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兵
年輕干部培養長遠規劃尚需完善?年輕干部隊伍結構比例有待優化?年輕干部培養的針對性、科學性還需強化?
新時代高校年輕干部培養機制應該如何構建?
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事關黨的事業薪火傳承、事關國家長治久安。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健全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常態化工作機制,把到基層和艱苦地區鍛煉成長作為年輕干部培養的重要途徑”,對新時代高校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問題
◎ 當前高校年輕干部培養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1.年輕干部培養長遠規劃尚需完善。當前一大批優秀年輕干部充實到干部隊伍中,成為高校建設發展的中堅力量。但在年輕干部培養的具體實踐環節中,還存在培養制度體系不夠健全,一體化構建發現儲備、培養鍛煉、監督管理、選拔任用等“四位一體”的培養機制不夠完善等方面的問題。如有的因前期儲備不充足、培養不充分,致使在干部選配上有時存在長期空缺的現象,特別是一些專業性、業務較強的教學科研管理崗位往往一時沒有合適人選,造成較長時間空缺。
2.年輕干部隊伍結構比例有待優化。高校作為辦學主體,十分重視專業師資引進和隊伍建設,而對管理人員的引進和隊伍建設的時間不夠規律、計劃性不強,致使年輕干部總量偏少,整個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不夠均衡,年輕干部在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中的比例還不夠優化,未能在各年齡段形成科學的梯隊結構。同時,干部成長通道偏窄,跨部門、跨系統交流干部渠道較少,也影響了優秀年輕干部的成長,干部隊伍結構日趨“老齡化”,40歲以下中層正職、35歲以下中層副職比例偏低。
3.年輕干部培養的針對性、科學性還需強化。在年輕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著“重任用、輕培養”的現象,對剛提拔使用的優秀年輕干部,缺少針對性的崗位培訓和能力素質提升,致使部分年輕干部適應新的崗位要求比較慢、自身發展后勁不足。如在干部培訓方面,沒有建立分層分類的培訓措施,在培訓內容、層次、形式上缺乏針對性、科學性、實用性,沒有達到按需培訓、精準培訓要求,影響了年輕干部能力和素質的提升。在實踐鍛煉方面,雖然建立了校內輪崗交流和校外掛職鍛煉制度,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還存在著執行不到位的情況,致使年輕干部容易存在因實踐磨煉不夠,缺乏一線歷練,而陷入心浮氣躁、急于求成的困境,遇到困難無所適從,抗壓能力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比較欠缺。
對策
◎ 構建“四位一體”的高校年輕干部培養機制
針對上述問題,武漢輕工大學黨委在“儲、育、管、用”四個關鍵環節下功夫,通過健全“四項機制”,著力推進優秀年輕干部培養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
1.強化頂層設計,精心繪制“施工圖”。學校黨委著眼于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間改革發展的需要,將干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年輕干部培養納入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要“統籌謀劃干部隊伍梯隊建設,注重多崗位鍛煉干部,加快建設年輕干部和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機制”。出臺實施《干部隊伍建設規劃 (2022—2025)》《關于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確定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干部隊伍建設的方向,繪制了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的路線圖、施工圖。學校黨委堅持在統籌用好各年齡段干部的基礎上,注重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形成來源渠道廣泛、年齡梯次配備合理、專業優勢互補的干部隊伍。在2022年提拔的35名中層干部中,80后25人、85后14人,使40歲以下中層干部人數增加到31人,占比達20%,中層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干事創業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
2.健全發現儲備機制,動態儲備“選好種”。為充分發揮干部隊伍潛力,將“好種子”盡可能多地篩選出來,學校黨委廣渠道、多角度觀察了解學校的基層好苗子,更注重在基層一線、關鍵時刻和重大斗爭考驗中發現識別,深入學科建設、教育教學、科研創新、疫情防控、鄉村振興、學生管理等各項重大任務的“一線看”“一線察”。2022年,已有5名院長助理提拔到學院副院長崗位。
3.健全培養鍛煉機制,搭建平臺“墩好苗”。學校著力構建以新時代年輕干部讀書班為核心,以干部培訓班、網絡培訓班、支部理論學習和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為延伸的教育培訓體系。出臺實施《武漢輕工大學新時代年輕干部讀書班實施方案》,從制度層面上建立了源頭培養、跟蹤培養、全程培養的素質培養體系,幫助年輕干部全面提升綜合能力。搭建多元化實踐鍛煉平臺,讓年輕干部快速成長成才。學校通過每年推薦選拔一批忠誠干凈擔當的優秀年輕干部和教師參加鄉村振興工作隊、博士服務團、院士專家企業行、政府部門掛職鍛煉、擔任企業科技副總等活動,讓優秀年輕干部和青年博士在鄉村振興、生產經營、改革發展穩定的第一線,在重大任務、重大斗爭、艱苦復雜的最前沿砥礪品質、增長才干。2022年,學校選派46名優秀年輕干部和教師參加各項實踐鍛煉活動,當年提拔的13名專業技術崗中層干部中,有4人掛職企業“企業副總”,8人參加“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
4.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嚴管厚愛“修好枝”。學校黨委對年輕干部始終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并重,不斷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大膽容錯糾錯,及時為年輕干部“修枝剪葉”“澆水施肥”,引導他們系好人生扣子。加強干部日常管理監督。學校把干部培養、選拔任用、教育引導、廉潔奉公、實績考核、獎勵懲戒等貫穿于干部管理的全過程,推進干部日常管理與年度考核有機結合、相輔相成,日常考核注重履職過程量化,年度考核注重分類比較,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出臺實施學校《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若干意見》《受處理處分干部教育管理辦法》,從制度上為擔當作為的干部保駕護航。
5.健全選拔任用機制,精準選用“坐好果”。學校黨委始終把《黨政領導干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作為根本遵循,堅持科學考核、準確識別,不斷提高選人用人科學化水平。把政治標準作為選人用人的首要標準,突出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基本形成了以群眾公認為基礎、以德才表現為準則、以工作實績為尺度、以干事創業為導向的選任用人導向。出臺《中層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暫行辦法》,確保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過程公平公正公開、動議程序規范。規范選人用人程序。在干部選任工作中,嚴把民主推薦關、資格審查關、民主測評關、組織考察關、公開公示關、討論決策關,確保了選人用人工作無違紀現象。切實落實干部師生對干部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緊緊把握醞釀、民主推薦、考察等重要環節,不搞形式,不走過場,公正公開。在2022年10月份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17名新提任干部的民主推薦環節得票率比較集中,選人用人風氣民主測評滿意率高,學校選人用人工作得到干部教師的廣泛認可。
(作者系武漢輕工大學黨委書記。本文系湖北省2022年度黨建研究課題《高校優秀年輕干部選拔培養常態化機制的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