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新MENG Xin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北京 102206)
原油產量規模是油田年度生產計劃和集團公司原油開發部署決策中非常重要的參數之一,產量規模的確定不僅影響當期營業收入和效益,也是油田未來的產能規模基礎,決定著未來年度產量規模、收入及效益,是代表油田開發進程非常重要的參數之一。
在以往的產量規模決策中,爭取生產能力最大化是國內油田生產的普遍做法。這在油價高啟時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當油價大幅下降,基于油價與成本的權衡,大部分油田選擇減產止損。然而,石油行業的產量調整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低油價時減產容易,油價上升時再調增產量卻是比較困難的,原油產量很難隨著油價的波動隨意調整。所以,原油產量規模決策不僅要立足于當前油價,考慮當期效益,還要考慮到未來油價波動的不確定性,綜合考慮產量調整對當前效益與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影響進行決策。
在原油產量規模決策方面,對我國目前的文獻資料調研發現:由于近些年幾次油價的大幅波動,在產量規模的決策上已經從單純的追求產能的最大化利用、產量規模的最大化轉變到產量與效益并重、以效益為中心的決策方法中來[1-2]。但是通過實際決策發現,一味追求當年經營效益的產量規模決策方法忽略了石油行業減產容易上產難的特殊性,低油價時期的大量減產止虧,勢必會削弱未來發展與盈利的產能基礎,影響經營的可持續性。然而,目前的研究均沒有將產量規模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納入到產量規模決策中考慮,有必要對綜合決策方法展開研究。
因此,綜合衡量產量規模對當年效益與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使兩者達到最好的平衡狀態,是做好產量規模決策的關鍵。本文建立了最優產量規模的綜合確定方法,通過構建產量對當期效益與未來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來綜合評價產量決策影響,通過對比不同產量規模下的綜合評價結果來確定最優產量規模,從而實現產量規模的綜合衡量確定,為石油企業原油產量規模確定提供參考。
原油產量規模的綜合確定方法,是從油田企業長遠發展考慮,為了達到長期可持續發展目標,從更加宏觀的角度,基于整體發展而做出的產量規模的優化測算與決策。與以往專注于產量規模的保持和單純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的產量規模決策方法不同,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產量規模決策考慮的更為長遠、全面和宏觀,不僅要考慮產量規模要使上游的利潤或者現金流達到最大化,還要考慮上游是否有儲量資源可以長期支撐這樣的產量規模等。即產量規模的確定,一方面影響當期效益,一方面影響未來的產能基礎、影響長期持續發展。
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指標是有效評價的基礎與關鍵,指標體系能否良好地反映影響評價對象可持續性的要素,是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發揮作用的前提。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由制約企業發展的各種能力要素組成。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是否全面、科學、合理對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各種指標要素進行歸納和抽象,直接關系到評價體系設計和構造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內容,評價指標上應涵蓋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不同層次的主要影響因素,以及企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環境改善之間相協調的程度;在過程上,評價指標體系應反映企業發展的現狀、趨勢與潛力,并將反映內容與過程的不同因素有機地整合。在評價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時,我們充分考慮到資源型企業的特點對可持續發展能力產生的影響,認識到資源型企業的資源供給和利用能力、盈利能力等都是體現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內容,綜合資源、經濟、生產等因素才能全面、合理地評價資源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合理科學的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第一,科學性原則,指標體系的設計既全面又集中地反映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各種構成要素。第二,綜合性原則,考慮到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有關的各種因素的相關性、整體性和目標性。第三,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既能使人們對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抽象地定性地把握,又能使人們對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具體地定量分析。第四,靜態與動態分析相結合的原則,既要有反映當前企業發展能力狀態的靜態指標,又要有反映企業發展能力變化趨勢和企業可持續發展潛力的動態指標。第五,可比性與實用性原則,可比性是指由指標體系評價出的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能夠進行時間和空間上的比較,從而保持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結果的橫向與縱向的可比性,實用性是指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要具有實踐可行性,在應用上應具有可操作性。
根據分析篩選與原油產量規模相關的影響企業當期效益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評價指標,建立產量規模決策效果綜合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產量規模決策效果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采用一系列指標來反應原油產量規模對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綜合影響,采用綜合評價方法,對不同原油產量規模下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綜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采用作圖的方法展示上游可持續發展能力與產量規模的變化關系,從而根據趨勢,判斷使上游可持續發展能力達到最優時的產量規模。
下面通過六個程序說明如何確定最優原油產量規模。
3.2.1 明確原油產量與各指標函數關系
①效益指標。
利潤=油價·(1-稅率)·Q·原油商品率-噸油操作成本(q)·Q-人 工-期 間 費 用-上 年 底 原 油 凈 資 產·
現金流=利潤=油價·(1-稅率)·Q·原油商品率-噸油操作成本(q)·Q-人工·期間費用
②成本指標。
③實物量指標。
④儲量資源指標。
其中,RSEC(t-1)為上一年的SEC儲量,△RSEC為當年新增SEC儲量。
3.2.2 計算某一原油產量規模下各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指標值Xi
3.2.3 確定各指標最大最小值,標準化指標得分
確定各個指標的最大值Xmax與最小值Xmin,將各指標計算結果標準化,得到指標評價分值Pi,0≤Pi≤1。
①對于越高越好的指標:
②對于越低越好的指標:
③對于保持穩定最好的指標:
其中,Xsi=Xmax-Xmin。
3.2.4 確定指標權重
采用層次分析法等方法確定原油產量效果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權重wi。
3.2.5 計算不同原油產量規模下的綜合得分
計算不同原油產量規模下的各個原油產量相關指標權重得分Pwi和總體原油產量效果得分P。
指標得分=指標分值×該指標權重
綜合得分=∑指標得分
則原油產量規模優化模型的目標函數為:
其中,Q為原油產量規模,Pwi(x)為與原油產量規模相關的評價指標的指標得分。
3.2.6 確定最優原油產量規模
通過對比不同產量規模下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指標的綜合得分情況,確定指標綜合得分達到最大時的最優產量規模。
以某石油企業為例,根據上述六個步驟進行原油產量規模的確定。
①明確原油產量與各指標函數關系。
②計算某一原油產量規模下各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指標值Xi。
根據以上方法計算產量規模3500萬噸時各指標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原油產量規模3500萬噸時各指標計算結果
③確定各指標最大最小值,將指標計算結果標準化。
表3 產量規模3500萬噸時各指標標準化結果
由于對于不同石油公司來說各指標實際值的差距較大,而指標評價的目的是進行本公司原油產量規模優化,所以在最大值、最小值的設置上只需要結合本公司歷史數據的大小范圍進行設置。
④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各指標權重如表4所示。
表4 各指標權重測算結果
⑤計算各個指標權重得分和總體可持續發展能力綜合得分,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原油產量規模下指標綜合得分
⑥確定最優原油產量規模。(圖1)
圖1 不同原油產量規模下的綜合得分
對比不同產量規模下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指標的綜合得分情況發現,當產量規模為3500萬噸時,指標綜合評價得分達到了最大值,從而確定最優產量規模為3500萬噸。
①原油產量是石油企業重要生產決策,不僅影響當期產量與效益,也影響未來的產能基礎,其決策應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綜合衡量當期效益與未來發展而確定。
②本文從持續經營的角度出發,將上游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產量規模優化目標,建立了以綜合評價方法為基礎的最優產量規模確定方法,通過對不同產量規模下可持續發展能力綜合評價結果的對比,達到了求取最優產量規模的目的。該方法改變了以往單純以產能的最大化利用或以當年經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的產量規模確定現狀,更加貼合石油行業實際決策需求,優化結果更為科學可取,適用于所有的石油公司,其結果可為油公司年度產量規模的確定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③文中創建的原油產量決策效果評價指標體系適用于所有石油公司,也可以根據公司考核特點自行確定;確定各指標的最大最小值,是具有公司獨特性的,應根據決策企業自身的數據特點、指標水平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