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拾德
(武山縣第二高級中學,甘肅 武山)
第一輪復習我們從8月份開始至次年3月份,從章節開始,各單元穩扎穩打,逐步推進,大力夯實基礎,幫助學生建構了完善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吃透每一節課的內容,熟讀一些史料,對知識進行有效的延伸,從教材深度做一些有利的補充和擴展,對單元小節做到有效的整理。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對章節練習也做到了每節必練,每章系統訓練,為第二輪復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對能力也相當重視,為備考進入第二輪復習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二輪復習,我們應當做好準備工作,明確高考復習的方向,改變復習策略,詳細規劃高考第二輪復習,要在學校的統一領導下制訂詳細可行的復習方案,對方案進行嚴謹的討論和不斷修改,使其更適合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其一,我們要詳細研習高考考試說明,研究近幾年的高考真題,進一步分解和細化高考歷史各種能力要求,將其融入專題復習和專題訓練中,力爭在第二輪復習中能夠逐步達到預期目標,這些能力對如何獲取和解讀信息、如何調動和運用知識、如何描述和闡釋事物、如何論證和探討問題等方面意義重大。我們要把握目標和要求,注重學科素養和探索能力,注重在歷史唯物史觀指導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二,進一步抓好歷史核心素養培養,提升學生歷史學科素養,幫助學生運用歷史唯物觀的觀點分析歷史事物并建立歷史時空觀,讓學生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中把握歷史事物和歷史現象;幫助學生運用史料進行史證,通過閱讀史料,按要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厚植家國情懷,樹立理想信念,要有擔當意識。其三,在第二輪復習之前,我們還有必要加強和其他學校的聯系,了解其他學校的復習情況,比如了解一下附近甘谷的、隴西的、天水的學校的復習情況,借鑒兄弟學校復習備考的經驗,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備考方案進行優化,做到精心準備,沉著應戰。備考中我們以能力提升為目標,以講、練、評、反思、梳理為手段,不斷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二輪復習中“講”的方面,我們側重于專題講解,專題要小而精,從縱向著手,小切口深入,這樣不至于過于累贅,幫助學生理清歷史線索,總結歷史發展規律,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我們在備考復習中預計設計如下專題,在中國古代史: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加強、宋明商品經濟、古代邊疆治理、古代科技文化、傳統思想的發展;在中國近現代史:西方列強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探索和建設;在世界史:古希臘和古羅馬、近代歐美民主制度、兩次工業革命與世界市場;近代思想發展、戰后多極化與全球化。如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發展脈絡:戰國時期萌芽,秦朝時期建立,西漢時期鞏固,隋唐時期完善,宋元時期進一步發展,明清時期強化,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不斷調整皇權和相權關系,皇帝從各方面不斷強化對國家權力的控制,從政治、經濟、軍事到司法無一例外,中央對地方的管控也在不斷加強,地方行政機構的不斷完善,監察制度的不斷創新。如黨領導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從中共一大制定黨綱,開天辟地,鑄就了紅船精神,中共二大制定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中共三大推動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推動北伐戰爭,大革命失敗后,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鑄造了井岡山精神,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遵義會議在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鑄造了長征精神,紅軍長征轉戰陜北之后,從民族利益出發,積極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從瓦窯堡會議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從七七事變抗日通電到廬山談判,最終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七七事變之后,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根據局勢發展,挺進敵后,積極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1945年中共七大為全國抗戰最后勝利指引光明的道路,抗戰勝利之后,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和平民主,毛主席遠赴重慶和談,簽訂了符合人民利益的《雙十協定》。全面內戰爆發,鑄造了西柏坡精神,黨領導人民經過戰略反攻、戰略決戰、渡江戰役,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推翻了三座大山,基本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按照這樣的線索思路,形成了二輪復習一個個小專題,將重點知識系統化。這些小專題要根據高考變化要求,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千篇一律,要做到重點突出,要體現時代特征,增強學生對高考的敏感。引導學生,把握正確的復習方向,提高復習效率,實現備考目標,使復習更加切合高考的需要。在講解的過程中,不能只是教師一言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按專題分成小組,充分發揮小組的力量,讓各個小組以專題為目標展開準備工作,這樣會把被動復習化為學生的主動復習,取得的效果肯定會不一樣,將專題準備會化為學生復習和研究的動力。在學生專題準備中,教師要做好輔導員的角色,督促和輔導學生推進專題準備的順利進行,利用晚讀時間讓學生登臺講解,并進行必要及時的點評和點贊,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自主研究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
二輪復習的“練”,是提升能力的,需要加大練習力度,循序漸進,逐漸提高難度。這一階段的強化訓練分兩步走,第一步我們在備考中推行“兩考兩練”,即一周兩考和一周兩練,一周兩考必須由學校組織,主要是知識系統性的模擬考試,提升學生答題的速度,規范學生答題,掌握基本的答題方法,讓學生適應考試,在考試中提升能力,效果還是相當明顯的,短時間內學生就提升了答題速度和基本答題方法,使學生由知識基礎型向高考的能力型轉化,學生的成績也有了明顯提升,更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信心和戰斗的勇氣。一周兩練是由備課組組織,是以專題進行訓練,每個專題的練習主要側重于高考真題或者是新創試題,分為12道選擇題和3道非選擇題,分開進行,一節早自習是選擇題,另一節晚讀是非選擇題,這樣把專題講解和練習結合起來,使能力提升效果更好。無論是一周兩考還是一周兩練,都應考后即閱,閱完就講,以增強考試時效性,尤其是一周專題練習,做到隨練隨講,這樣效果更好一些。一周兩考考試命題由學校命題組組織團隊進行,立足學生的學情,把握試題難度和復習進度,從本校的實際出發,并有專業審題小組,確保試題質量。到二輪復習第二步,一周兩考以近五年高考真題為主,也就是一套真題考兩次,第一次在于知識能力訓練講解,第二次在于訓練學生速度和效率,要求又快又對,有助于把基礎訓練和高考結合起來,在試卷難度和能力要求上與高考無縫隙銜接。高三要對學生在考試中的易錯題進行匯總,組織學生進行集中練習,并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把一套真題的價值發揮到最大限度。這一階段的“兩練”是指早練和晚練,主要側重于新題限時訓練,精準練習,12道選擇題,時間有限,40分鐘之內,內容要靈活,涉及政治、經濟或者文化部分,以最快的速度做題,以最快的速度講解,做到兵貴神速。既有選擇題,也有非選擇題,在非選擇題方面,務必做到專題型高密度訓練,達到各個題型各個擊破,在練習中引導學生研究探索答題技巧,練習答題規范。在選題方面,盡可能采用創新題,在真與新的思維中訓練,在高考變與不變的動態中提升能力,“一周兩考”實施過程中,務必是科任教師參與監考和閱卷,這樣有助于教師掌握學生答題情況,一周兩練是由科任教師組織練習和講解,這種方法是可取的,應當不斷完善,要有創新,要有探索,不能墨守成規,不能沉溺于搞形式。
二輪復習在“評”方面,我們要精心設計,這是“練”的延續、知識的貫通、能力的升華,一個“評”字含有豐富的內涵,其一是“講評”,主要在于試題的精講,幫助學生解析材料,引導學生答題方法,幫助學生糾錯,講解的重點在于方法的探索,在于題型的分類,不同題型采取不同的應對方法,例如在選擇題方面,歸納題型,緊扣題干要求,是問背景還是問影響?是問目的還是問本質,讓學生在題干題眼關鍵字上下功夫,如題干“旨在”,題意在于目的,“表明”是現象后面的本質,還有“影響”題意在于歷史事物的作用。找到解題的題眼,從特定時間、階段特征、特定空間等題眼上著手,從解題思路出發,把知識和能力結合。除了從材料分析進行選擇之外,我們還要利用其他方法,排除法就是很好的選擇,明確排除法的分類,時間不符的不選,說法過于絕對的不選,說法不符合史實的不選,逐漸縮小選擇范圍,在排除法的運用中掌握做題技巧,這都是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在講評中,既有知識的梳理,也有框架體系的完善,有階段特征的總結,有歷史事物產生的影響,講解要有放有收,根據學生需求,把握好講解的度,盡可能精講,盡可能做到分析透徹。在講解之后,估計個別題一些學生沒有掌握,這時候抽出八個歷史成績優秀的學生分別安排到八個學習小組內,專門進行小組內的輔導,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輔導和討論結合起來,把自主探索和小組協作結合起來。其二是“點評”,點評包括教師點評和學生互評,教師點評就是把學生在答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一點評,要善于發現學生答題的閃光點,也不能回避學生答題的缺點,給學生提出寶貴的建議予以糾正,或者是對閃光點進行表揚點贊,這樣對提升學生能力有很大幫助。教師點評,個別性有私下點評,普遍性要課堂點評,幫助學生提升自己,往往教師點評的學生印象很深刻,點評的時候,盡可能針對個別學生單個點評,或者針對個別試題進行點評,也可以對參考答案進行點評,使答案多元化,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其三是學生互評,這主要在小組內進行效果好一些,因為小組成員少,相互點評難度小,小組內學生優差搭配,這樣才能真正有效果,讓學生發揮各自的優勢,通過點評可以互相促進協作,共享學習成果,也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友誼,這就需要搭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小組內協作。
二輪復習中反思和梳理。這里說的反思和梳理,包括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反思,反思課堂得失,優化課堂教學,改進教學方式,更新教學理念。一般來說,反思效果好的方式是修糾錯卷答題卡,通常學校實施滿分卷,在實施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把參考答案抄在試卷上,這就是所謂的滿分卷,學校還進行滿分卷的登記和檢查,造成學生糊弄學校,教師應付登記檢查,浪費了時間和精力,甚至當成了經驗,其實,這是錯誤的,答題卡答案糾錯要比在試卷上做滿分卷的效果好得多,我們在答案上糾錯,錯誤的在原題上及時修改,正確的進行完善,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也減輕了學生和教師的負擔。近兩年我們高考備考很是充實,但效果不佳,主要在于過分注重形式試卷滿分卷,其實只是學生把答案抄在答題卡上,教師再講題,學生追著抄答案,思考得不多,自主探究糾錯的更少,僅僅是存在于形式,學生的答題思路仍然沒有解決,自己錯了都不知道怎么錯的,下次,甚至下下次還可能出錯,因為沒有掌握答題方法,仍然缺乏答題思路。我們稍微變通一下,嘗試修改答題卡,在教師講評時認真在答題卡上糾錯,這樣更多的是自己發現自己答題中的缺點。另一種反思就是做試題分析或者試卷分析,在分析中可以從宏觀上分析自己的不足,是知識欠缺,還是分析不透徹,是知識遺漏,還是答題不成熟,我們把糾錯延伸到試題解析或許效果會更好,完成試卷分析之后,最好在卷頭進行自我評價,回顧整體上的得失,在試卷頭寫出改進的方法和措施,并定下自己的目標和理想,這種方法效果很好。知識“梳理”,建立知識智慧樹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將知識聯系以智慧樹的形式體現出來,使知識進一步體系化,并且具有直觀性,例如以中國古代政治為樹干,樹干分五大枝,第一枝夏商周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第二枝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第三枝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第四枝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第五枝中國古代檢察制度。又如夏商周早期分三枝:禪讓制、分封制、宗法制,其中分封制樹分六枝:有分封目的、分封對象、諸侯義務、等級系列、分封制影響、分封制的演變。這種智慧樹不宜太大太龐雜,深挖掘,根深蒂固,枝繁葉茂。知識智慧樹實施過程中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一些學生在完差事,一些學生不會創新,一些學生的過于簡單,這就需要教師輔導和監督,在不斷督促和完善中才能把知識智慧樹做得更好,復習的效果也就會不斷顯現出來。除了知識智慧樹,還有知識放射狀進行整理,就是以一個知識中心詞為中心,以若干條放射線為知識思路,從各個角度進行思考和整理。
二輪復習,見仁見智,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靈活多變,不管什么樣的方法和措施,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是一致的,這就是通過二輪復習提升學生的能力,應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在高考備考的道路上,我們還需要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