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敬芬,李娟,王小華
(安陽市婦幼保健院 兒內科,河南 安陽 455000)
支原體大葉性肺炎由支原體病原菌入侵引起,以飛沫為傳播途徑。患兒一般會有發熱、劇烈咳嗽、憋喘甚至呼吸困難等情況[1]。經X 光片檢查,可在肺部區域呈現發白影像學改變。確診后常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如: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常用有紅霉素、羅紅霉素等,屬堿性親脂性化合物,對支原體病原菌抑制活性高,但長期使用對肝臟有損害;甲潑尼龍為腎上糖皮質激素藥,其具有較強消炎作用,可有效抑制肺部炎癥反應[2]。本次將使用甲潑尼龍分別聯合阿奇霉素、紅霉素用于治療兒童支原體大葉性肺炎。
選取2018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在本院確診為小兒支原體大葉性肺炎的80 例患兒,經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40)。納入標準:①臨床檢查后確診為支原體大葉性肺炎患兒[3];②所有兒童以及家庭成員都對此項研究表示知情認可。排除標準:①有其它呼吸系統疾病;②對本次所使用的抗生素存在過敏情況;③肝腎代謝功能異常。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綜合性措施治療:幫助患兒止咳、化痰,必要時為患兒進行吸氧,同時注意補充營養以及使用護肝藥物。甲潑尼龍聯合紅霉素治療。使用甲潑尼龍(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注射液,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047),依據體重確定藥物使用劑量(1~2 mg/kg,每日)靜脈注射,每日一次,5 d 一個療程。乳糖酸紅霉素(注射用紅霉素,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0027,規格0.3 g)進行靜脈注射治療。依據體重確定藥物使用劑量(20~30 mg/kg)每日分兩次使用,5 d 為一個療程。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基于對照組常規治療措施上另外采用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治療。注射用阿奇霉素(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10960167,規格0.5 g)依據體重確定藥物使用劑量(10 mg/kg)每日使用一次,配合250 mL 的生理鹽水使用,1 次/d。使用甲潑尼龍(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注射液,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047),靜脈注射,一般劑量為1~2 mg/kg每日,每日一次,5 d 為一個療程。
①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治療一個療程后進行評估,儀《中國實用兒科雜志》診斷標準為依據[4],顯效為疾病明顯減輕,實驗室生化指標結果有明顯提高。有效為臨床表現有所改善。無效為臨床表現和實驗室生化指標結果均未改變。總有效率=顯效例數率+有效例數率。②將兩組患兒炎癥因子變化在治療前后進行分別比較。在患兒治療前和患兒治療后使用全自動細胞分析儀(吉林省維爾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吉食藥監械(準)字2011 第2400109 號)測定C 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6(IL-6)、降鈣素原(PCT)。③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具體有;腹瀉、惡心嘔吐、顏面潮紅等。
本次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21.0 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年齡、病程、臨床癥狀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n=40)
觀察組總有效率(100.00%)高于對照組(8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臨床療效比較[n=40,n(%)]
治療前,兩組CPR、TNF-α、IL-6、PCT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PR、TNF-α、IL-6、PCT 水平比治療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炎癥因子變化比較(n=40,)

表3 炎癥因子變化比較(n=40,)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0%,對照組為9.3%,與觀察組相比,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40,n(%)]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支原體肺炎以夏、秋兩季常見,占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的4.9%[5]。患兒多有高熱、劇烈咳嗽且痰液濃稠不易排出癥狀,聽診聞及肺部干、濕羅音嚴重。患兒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弱,導致病程時間較長,呈遷延性發展,若不及時根治,則損害患兒心肺功能,不利于兒童健康生長發育,甚至造成嚴重不良循環[6]。本次使用的甲潑尼龍藥物為中效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進入細胞膜,與胞內受體結合,產生酶蛋白,從而發揮抗炎作用。阿奇霉素和紅霉素是一種大環內酯類的抗生素,阿奇霉素具有抗菌能力強的優勢,紅霉素則是可抑制嚴重免疫炎癥反應,因此將兩者分別聯合甲潑尼龍做出具體分析[7]。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阿奇霉素與甲潑尼龍聯合應用于小兒支原體大葉性肺炎具有良好臨床效果。這與胡曉玲等[8]學者研究相符。考慮阿奇霉素生物利用度較高,對于患兒胃腸副反應較小,且與其他藥物聯合相互影響小。分析原因為阿奇霉素藥物代謝半衰期長,能更好的透過肺部細胞,減輕肺部炎性反應,更好控制病情;甲潑尼龍則可在炎癥早期可減輕肺部毛細血管擴張,晚期抑制纖維母細胞繁殖,故能對肺部炎癥有效控制,同時能提高臨床療效。
本次研究中,治療后,兩組各指標水平均比治療前低,與觀察組相比,對照組更高(P<0.05),提示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治療支原體大葉性肺炎患兒對于患兒炎性水平的調節有積極意義。與聶曉偉[9]的結論相符。支原體病菌通過入侵患兒免疫系統導致患兒機體產生炎性反應,而IL-6 是抗炎性因子,兩者相互影響導致機體平衡出現失調,加重肺炎癥狀[10]。阿奇霉素在細胞核中進行亞基結合,通過對其轉肽的作用進行抑制,使其發生抗感染效應,減少炎癥物質繁殖。甲潑尼龍在短時間內通過與細胞核內染色體結合,誘發細胞核內蛋白酶的合成,同樣減輕炎性反應。本研究發現,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0%)低于對照組(9.30%)(P>0.05),說明兩者治療小兒支原體大葉性肺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無差別,都具有一定治療安全性。阿奇霉素屬于一種能抑制蛋白質產生的支原體核糖體亞基,能夠在血清中維持高血藥濃度水平,迅速使患兒體溫穩定,同時起效快[11]。甲潑尼龍自身具有抗炎癥、抗敏等作用,通過激素輔助療法對兒童體內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的分泌進行抑制,增強免疫功能[12]。兩者聯合使用在抑制支原體增生的同時,更能夠緩解不良反應情況的發生。因此,具有一定治療安全性。
綜上所述,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大葉性肺炎比甲潑尼龍聯合紅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大葉性肺炎,更具有提升臨床效果、減輕肺部炎癥反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