技術的引進以及產業內部的改革整頓,我國奶牛養殖業不斷升級改造,規模化養殖已成為主要發展方向。河北省也已進入規模化養殖時代,養殖水平穩步提升[8],到2018年規模化奶牛養殖水平已達61.4%[9]。從2020年起,中國奶牛養殖場改造升級項目區域分布情況:寧夏有120 家,占比3%;山西近有150家,占比3%;陜西近240 家,占比5%;新疆近270家,占比6%;河南近300 家,占比7%;黑龍江近450 家,占比10%;山東近720家,占比16%;內蒙古近900 家,占比20%,河北省與內蒙古的情況將近,河北省有將近900 家養殖場,占全國奶牛養殖場的20%,其中奶牛存欄為100 頭以上的牧場占31.74%,奶牛存欄為300 頭以上的牧場占98.6%,雖然萬頭以上的只有十幾個,但是其存欄量超23.33 萬頭(圖1)。河北省奶牛養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居全國首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河北省在全國規模化牧場占比達到67.2%[10],且均運用先進的飼養技術,在2020年有超50%的奶牛養殖場使用信息化管理技術,奶牛養殖場設施設備、智能化水平全國領先。

圖1 2020—2022年中國奶牛養殖場改造升級項目區域分布(單位:個,%)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11]。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簡稱“疫情”)的原因,大量飼料原料得不到及時供應,飼料成本總體呈現上漲趨勢(圖2)。2021年玉米價格同比增長高于14%,3月達到了最高峰,同比增長40.7%;豆粕價格同比增長在5%以上,2月達到了最高峰,同比增長20.3%。而苜蓿、燕麥草等奶牛日糧的重要飼料原料則需要從國外進口,由于疫情的影響和國際商業沖突,其價格總體上漲。據中商情報網統計,2021年1—10月,我國進口苜蓿干草同比增長3.2%;進口燕麥干草同比降低3.8%。為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和“奶業振興”政策,河北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積極推進種植結構改革,大力推廣“糧改飼”,堅持農牧結合、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草料牧場和奶牛存欄,合理規劃飼草料的種植面積。截止到2020年底,河北省合計完成“糧改飼”超200 萬畝,收貯量達579.95 萬噸,獲得了巨大成功。“糧改飼”的實行,不僅打破了農與牧之間的隔閡,還降低了飼料成本,保證了奶源的質量和產量,切實實現了面積、質量雙提升。

圖2 2021年2—10月玉米、豆粕價格
我國乳業市場表現出的繁榮和潛力吸引了全球多國的乳品商家投資,大量乳制品出口到中國[12]。由于各大生鮮網絡平臺的迅猛發展、國家對疫情防控的重視、居民對乳制品消費需求的增加等原因,生鮮乳交易均價也明顯增長。據奶業經濟觀察顯示,2020年,5月生鮮乳價格仍處于下降態勢,但下降態勢放緩,有反彈的趨勢。根據《2021年10月份第一周畜產品和飼料貿易市場價格情況》的調查顯示:內蒙古、河北等10 個省份的生鮮乳平均價格為4.32 元/kg,與前一周持平,同比上漲10.5%。同時,河北省2021年各季度生鮮乳的交易參考價格和最低收購價都明顯高于2020年同期價格水平(圖3)。此外,河北省2022年第一季度生鮮乳交易參考價為4.14 元/kg,最低收購價為3.95 元/kg,總體呈上漲趨勢,又因為疫情的影響和春節的到來,居民對乳制品的需求會進一步加大,相比第一季度,2022年第二季度交易參考價和最低收購價每千克分別上漲0.07 元和0.02 元。

圖3 2020—2022河北省生鮮乳交易參考價
綠色養殖以原生態為根本,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了產業高效發展[13]。2021年是我國開展碳達峰和碳中和工作的元年,“綠色低碳”也成為了未來奶業發展的目標之一。河北省緊跟時代浪潮,為發展“綠色奶業”,還專門成立了奶業振興組織,尤其是唐山市針對“綠色奶業”制定了《唐山市加快推進奶業振興實施意見(2019—2025年)》,將“綠色奶業”作為唐山市鄉村振興的一大支柱[14]。蒙牛、伊利、三元等國內多家大型乳品企業均在河北省建有工廠,在河北綠色奶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低溫鮮奶對奶源、物流等方面要求嚴格、進入門檻高、市場發展穩定,進而成為國內乳品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2017年12月18日,河北新希望天香乳業公司正式通過中國優質乳工程驗收,成為河北首家通過驗收的乳品企業[15]。除此以外,2021年5月份,簡愛酸奶工廠在河北承德建成投產,成為國內首家無添加低溫酸奶品牌。因現代人們更傾向于低溫鮮奶和低溫酸奶,其他企業也跟進時代潮流,提高標準,向更低溫、更新鮮、更健康的乳品企業升級。這些企業加速了河北省低溫液態奶產品的生產,給河北省奶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幫助。
2.1.1 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的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奶業統計資料》(2021版)、萬方數據服務平臺、國家統計局、上海科技資源創新數據中心、奶業經濟研究所、河北省畜牧獸醫局和中國奶業協會等,從中摘錄了涵蓋河北省奶牛存欄量、生鮮乳產量、河北省奶牛品種、各省生鮮乳交易價格等相關數據;從中國知網和iDate上獲取2010—2022年的關于河北省奶牛養殖的論文期刊。
2.1.2 研究方法
(1)規模優勢指數
規模優勢指數是指在各種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下,反映出河北省奶牛養殖場的相對重要性及規模優勢的指數公式。規模優勢指數的計算公式表示為SAIij=Aij/(∑Aij/n)[16],其中Aij代表河北省在j年份的奶牛存欄量,j表示2010到2020年,∑Aij代表河北省等九省j年份的奶牛存欄量之和。若SAIij<1[17],表明河北省奶牛生產規模低于平均生產規模,在生產規模和專業化程度上處于劣勢;若SAIij=1[17],表明河北省生產規模與全國平均生產規模相近,不具有優勢;SAIij>1[17],表明河北省生產規模高于平均生產規模,具有競爭優勢。SAIij值越大,說明河北省的生產規模和專業化程度優勢越強[18]。
(2)效率優勢指數
效率優勢指數是反映河北省奶牛養殖在液態奶生產上的生產效率相對優勢。效率優勢指數的計算公式表示為:EAI=Xij/Yj[19],其中Xij代表河北省奶牛養殖液態奶生產的單產量水平,Yj代表全國平均的奶牛養殖液態奶生產的單產量水平。若EAI<1[20],表明河北省的液態奶單產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在液態奶效率上處于劣勢;EAI=1[20]時,說明單產水平與全國單產水平持平,并不具有優勢;EAI>1[20]時,表明單產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EAI的數值越大,說明河北省的液態奶生產效率優勢越強[21]。
(3)綜合優勢指數
綜合優勢指數是指綜合反映了各個方面的綜合信息,在同一范圍內的不同區域之間的產品之間比較優勢的衡量與比較。綜合優勢指數的計算公式表示為AAIij=sqrt(SAIij*EAIij)[22]。若AAIij<1[22],表明河北省奶業生產能力低于全國平均奶業生產能力,在比較優勢上處于劣勢;若AAIij=1[22],表明河北省生產能力與全國平均生產能力持平,不具有優勢;AAIij>1[22],表明河北省生產能力高于全國平均生產能力,具有競爭優勢。AAIij值越大,說明河北省奶業的綜合比較優勢越強[22]。
2.2.1 規模優勢指數分析
在河北省奶牛養殖規模方面測算分析,由表1可知,從2010—2020年間,河北省規模優勢指數遠大于1,最大值可達到4.12,具有顯著的生產規模優勢,從2010—2018年呈現下降趨勢,但是從2019年起又逐漸上升,從3.44上升到4.02。在2010—2020年,河北省的奶牛養殖規模優勢與山西、內蒙古、黑龍江、山東等省份比較時,基本上處在第三的位置,甚至在2020年是第二,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奶牛在規模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圖4)。而且河北省的奶牛存欄量及奶類產量占比靠前:在2020年我國奶牛養殖地區分布中,河北省奶牛存欄122.3 萬頭,在全國份額占比11.7%,奶類產量更是列為前三。河北奶源帶僅次于內蒙古奶源帶和東北奶源帶,雖然在面積和地理條件上并不如前兩個奶源帶,但是奶牛養殖小區模式占比高,并且近幾年隨著奶牛養殖業的規模化,已經擁有了奶牛存欄千頭以上的大中型牧場400 余個,并且全部都實現了管道式擠奶,打造了完整的企業鏈的技術流,因此在河北省奶牛養殖的生產規模上占有優勢,具有規模效應。

表1 2010—2020年部分省份規模優勢指數

圖4 部分地區奶牛養殖規模
2.2.2 效率優勢指數分析
在河北省液態奶生產效率方面測算分析,從表2和圖5可知,2010—2020年,河北省的效率優勢指數變化幅度較大。2010—2015年從1.05降至0.76,雖然到2018年,回升到1.02,但是從2018年又開始輕微下降,到2020年下降到0.87,與山西、內蒙古、黑龍江等省份進行比較,基本上處在中游的位列,單產量=牛奶產量/成年母牛頭數,近些年河北省成母牛產奶量明顯較低,2018—2020年雖然單產水平升高,但是相對于國家平均單產水平仍不具有優勢(圖5)。

表2 2010—2020年部分省份效率優勢指數

圖5 部分地區奶牛養殖效率
2.2.3 綜合優勢指數分析
綜合比較優勢指數測算結果分析如表3和圖6所示,從橫向來看,2010—2015年間河北省綜合優勢指數降低,到2015年降低到1.74,到2018年小幅回升,2018—2020年間綜合優勢指數基本保持穩定,基本上保持在1.85左右,并未有明顯波動;縱向來看,河北省綜合優勢指數僅次于內蒙古和黑龍江,在2020年,內蒙古達到2.15,黑龍江達到1.88,河北省僅比黑龍江少了0.1,并且政府扶持和市場需求加大,根據《河北省奶業振興規劃綱要(2019—2025年)》要求,河北省要向國際水平靠攏,促進奶業在品質方面的發展,進而提升河北省的奶業競爭力,全面建成奶業振興的示范省(圖6),預計到2025年,實現奶業振興,在全國范圍內成為奶業現代化領頭羊,整體水平可以在世界排在前列。由此可知河北省綜合優勢較好,牛奶品質在不斷上升,未來奶業將向成熟的階段發展。

表3 2010—2020年部分省份綜合優勢指數

圖6 部分地區奶牛養殖綜合優勢
(1)從以上的數據以及分析結果來看,近幾年來,河北省奶牛養殖的數量在總體上是呈上升趨勢的,隨著社會生活程度的不斷進步以及科學技術能力的不斷加強,河北省的奶牛養殖量在與其他省份的差距在逐漸縮小,在奶牛養殖方面的投入力度有所加強。通過調查數據顯示,河北省奶牛養殖方式發生了變化,規模化養殖模式已進入軌道,同時由于飼料成本的增加,“料改飼”的養殖手段得到推廣,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綠色奶業”的發展也為奶牛養殖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
(2)河北省奶牛養殖具有規模比較優勢。通過測算2010—2020年間的河北省的奶牛養殖規模狀況,河北省的規模優勢指數遠大于1,并且均大于3,最高在2010年達到了4.12,比較其他幾個省份的奶牛養殖規模,河北省的奶牛養殖面積雖然存在一定的劣勢,但是河北省的奶牛存欄量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河北省的奶牛養殖在生產規模上占有優勢,具有規模效應。
(3)河北省奶牛養殖具有效率比較優勢,但是比較優勢程度相對較小。通過測算河北省液態奶生產效率,可以得到,2010—2020年河北省的液態奶生產效率優勢指數變化幅度較大。2010—2015年生產效率逐年下降,從2010年的1.05逐年下降到2015年的0.76,雖然到2018年有所回升,但是從2019年開始又出現了輕微下降的狀況,到2020年下降到0.87,與其他省份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河北省的奶牛養殖液態奶生產的效率優勢指數處在中等地位,2018—2020年雖然單產升高,但是相對于國家平均單產效率優勢程度較小。
(4)河北省奶牛養殖具有綜合比較優勢。通過測算分析,在規模、效率等方面,河北省在奶牛養殖上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優勢。2010—2020年綜合優勢指數均在1.7以上,最高的是在2010年,達到2.08,雖然2015年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并不大,與其他省份比較,僅次于內蒙古和黑龍江,由此說明,河北省奶牛養殖的綜合比較優勢較強,這與河北省奶牛養殖量的上升以及奶牛養殖方式改革密不可分,同時也受到國家政策、本土奶牛養殖習慣以及奶牛養殖市場環境的影響。
奶牛養殖是發展奶業的前提和基礎,保障奶牛養殖的收益是奶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依照國家奶牛養殖業布局規劃,計劃至十三五末期,我國奶牛養殖百頭以上的規模占比將達到70%,同時要求國內的大部分奶牛養殖完成規模化、集約化的目標。伴隨著奶牛養殖規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奶牛養殖機械化水平將明顯提升。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隨著國內的奶牛養殖在飼料成本、人力成本、環保成本以及機械設備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逐漸增大,對于小規模散養戶來說,將不具備一定的發展優勢,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奶牛養殖戶均存欄數的提高以及向著規模化、機械化和標準化的方向邁進。建議:一是政府應積極科學地引導奶牛散養戶向規模化的養殖方式發生轉變,尋找適合進行規模化養殖的基地,積極推進河北省奶牛養殖向標準化、規模化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二是應建立奶牛養殖規模化的配套體系,從市場經濟角度分析,每一種規模的牧場存在都有其自身的道理,應該在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合理地引導[23],對有困難的養殖者進行一定的扶持,逐漸實現奶牛養殖規模化,從而提升河北省奶業相關產業的競爭力。
為了促進河北省奶牛養殖生產效率的提升,推動奶業的快速發展,數字化技術得到極大發展,智能養殖設備及擠奶機器人得到極大推廣,這可能會進一步改變奶業的生產格局,“無人值守”的未來牧場也會很快成為現實[23]。建議:一是奶牛養殖戶應積極地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綜合化的管理經驗,提升奶牛養殖的科學技術水平,同時,奶牛養殖戶需要加強奶牛養殖人員的管理,還需進一步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對現有人員的技術培訓[24];提高飼養員的管理水平,利用高科技加強奶牛養殖水平的提升。二是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強帶領作用,促進奶牛養殖戶和乳品企業以及研究所的交流溝通,搭建“互聯網+”大數據下的統一管理、數據共享信息平臺[24],引導奶牛養殖的科學技術的研究。三是應因地制宜,合理規劃與布局,充分利用各方資源,積極發揮河北省各地區的優勢,繼續增強奶牛養殖業發展,提高原料奶生產能力與供應能力,實現奶牛養殖生產效率的提升。
一是創新投融資模式,盤活社會資本,為奶牛養殖提供資金保障;充分利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提供的一些優惠信貸政策,激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有關奶畜活體抵押貸款等相關的信貸產品的創新,綜合利用社會民間融資、金融信貸優惠扶持、投資扶持、政策引導等綜合性措施,推進乳品企業進行產業升級、技術改造[25]。二是以產業鏈為基礎,建立一系列的奶牛養殖產業化的聯合體,通過省、地方財政共同集體出資,為養殖戶成立奶牛養殖的貸款信任擔保基金,并且鼓勵相關產業的頭部企業為奶牛養殖戶提供一定的貸款擔保,或頭部企業建立單獨的擔保公司,和一些擁有財政資金自主創建的擔保公司連同,共同承擔奶牛養殖貸款擔保的重大任務[26]。三是爭取農業農村部加大對河北省“糧改飼”和苜蓿種植的財政補貼,兼顧整合涉農、扶貧財政資金,建立奶業振興的“資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