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豪
(咸陽陶瓷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陜西 咸陽 712000)
現今,我國陶瓷的主要產區是佛山、潮州、淄博、景德鎮、豐城、萍鄉、德化、高安、醴陵等地。我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前三位地區依次是廣東、江西、山東。近幾年,國內行業受到環保政策和新冠疫情的影響,加大了行業的生產成本。很多建筑衛生陶瓷行業這幾年的生產經營活動幾乎處于停擺狀態,但企業的費用支出并沒有因此減少。而下游產業房地產銷量的下滑、裝修工程計劃的延遲和家居賣場的暫停營業使得陶瓷產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原有的訂單推遲發貨,終端銷售進入停滯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現金流面臨著極大挑戰。
(1)企業規模化水平低、創新能力差、同質化嚴重,抵御風險能力弱。全國建陶生產線有約3 000條,年產量約80億m2,年銷售額約4 300億元。創新水平低,產品同質化嚴重,內卷嚴重,行業利潤水平低。
(2)抵御風險能力弱,一有風吹草動就受到傷害。出口受貿易摩擦、反傾銷、人民幣匯率上升等影響。
(3)國家政策性調控影響,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日趨尖銳。能源、資源和環境容量約束以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壓力也日益加大。國家對節能、環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后,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的發展將面臨資源、能源和環保成本提高的嚴峻形勢。
(4)陶瓷企業產能過剩危機明顯提升,行業必須轉變今后的發展方向,轉移企業發展的重點,尋求新的產能增長點,并且加快轉變企業產品結構與企業發展的方式。
(5)陶瓷行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行業的運行形勢機經濟都是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供應鏈危機、能源危機、國際海運成本飆升、商品漲價。生產制造、工程采購、人員就位、物流運輸等需要恢復。
近幾年,疫情對行業經濟及運行形勢的影響是非常不樂觀的。在常態化疫情下中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未來如何復蘇,是每個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更是需要提速。疫情當下,陶瓷行業的國際貿易出現壁壘,我國陶瓷的出口依然受到疫情阻力,一方面國內陶瓷企業應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質量,另一方面擴大中東、東南亞及南美地區在內的國際新興市場的規模。新興國家的迅速發展,對陶瓷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今后為我國陶瓷出口可以帶來更多的利潤空間。2022年,陶瓷行業有望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1)在新冠疫情下,企業都應找到應對的策略,才有能力抵抗風險。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是力密集型的勞動行業,更是較大物流運輸量的行業。疫情的爆發引起了運輸不暢、銷售量驟減廠等情況,導致企業經濟效益降低、成本高、用工難、物資短缺等問題。常態化疫情下,改變產品格局,淘汰落后產能庫存,加快陶瓷行業的格局調整是企業的最好選擇,企業的產品結構應由中低檔為主并向高中低檔全面發展,產品實現多功能化。
(2)線上銷售和營銷未來將成為陶瓷行業的發展趨勢。今后陶瓷行業的發展將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服務及交易將成為消費群體的交易習慣,未來陶瓷企業建設線上品牌旗艦店與短視頻產品宣傳也將成為重要趨勢。未來,線上業務溝通將會觸動陶瓷行業的提升。陶瓷企業利用新型工具,創新業務管理模式并且借助疫情,深度切入線上互聯網的交易模式,創新企業的管理經營新渠道。
(3)以計算機為代表的高新技術應用將不斷推動陶瓷工業生產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提升進入快車道,并催生新的經營模式。企業生產、銷售、倉儲、物流、采購環節的智能化水平會大幅提升,機器替人的步伐會進一步加快,那些簡單、重復崗位的員工將會進一步被機器替代,普通員工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將持續降低,而IT、AI、互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崗位和權重將持續增強。企業將利用科技的力量,構建新的管理模式和營銷模式。
(4)陶瓷行業要專業專注。面向陶業未來,傳統的工藝配方要改革,要與時俱進,要大膽廣泛地運用新材料,重新定位。在新產品研發上,高技術多功能陶瓷,如抗菌陶瓷、耐熱陶瓷、航空航天陶瓷、環保陶瓷等市場要高速增長,同時精細化工材料、納米材料等應用材料的發展也將推動高技術陶瓷的發展。
同時,要多吸收培養核心技術人才,提供良好的待遇,只有擁有一流的人才團隊,才能戰勝包括疫情在內的各種困難,迎來新的更大的希望!
(5)隧道窯向寬體、扁平、裝配式和低能耗等方向發展。
(6)企業在各道的生產工序中,原材料的加工精度控制、微波注漿、無鉛鎘溶出生產技術、釉中彩技術等均是企業今后可以發展的重要方向。
面對現在國家環保政策越來越嚴格并且環境承載能力已接近上限,對陶瓷企業而言,今后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企業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出路。再加上近幾年全球疫情的影響,中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發展必須加速轉型。并且快速重組和淘汰落后的生產企業。優秀大企業經營要由過去的靠產量擴張和價格競爭,逐步轉向創新型、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發展態勢;
通過兼并重組落后企業,帶動優秀大企業提高資源配置能力,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提高資源充分利用,進而全面提升陶瓷行業的整體素養和技術水平,重點培養陶瓷行業的領軍企業,充分發揮領軍企業的領導力。帶動整個陶瓷行業由資源消耗型、生態欠佳型、創新不足型和速度規模為主型,向資源節約型、生態文明型、創新驅動型和優質高效型的轉型升級。
切實加強陶瓷企業的節能減排和降耗利廢現狀。積極開展能源審計,制定節能減排、降耗利廢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規劃計劃,實施節能減排、降耗利廢和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項目,積極采用清潔能源;大力推進工藝技術裝備和產品改進及自主創新,為節能減排、降耗利廢和發展循環經濟提供可靠而有效的工藝技術裝備和產品保障。
產業集群的興起,對中國建筑陶瓷與衛生潔具行業二十多年來的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產業集群的成熟和完善以及強化產業綜合配套能力,將大大提高建筑陶瓷企業的競爭能力,仍將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陶瓷企業從研發、設計、工程建設、生產過程、營銷和綜合經營管理等全過程、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效應,深度開發應用好網絡平臺大力強化“互聯網+”的理念、技術和各種應用;加快“工業機器人”等技術裝備的應用,提升行業自動化水平,提高行業運行質量,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
從行業來看,這次疫情不僅造成了國內各企業的開工延期、產能恢復緩慢、各項成本上漲等難題,也讓衛浴企業的終端營銷活動和經銷商的生存發展面臨著巨大考驗。整個行業也會有很大的變局,因為行業已經進入洗牌期,疫情的到來只是加劇了行業的變局。這段時間疫情的影響,不是某個行業,而是整個社會,所以大環境不好對所有人都一樣。對于陶衛行業而言,筆者相對來講還是比較樂觀的,不管疫情怎么樣,結束后該消費的還是要消費,而且消費將會面臨全面升級,對產品關于健康,品質方面的需求會增加。
面向行業未來,傳統的工藝配方要改革,要與時俱進,要大膽廣泛地運用新材料,重新定位。同時,要多吸收培養核心技術人才,提供良好的待遇,只有擁有一流的人才團隊,才能戰勝包括疫情在內的各種困難,迎來新的更大的希望! 疫情對各行各業的沖擊都非常強烈,但不能因此忽視危中有機。戰“疫”會催生出新技術、新業態的發展,也給包括惠達在內的行業龍頭企業提供了自我迭代、升級的新機遇。在這場戰“疫”中,誰應對準確,誰就可以獲得主動,獲得彎道超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