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系教授黃克智,于2022 年12 月6 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 歲。
1927 年7 月21 日,黃克智出生于江西南昌,1947 年畢業于江西中正大學,1948 年進入清華大學后考取研究生并留校任教至今。1991 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3 年當選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黃克智是世界著名的力學科學家、我國工程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在板殼力學、斷裂力學、塑性力學、微納米力學、頁巖水力壓裂等方面均做出舉世公認的學術成果。他破解了壓力容器工程設計的世界難題,形成國際領先的設計方法,列入我國多部設計和安全評定標準,應用于眾多工業部門,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黃克智曾獲得眾多榮譽和獎勵,包括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及國際獎,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特等獎,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和人民教師獎章。
《人民周刊》曾報道,1955 年,教育部首次派出高校教師進修代表團赴蘇聯進修,剛被提拔成講師的黃克智在清華大學的五人名單之中。在蘇聯學習期間,黃克智夜以繼日發奮學習,三年沒能同家人通上電話。最終,他的努力得到了導師——著名力學家拉包特諾夫的肯定。在一次小組會議上,黃克智的導師贊嘆,“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努力的學生”,并且建議黃克智爭取莫斯科大學博士學位。
1958 年底,正當黃克智初步擬就博士論文準備答辯之際,一封召其回國、組建我國第一個工程力學系的電報被送到他手中。“我想這是國家最需要我的時候。”經過一番思想斗爭之后,黃克智放棄了即將獲得的博士學位,坐了六天六夜的火車回到清華大學。回國后,他在六七年時間里開設了彈性力學、塑性力學等八門課程,為我國第一個工程力學系的創建與發展打下了基礎。“這一輩子我做了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把我的一生奉獻給科學和祖國!”黃克智說。
據報道,黃克智一直堅持清晨4 點半起床,每天長時間工作,“從不浪費點滴時間”。他71 歲開始練習網球,已堅持了20 多年。他說,“其實我和老伴的球藝并不高,但我們樂在興趣,享受堅持。”2017 年12 月,“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提出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在清華大學大禮堂舉行,時年90 歲的黃克智分享自己工作七十年的經歷與感悟時說,“健康加勤奮使我一生沒有虛度。”
清華大學官網介紹,黃克智共出版專著7 部,發表論文420 余篇,其中95%以上是50 歲以后完成的。黃克智曾對此解釋,“這就說明知識分子的后半生有多么重要。我喜歡創新。在我的70 年生涯中,每隔5-10 年我就要換一個新題目,因為我對新鮮事物有一種強烈的好奇心,我也愿意在困難中考驗自己的毅力和信心。”在92 歲高齡時,他每天還能堅持工作六七個小時。“成就出于勤奮,這是我一輩子遵循的法則。”黃克智說。
黃克智傾注畢生心血教書育人,培養了一大批力學專業人才,包括6 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00 余名博士、碩士及博士后。他是清華師生心目中的大先生,獲得首屆清華大學突出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