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盛
她是一名專業的全科醫生,扎根基層20 余年;她所在的社區服務中心服務三個社區,常住居民2 萬余人,承載著居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等多項繁重的任務;她嚴格執行診療常規和操作規程,一絲不茍地服務每一位病人;她為轄區65 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管理,組織他們參加每年一次的免費體檢,并為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上門體檢……她就是石景山區八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助理諾敏。
“作為一名全科醫生不僅僅要掌握醫學知識,還必須掌握與人打交道的‘技術’,如入戶的技巧、各種關系溝通的技巧、健康教育的技巧……這樣才能將社區醫生這份工作做得更好。”諾敏認真地說,“更重要的是勇于承擔社區衛生服務那份責任,對服務片區居民的健康負責。”
“一名合格的社區醫生,一定要有顆居委會大媽的心,瑣事、煩事都要耐得住性子。”正是這份用心,在社區的大爺大媽眼里,諾敏成為大家最貼心的健康守護者。

“您坐下,我再給您看看”是諾敏醫生的口頭禪,這句話她一天不知道要重復多少遍。不論是熟悉病情的老病人,還是新來的陌生患者,她都會仔細地檢查病情,唯恐會漏下什么。問她為什么要這么麻煩,她說,對病人負責是我們應該做的,正是這種負責,使她在這個基層的小診所及時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一天,諾敏正如平時一樣接診,轄區居民康大爺來到了站里,要求取降壓藥。見他面色蒼白,額頭還掛著汗珠,諾敏立即詢問大爺有無胸悶、胸痛等不適感,他都予以否認并拒絕了做心電圖的建議。幾經詢問她得知這位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多年,憑著多年的工作經驗,諾敏判斷老人病情比較危重,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后果,立即進行了心電圖檢查,果然不出她所料,患者是“急性前壁心梗”。諾敏隨即讓大爺在診所平臥、吸氧、開放靜脈通路,同時撥打了120,并幫助轉送了患者,后得知該患者急診實施了冠脈支架術,轉危為安。老人在出院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了一面錦旗送到了中心。通過這件事,諾敏也得到康大爺的信任,之后建立了長期的聯系——建立家庭健康檔案,了解大爺的身體情況、居住情況,生活情況。還有一次,社區的劉阿姨來到了衛生服務中心,要求開“速效救心丸”,諾敏通過詢問病史,物理檢查以及心電圖檢查,根據病史特征發現劉阿姨的病情并不符合“冠心病、心絞痛”的診斷,而是高度懷疑“帶狀皰疹”的可能,并告知了她。可劉阿姨卻說“不可能吧,一定是心臟出了問題,你看不出來”,之后她又輾轉幾家醫院做了進一步檢查,幾天后回到了社區里,面帶愧疚和感激的神情,撩起衣服,讓諾敏看了她腰腹部散發的皰疹,說道“諾大夫,您說的真對,果然是帶狀皰疹。之前還懷疑過您,真對不住啦”。諾敏還是笑著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諾敏所在的衛生服務中心面對的服務對象普遍平均年齡大、基礎疾病多。她想患者所想,與老人建立了長期的聯系,幫老人建立了家庭健康檔案,了解老人的身體情況、居住情況、生活情況,把他們納入了慢性病管理對象。諾敏還利用老人就診機會,向其講述防病治病知識,通過電話與老人保持聯系。“諾大夫不但讓我們保持了良好的身體狀況,還讓我們的保健意識提高了,自我管理慢性疾病的能力也提高了,生活質量更是提高了。”老人們如是說。
衛生服務中心由于地理位置的優勢,為轄區居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諾敏所在的轄區就有這樣一對老人,段大爺和侯大媽年逾八旬,身患多種慢性病,幾年前又痛失唯一的愛子,成為了失獨家庭。常年的疾病困擾加之精神打擊,使段大爺的病情越來越重,精神狀況也變得很差。得知了這種情況,諾敏帶領家醫團隊主動為二老提供了簽約服務,定期上門巡診了解病情、指導用藥、精神安慰,每年還會為二老進行免費健康體檢。現在老人病情得到控制、情緒也趨于穩定了,大爺大媽親切地握著諾敏的手說:“是你們的服務讓我們感到了溫暖!”
此外,諾敏還承擔了社區多項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配合社區居委會定期開展健康公益活動,舉辦社區健康大講堂,宣傳健康生活理念以及防病治病知識。她針對居民提出的健康知識需求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她總是認真準備、親自制作課件,為了確保宣講的內容科學準確、生動鮮明。多少個夜晚,她都在電腦前查閱資料,廢寢忘食。2017 年,結核病防治日那天下著瓢潑大雨,因為約定了時間,諾敏騎著自行車、帶著宣教材料,冒著大雨趕到了會場,衣服褲子全都打濕了,依然帶著滿腔熱忱為居民宣傳結核病的知識,不厭其煩地解答著居民提出的問題。當聽到大爺大媽們聽完她的講解表示自己以前的錯誤想法得到及時糾正,她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本輪新冠疫情期間,諾敏所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所在轄區的聯防聯控工作,作為中心主任助理的她擔任了疫情應對領導小組副組長。她積極與所在街道對接,制定工作方案流程、進行防控知識培訓,并帶領中心和下屬社區站成立了8支24 小時應急小分隊,承擔起轄區數千名健康監測人員的醫療服務、數十名密接人員的流調和涉疫情生活垃圾的處理任務。她統籌協調,把各項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并且以身作則,除了擔任指揮員還加入小分隊參加值守。工作之余,她從沒有忘記自己的簽約居民,通過微信群宣傳疫病防控知識,時刻與自己的簽約居民保持通訊聯系,解疑釋惑,緩解了他們的焦慮情緒。

因為核酸檢測樣本的采集具有嚴格的時限要求,無論酷暑還是寒冬、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她始終處于戰備狀態,隨時上門進行入戶采樣。有一次接到緊急入戶采樣任務的通知已是夜里12 點了,正值隆冬季節,外面下著鵝毛大雪,救護車把諾敏和同事送抵居民區大門口時已經是深夜了,小區的汽車通道已經關閉,她們只能通過人行通道,步行穿行小區。她們身著防護服和防護鞋套,由于鞋套不防滑,路面還有很深的積雪,防護面屏布滿了霧氣嚴重影響視線,只能相互攙扶一步一滑趕往居民家中,最后終于完成了任務。雖然外面風雪交加,但防護服里已是大汗淋漓。酷暑天氣對入戶采樣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八角地區老舊社區密布,很多居民區不具備電梯設施,每每接到入戶任務都要攀爬樓梯,防護服密不透風,每采完一戶都要汗流浹背,防護面屏里霧氣蒸騰。
她常常對同事說:“社區醫生不同于大醫院的醫生,見到的病例少、疑難重癥少,更應該不失時機地提升業務能力。因為我們是居民的健康守護者,決不能掉以輕心,要時刻保持警醒,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病癥,造成漏診誤診。”
疫情讓諾敏的工作更加繁忙,十歲的女兒被她送到房山的婆婆家里。有人對諾敏說,你這樣拼命工作,連看看女兒的時間都沒有,太辛苦了。她笑著說:“疫情一日不盡,工作一日不停。我的同事們也都在這樣工作。孩子有老人照顧我很放心,老人對孫女百般疼愛,孫女是老人的開心果,隔輩人之間可親了。”
從業二十多年來,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和患者,諾敏利用業余時間加強業務學習,不斷完善專業知識結構,不斷的進取成就了優異的成績。面對北京市先進工作者、首都勞動獎章、北京榜樣、北京市第二屆臨床藥物治療大會基層合理用藥大賽一等獎等榮譽,諾敏平靜地說:“生為離離原上草,漫隨春風落杏林。不羨天下百花香,但求世間眾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