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慧敏
(金陵中學河西分校,江蘇 南京)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針對作業這一教學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意見》明確提出要健全作業管理機制,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相應作業成了教師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讓作業充分發揮其診斷學情、鞏固知識、提升素養的作用,真正做到減負增效,從知識和素養兩方面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在化學作業中,學生練習以真題為主,進入復習階段之后,學生練習以專題的形式進行,但是以往題目沒有經過精心的編排和篩選,會出現會做的題目反復做、不會的知識點訓練強度不夠、考試的時候出現新的情景和題型就抓瞎等問題。針對這些情況,筆者在新的復習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新嘗試。
有的放矢,帶著問題學習的人,容易提出自己的見解,因為他對這個問題思索已久,腦海里儲存了許多有關的信息,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易于發現并抓住自己所需的精華,從而解決問題。所以在每一個單元模塊的新授課結束之后,教師會給學生布置兩類作業:本章內容的思維導圖、利用教學大綱進行自我評價。兩者結合共同評價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1.思維導圖建構認知模型
每個章節開始復習前要求學生先自行繪制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構建時必須要依據認知模型,一方面可以梳理學習的知識點,另一方面通過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思考和理解,促進深度學習的發生,減少機械化的背誦,實現學生的減負增效。圖1是有機同系物模型,圖2是學生建構的思維導圖。學生事先對知識點進行梳理有助于減少課堂上對知識的陌生感,從而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課堂效率。

圖1 有機同系物認知模型

圖2 學生建構的氯代烴認知模型
2.利用教學大綱讓學生自我評價
利用考試局提供的教學大綱制成評價細則表,供學生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的時候會進行三級劃分,R是指沒有掌握,需要復習和老師的指導;A是指基本已經掌握,但是還需要額外練習鞏固;G是指掌握得很好,無需額外練習。如第六章“能量中的蓋斯定律”的學生自評表如下表所示。教師在復習階段先督促學生自行自評,會給后續的分層提供依據。當然評價表在中期和后期也會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以查漏補缺。

表1 學生自我評價表
在復習過程中,采用知識點分層的基本策略。結合學生的思維導圖、學生自評表、以往教學中學生掌握情況,將知識點劃分成幾類:(1)課上梳理,課后練;(2)課上梳理,課上練,課后加強;(3)創設新情境,深入學習。這樣設置的原因主要是為了提升課堂效率,避免老生常談,節省出更多的時間用在創造性學習上。另外在復習階段,因為選擇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所以一般讓學生先練習選擇題,在對知識點有基本的理解后再進行問答題的練習,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能力上升到表達和闡述層面。
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信息輸入大腦后,遺忘就隨之開始。遺忘率隨時間的流逝先快后慢,特別是在剛剛識記的短時間里,遺忘最快,所以要求我們對所學知識及時進行復習。故而在復習階段,相關的知識點先以選擇題的形式作為家庭作業進行鞏固,注重第二天上課講解,第二天會重復第一天的知識點練習,沒有問題的知識點控制在一題,有問題的知識點則會適當增加題量。經過兩天的知識點鞏固后則會進入表述解答題的練習,從輸入變為輸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掌握情況各不相同,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保證所有的學生完成知識的掌握,這要求我們作業必須分層。所以在準備復習資料時,作業分為必做題、選做題和簡單題。必做題和選做題基本是平行的,選做題是為了給學生留下自主選擇的空間,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加強和鞏固,而簡單題則是針對基礎薄弱學生的額外作業,這部分題對他們而言是優先作業,必須在必做題之前就弄懂弄會。通過這樣作業分層,每個學生減少了不必要的練習,而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查和鞏固并沒減少,實現了減負而不減質。
深入思考學生考試時出現新的情景和題型就抓瞎這一現象,究其原因還是思考不夠深入,達不到遷移應用的要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在作業的層面進行了兩種嘗試:(1)教師編制新練習;(2)學生編制新練習。
教師編制新練習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沿用新思路編制新題,如在練習中出現了一道利用電解法確定碘單質和硫代硫酸鈉的反應系數之比的題目,則利用這一思路編制新題,確定電解水中的負極的電解反應;二是引入新的前沿背景考查“舊知”,如要求學生能夠掌握石墨烯的性質與結構之間的關系,則編制新題,考查學生對BN類石墨烯材料、聚乙炔的性質預測。
學生編制新練習主要是遇到新的題型時讓學生去反思這種思路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遇到,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如有一道實驗探究題,探究儀器誤差會不會對結晶水含量的測定產生影響,則要學生列舉哪些情況下儀器誤差會對結果產生影響,哪些情況不會,最后總結歸納形成經驗。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通過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利用多種作業形式,讓學生去探究和認識化學、技術、社會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能夠知曉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不僅可以在多情境中進行學習,也強化了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做到“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例如,鼓勵學生開展化學相關的研究性學習認證項目,為他們提供學術指導。學生選題很多樣,如化妝品為什么過期不能使用、水處理技術。這些選題都來源于生活,學生通過文獻調研、分析總結,最后又回歸到教材,學以致用,促發了深度學習和知識的再生成、素養的再提升。
作業作為教學活動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其診斷、鞏固、提升的作用要得到充分的發揮,要求作業設計必須合理、科學,教師需要在作業層面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多措并舉,實現知識和素養的雙提升,讓“雙減”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