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文

在中國古典藝術中,賦予馬很多傳奇的故事,為馬增添了許多靈性。在漢代的畫像石中,有很多馬的形象,如“車馬出行圖”、“車騎過橋圖”、“家居安樂圖”、“黃帝升仙圖”,這之中都少不了“馬”的身影。在漢代的裝飾圖案中,無論是帶翼的天馬,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馬,設計者充分表現這些馬的風姿,這也反映出古代先民對馬這種動物獨一無二的情感。尤其是神馬的形象,往往馬身健碩、馬鬢挺直,雙目呈環狀且炯炯有神。看到這種神馬的形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山海經》中記載的吉量。
《山海經海內北經犬戎國》載:“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東有犬封國,犬封國曰犬戎國,狀如犬,有一女子,方跪柸食。有文馬,縞身朱鬣,目若黃金,名曰吉量,乘之壽千歲。”郭璞注:“量或作良?!薄凹俊币灿屑S、吉良之意。“縞身”是指神馬整體是雪白色的,“朱鬣”指神馬頭部下方是鮮紅色的。
《山海經》卷十二《海內北經》記述了大禹在天宮的所見所聞。其中有一段記載說,大禹在神仙引領下游歷天宮和大地河山,途中見到了手持長戈名叫大行伯的神人。在他的東邊有個犬封國,又叫犬戎國,這里的男子個個長得像狗,身穿長袍。而女子都長得很美,長發披肩。在犬戎國,男子的地位很高,每天吃飯時,女子都要跪在地上,捧著一杯酒食向男子進奉。犬戎國出產一種文馬,頸鬣若雄雞之尾,毛色雪白,長鬣火紅,雙目閃爍金光,從頭到尾長有一丈,蹄到背高八尺,看上去十分威武。這種馬叫吉量,騎乘它的人可長壽至千歲。傳說周文王的時候,犬戎國曾敬獻吉量給周國。后來商紂王知道此事,便拘押了文王,“文王四友”中的姜太公與散宜生只好牽著這匹犬戎國的吉量獻給紂王,解救了文王。
在古代的傳說中,一匹好馬可日行千里,所以又叫千里馬。而實際上,日行千里的馬是很夸張的,能日行千里也只有傳說中的神獸、神馬才能做到,這樣的神馬不僅一天能行千里,甚至還能飛上天。騎上神馬,除了行得遠,還能夠增壽千年,這對古人來說,真是夢寐以求的事情。在《山海經》中,記載的這些類似于“吉量”這樣有神性的馬,這其中承載了先民對動物的崇拜,將這些動物看作是實現美好愿望的工具,是渴望長生不老、實現美好愿望的寄托。在古人看來,吉量是長壽健康的象征,擁有吉量可以讓自己長命百歲,健康地活著,特別是吉量的體型健碩、線條優美,具有身強體健的寓意。出于古人對馬產生濃厚的感情,賦予馬神力,讓馬成為生活中美好的象征。在古人崇拜的圖騰看到吉量的身影,體現了馬在古人眼中是健康長壽的象征。
自古以來,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多福多壽是每個人心中的美好向往?!渡胶=洝分械募浚褪强梢宰屓碎L壽的坐騎,被賦予了給人以希望和美好祝愿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