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組織建設存在薄弱環節?流動人才黨員認識出現偏差?社會力量支持力度較小?數字技術建設還未成熟?
如何以數字技術賦能湖北省流動人才黨員教育管理?
對于超大規模的政黨來說,嚴明政治紀律,加強組織管理,全面從嚴管理黨員,意義重大。當前,流動人才黨員教育管理面臨著許多挑戰。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流動人才黨員人數逐步增加。新形勢下,傳統教育管理模式已不適應流動人才黨員發展的現狀。探索數字技術賦能流動人才黨員教育管理的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意義
◎ 數字技術賦能湖北省流動人才黨員教育管理的意義
更符合湖北省流動人才黨員的特點。湖北省流動人才黨員多屬于當前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具有學歷高、流動性強、黨齡較長等特點,他們更喜歡且易于接受新鮮事物,掌握豐富的互聯網技術應用經驗,數字技術賦能流動人才黨員教育管理可以更好契合這一現狀,貼合流動人才黨員自身需求。
有利于化解湖北省流動人才黨員管理的難題。傳統教育管理模式下,黨組織很難對流動人才黨員實行行之有效的動態管理,從而導致無法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培訓、服務和管理。而數字技術可以有效化解這些難題,使流動人才黨員管理工作更加便捷集約、教育培訓更加靈活廣泛,有效提升教育管理效果。
現狀
◎ 數字技術賦能湖北省流動人才黨員教育管理的現狀
(一)流動人才黨員教育管理初具成效
1.積極使用黨建信息化平臺。在流動人才黨員身份確認方面,黨組織利用“全國黨員信息系統”“黨員e先鋒”等平臺加強黨員信息化管理,及時發現和掌握流動人才黨員。
2.線上線下雙模式促進流動人才黨員日常管理。在日常聯系方面,除傳統的線下形式以外,黨組織充分利用QQ、微信、釘釘、電子郵件等線上模式與流動人才黨員聯系,利用線上平臺加強學習指導,促進日常管理。
3.流動人才黨員自身意識增強。通過黨組織的線上線下多種教育管理,大多數流動人才黨員能夠做到積極改進自身態度,參與“三會一課”、黨員下沉等組織活動,黨員身份意識更強,顯示出了教育管理工作的進步與成效。
(二)流動人才黨員教育管理面臨一些困境
1.黨建管理平臺有待增加。湖北省當前在流動人才黨員教育管理方面多使用全國黨建信息系統這一個線上平臺,在充分結合工作實際開發自建的黨建系統方面存在欠缺,有的甚至沒有使用線上平臺,平臺不夠豐富,針對性和全面性不足,對流動人才黨員教育管理幫助不夠。
2.技術應用范圍有待擴大。湖北省部分地區在利用數字技術時存在簡單化傾向,黨建云平臺只起到轉接關系、接受信息、日常打卡等作用,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依舊采取傳統方式,數字技術沒有帶來實質性賦能,其應用性還不夠廣泛。
3.技術作用發揮有待提升。數字技術賦能中出現了教育管理流于表面、形式主義、教育乏力的問題,新技術的應用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流動人才黨員教育管理的許多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依舊存在。
(三)原因探析
1.黨組織建設存在薄弱環節。作為流動人才黨員教育管理的主體,黨組織對待數字技術賦能流動人才黨員教育管理,存在著制度方法不完善、相關保障不健全等薄弱環節。
2.流動人才黨員認識出現偏差。有的流動人才黨員思想覺悟不高,從而出現不重視組織生活,不按期交納黨費,不主動亮明身份等現象。在數字化背景下,流動人才黨員配合黨組織管理工作已比較便利,但仍然有部分覺悟不高、黨性不強的黨員主觀抵觸情緒較大。
3.社會力量支持力度較小。當前,數字技術應用于流動人才黨員管理工作的大環境沒有全面形成。一方面,社會環境較為多元化,數字技術本身容易受到復雜社會思潮的影響,不良的思想會對流動人才黨員教育管理產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全社會還是更傾向于在黨建工作上采用傳統線下模式,各方對于數字技術的接受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同時,作為社會監督重要力量的人民群眾的作用尚沒有得到完全發揮。
4.數字技術建設還未成熟。從數字技術本身來看,首先,線上平臺的建設不到位,功能有所欠缺,不能滿足流動人才黨員管理的全面性、實質性需求。其次,線上平臺的創新性不夠,難以吸引和調動流動人才黨員學習的積極性。最后,線上平臺的管理和線下教育存在脫節,相互結合不夠,未能充分發揮共同作用。
優化
◎ 數字技術賦能湖北省流動人才黨員教育管理的優化路徑
1.加強管理主體建設,提供教育管理保障。首先,完善制度保障。黨組織應通過制度化形式落實流動人才黨員的關系轉接、權利使用、義務履行等各方面工作。其次,加強經費保障。上級部門應增加專項資金支持力度,落實工作基礎保障。最后,強化人力支持。黨組織應從思想認識和工作技能兩個方面提升黨務工作者素質,選配一支政治素養高、工作能力強、創新精神足、年齡結構合理的專職黨務工作者隊伍,為工作開展提供堅強人力保障。
2.提升黨員黨性意識,積極反饋自身需求。第一,流動人才黨員要主動加強學習,積極參與黨組織舉行的宣傳教育和組織培訓,認真知悉流動黨員管理的相關規定,提升黨性修養。積極學習掌握線上教育管理平臺的操作,熟練運用數字技術配合教育管理工作。第二,流動人才黨員要主動向黨組織反饋自身需求,充分發揮自身主體地位,從自身實際需要出發,向黨組織主動反饋,讓教育管理更有針對性,效果更加突出。
3.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強化推進各方監督。第一,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及時化解數字技術帶來的不利挑戰,發揮數字技術在教育管理方面的積極作用。第二,充分發揮群眾作用。利用數字技術,暢通網絡溝通和反饋機制,收集群眾對于流動人才黨員學習教育、活動參與、作用發揮等方面的監督結果,形成有利的社會大背景。
4.全面提升數字技術,建設高效線上平臺。一方面,打造多功能的“智慧黨建”平臺。依托平臺建立流動人才黨員網絡黨小組,及時掌握流動人才黨員的流動去向,建立動態管理臺賬;打造流動人才黨員線上學習課堂和會議系統,解決學習難、活動參與難的問題;建立集關懷服務、答疑解惑、意見收集于一體的互動交流模塊,加強與流動人才黨員的雙向交流。通過平臺實現流動人才黨員的精準聯系、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互動交流、作用發揮全過程管理。另一方面,加強線上線下教育管理的聯系。線上線下平臺都各有優勢,也有著各自的不足。所以應二者結合,在運用線上平臺的同時,無需摒棄傳統的線下管理方式,使線上線下相互促進,共同發揮作用。
(聯合課題組成員:湖北省人才事業發展中心人才流動代理服務處 劉忠;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許傳紅;湖北省人才事業發展中心社會流動人才黨委辦公室 宋從芝;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