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茜茜
2022年10月1日清晨,在天安門廣場上,24歲的升旗手張威將鮮艷的五星紅旗完美展開、拋向藍天,順利完成他的第一次國慶升旗任務。日復一日,千錘百煉,他終于圓了七年來的夢想。
17歲那年,張威在天安門廣場見到升旗手張自軒英姿颯爽的樣子,為之折服:“太帥了!我也想加入國旗護衛隊……”一顆夢想的種子就此種下,只等著時間來催發。
三年后,張威參軍入伍,經過層層選拔進入國旗護衛隊,見到了崇拜已久的張自軒。得知張威的夢想,張自軒意味深長地說:“想成為升旗手,你肯定要比別人吃更多苦……”張威明白,只有最優秀的隊員,才能有機會成為升旗手。因此,他在日常訓練中格外刻苦,別人練一分鐘,他就練十分鐘。兩年后,張威被選拔為預備升旗手,而張自軒也成為他的師父。
張威本以為自己很快能接觸國旗,沒想到師父張自軒遞給他的只是一根重15千克的旗桿,對他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于是,每天完成日常訓練后,他便扛著旗桿,繞著訓練場單獨練習。剛走正步時,只走了五六步,他的動作就變形了。苦練一個月,他好不容易適應了旗桿的重量,師父又在旗桿一頭掛上兩個灌滿水的水壺,說:“遇到下雨刮風,你也要確保行進中不出現絲毫晃動。”在每天的抗風抗壓訓練下,張威肩上常被磨得青一塊、紫一塊,但他從沒想過放棄。“圓規為什么可以畫圓?因為腳在走,心不變。”為了當初的升旗手夢,張威咬牙堅持下去。終于,他能穩穩地扛著旗桿走上一兩百步了。
練習展旗動作時,張威每天要右手托5千克的啞鈴揮臂三百次以上。訓練完,他都拿不了筷子,只能用左手吃飯。四個月的苦練,他終于摸到心心念念的“祖國第一旗”。看著這面有普通臥室那么大的巨型國旗,他感到無比震撼和驚喜。
張威充滿信心地投入帶旗訓練,卻發現降旗比展旗更難,要在半分鐘內用十幾個流暢動作將國旗收起。剛開始,由于指尖與旗幟快速摩擦,他訓練幾次,手套就被磨破了,指尖也磨出了水泡。為了更快熟悉動作要領,他取下手套,空手反復砸向旗桿,沒幾下,手就腫了一圈。日復一日,他的手掌磨出厚厚的老繭,右臂比左臂粗了一圈,也練就了一身硬本領。他終于也能像師父一樣,將這抹中國紅拋向空中,劃出完美的曲線。
千錘百煉始成鋼。2022年1月,張威作為升旗手,第一次站上天安門廣場的升旗臺。執行任務時,他緊張得心“呯呯”直跳,胸腔不停起伏。動作嫻熟地將國旗展開后,他聽到觀眾自發唱起了國歌,隨后是雷鳴般的掌聲。那一刻,他感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接到國慶升旗任務后,張威和戰友提前半個月進行強化訓練。結束8個小時的方隊訓練后,張威每晚還要繼續舉啞鈴訓練,并做俯臥撐等輔助練習,每晚幾乎只能睡四五個小時。“有那么一瞬間,我感覺體力消耗已經到了極限。”他在日記里寫道,“但我不能放棄,因為我肩上扛起的國旗,是中華兒女的精神支柱。”
第一次在如此重要的時刻執行升國旗任務,張威感到既緊張又激動。升旗前一晚,他和戰友一絲不茍地熨燙禮服,檢查標志服飾,擦拭馬靴。國慶節這天,他比平時早起了一個小時,再次檢查所有衣服、標志,又做了幾次熱身模擬訓練,將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隨后,他深吸幾口氣,迎著第一縷霞光,邁著標準的步伐,引領著方隊走向天安門廣場。
此時,來看升國旗的人擠滿了廣場。為了這一刻,有人甚至提前一整夜排隊。國旗方隊經過時,有著幾十萬人的廣場霎時安靜下來。這讓張威受到莫大鼓舞,更感到責任重大,他暗下決心:“我一定要用一流標準把這面國旗升好!”
當張威分秒不差地將五星紅旗高高升起后,他聽到現場無數群眾的歡呼聲和吶喊聲。“祖國萬歲!”“中國加油!”“我愛你,中國!”“國旗護衛隊好樣的”……此時,張威也不知道自己臉上流的是淚水還是汗水。
七年堅守初心,終能一朝圓夢。如今,張威已經將夢想轉化為責任,將護衛國旗當成重于生命的事。“我扛著的不是一面普通的國旗,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和重托。我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堅持一流標準,不負人民群眾對這面國旗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