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麗娜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國際分校,江蘇 常州)
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課堂教學中引入單元教學概念,將針對某一課題、章節進行關聯式教學,按照課時目標完成教育過程。這樣的教學形式具有統一性,對培育中學生核心素養有著積極作用,能夠落實政治認同、科學思維、社會責任、道德觀念的培養。這與新課程標準意見不謀而合,更是符合新時期青少年的教學形式。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該不斷革新思想,落實大單元教學,實現教學結構和模式的優化,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首先,要以知識、能力、素養相結合為原則。大單元教學是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逐漸受到關注和重視的,是促進核心素養落實的有效途徑。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開展大單元教學需要注重知識、能力與素養的有機結合,讓學生不再局限于機械的知識獲取和記憶,同時也能夠在真實情境中體會知識運用,形成基本能力與核心素養。
其次,要以議題、內容、結構相結合為原則。確立議題、選擇內容、優化結構,這是大單元教學的基本步驟和流程。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實施大單元教學,必須先明確議題、內容和結構之間的關系,制訂單元教學議題,再選擇和確立單元教學的內容,然后進行思想政治知識的有效整合,構成有機聯系的大單元,實現教學內容結構的確立和不斷優化。
最后,要以教學、學習、評價相結合為原則。教學、學習、評價三者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個整體,尤其是在大單元教學中,應當堅持教、學、評三者結合的基本原則,使其發展成為完整的閉環,以學生學習來定位教學活動,以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的學習,以教學評價來反饋教學和學習情況,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也可以真正避免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讓學生從大單元整體學習中受益。
議題的設置是大單元教學的起點,能夠為單元教學的實施指引明確的方向、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該圍繞教材內容、時代發展變化以及學生學習需要,設置引領性、思辨性、綜合性的單元議題,讓議題能夠引領單元教學的開展、引領學生思維的活躍發展,讓學生可以實現主動、全面參與,進而依據議題來選擇和確定大單元教學的具體內容,實現對教材知識的整合,奠定大單元教學的基礎。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與法治”第二單元“人民當家作主”為例,教師統領課程中心議題,依據議題內容設置教學方法,不同議題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僅能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將本單元議題規劃成表格,便于對課程的分析、探究,如下:

?
依據單元議題表,能夠讓學生一覽本單元所要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構建單元知識的框架。同時,學生也可以依據課時議題完成預習任務,通過分析教材找到每個課時議題詳細解答的內容。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基本特點是時代性、綜合性,因此其知識內容有著明顯的結構化特征,分為不同的單元和模塊,且相互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當全面把握教材的結構,做到對教材心中有數、了如指掌,進而跳出“照本宣科”的局限和束縛,基于單元教學的理念來重構教材,實現學科內容的結構化,將教材內容劃分為不同的單元并確立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立現階段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走在正確的學習道路上。
例如,傳統教學模式通常會針對一節課來設置當堂課程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會浪費教學資源,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此,教師應該跳出被教材約束的思想,基于大單元教學理念,將原有的課時內容與單元內容結構化,如教師可以將“社會主義新型民主‘新’在哪兒、如何看待人大代表的作用、協商民主有什么優勢、如何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單元議題整合,并讓學生通過溝通合作的方式參與課程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更加強調合作教學理念,能夠有效實現提升教學效率的目標。
大概念是單元教學的核心思想,是其靈魂和指引,是符合學科課程標準內容與要求的。這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對學科課程標準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與解讀,把握其對思想政治課程所做出的明確要求,確立大單元教學的整體目標,進而利用大概念來樹立統整思維,對教材當中的模塊知識進行梳理,建立起聯系,構建更加完善的結構體系并將其有序呈現出來,帶領學生了解單元目錄和需要學習的內容,然后根據設定好的目標有根據性、目的性地以完成任務的方式完成單元學習。
例如,在分析“如何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議題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入相關熱點事件展開問題探究,這一過程教師可以聯系相關知識,介紹我國在民族團結中做出的努力。
將知識內容和具體情境結合起來,才能夠調動學生的認識和感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內容。所以,在大單元教學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圍繞基本的單元議題,積極創設生動、鮮活的單元教學情境,包括結構化的知識情境、具體化的生活情境、沖突化的問題情境,點燃學生的熱情,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有效縮短學生和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并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最終培養并優化學生的基本價值觀念,達到大單元教學的基本目標。
例如,在對“社會主義新型民主‘新’在哪兒?”課時議題分析時,教師可以根據現有實事來創設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社會主義新型民主“新”在哪兒。
活動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基本形式和有效載體,尤其是在大單元教學的實施下,能夠將各個單元進行有序的展現,幫助學生深入分析、研讀和把握。對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全面轉變過去機械、枯燥的教學組織形式,設計并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單元教學活動,如思維活動、實踐活動、模擬活動、競賽活動、合作活動等,促使學生在活動參與當中體會單元學習的樂趣所在,形成自己獨特且具體的認知,并逐漸進行歸納總結,形成特定的規律,最終收獲理想的學習效果。
例如,教師可以依據不同課時議題來開展不同的活動,如社會主義新型民主“新”在哪兒——開展中外對同一事件的不同處理方式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扮演外交發言人發言;如何看待人大代表的作用——模擬人大代表撰寫提案;協商民主有什么優勢——針對南京垃圾分類現狀進行分析,給出相關的建議;如何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收集資料,了解民族團結的案例。通過設置不同活動,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學生深度學習的目標。
大單元教學強調的是“大概念”,因此需要從整體上出發來進行單元框架的設計,以此推進整體化教學設計以及實踐的開展。首先,教師應當具有單元整體的意識,明確基本的單元教學流程以及具體的單元要素和大的框架,包括設計路徑、目標設定、議題設計、活動設計、評價描述;其次,教師應結合單元的內容和要求,滲透學科核心素養,將單元框架中的要素進行具體化的描述,最終形成整體化的設計,平衡好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的框架和邏輯所在。
大單元教學是對傳統“碎片化”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符合核心素養的根本要求,能夠引領學生的整體學習與全面發展。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當跟隨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將大單元教學和思想政治學科有機結合起來,用大單元教學來促進教學的轉型和升級,實現教學設計與核心素養的關聯與對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效性,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成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與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