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婧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900)
融媒體環境下,海量訊息的傳播形態,給媒體輿論引導帶來了巨大挑戰。在全面推進媒介深度融合和全面應用5G技術的環境中,各主流媒體不斷探索媒體傳播形態,建構更加穩定、靈活、便捷和優質高效的傳播系統,從而有效應對更高要求及更高水平的電視傳播需求。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國家級媒體率先運用了5G+移動傳播系統,將電視高清信號傳輸到全國乃至世界;應用5G最新切片技術虛擬許多端至端傳輸,從而確保了網絡連接質量,有效解決了視頻互動超高清場景的網絡堵塞問題,為受眾帶來了非常順暢的超高清的視聽體驗。近幾年,各地廣電媒體在深入推動媒介融合過程中,積極探討和應用5G技術,與移動、聯通等通信運營公司合作創造了全媒體多形態的移動傳播系統,打造了5G+云傳播、5G+全媒體產業及融媒體,以及視頻智能網絡合作等傳播系統,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和領域的移動傳播合作關系。
融媒體環境下,搭建電視多樣態移動傳播系統,需要堅持移動優先、互聯網思維及數據安全的原則。移動優先原則是融媒體環境中電視傳播一體化發展的整體戰略[1],其打破了傳統電視媒體既得利益格局,以移動互聯網思維及規律去考量傳播系統的建設,且實現其與互聯網資源的匹配,確保整個電視媒體的技術、資金、人才等都向移動互聯方向靠攏和傾斜。移動傳播系統要以移動互聯的任意載體及介質、平臺、渠道為基礎,以內容策劃、信息采集、編輯與制作、接收、分發、存儲以及運營管理等為信息傳播的制高點和主渠道。這些都應實現視聽化、可體驗化、服務及互動化。
5G時代,電視移動傳播必須樹立網絡思維,遵循互聯傳播規律,構建媒體互動融合的移動傳播技術架構及系統體系,推動全媒體數據采集、匯聚以及多平臺融合制作、分發的實現,生產出符合超高清傳播的互動化、常態化的節目內容,并確保其時效性。
同時,信息及網絡新技術給媒介傳播帶來巨大變革,但也潛藏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數據安全已成為傳播業關注的焦點之一。因此,設計電視移動傳播系統時,必須對其系統及網絡架構、平臺安全及硬件設施等的安全性給予充分考慮,以總體安全為著手點,利用攻防兩種手段抵御非法訪問及攻擊,確保內部信息不泄露。這就要求在構建系統安全管理及防護機制時,構建健全的安全防范及冗余備份體系,制定詳細的應急手段和防護措施,以確保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及可靠性。
基于融媒體技術的電視多形態傳播系統主要由四部分內容構成,即音視頻的采集及傳輸系統、內容制作系統、5G+網絡系統以及媒介資源管理系統。
音視頻采集傳輸系統的功能是實現現場信號的實時傳輸,主要的傳輸及回傳設備為便攜式直播(5G)背包、IP傳輸編碼解碼器、手機直播客戶端等設備與服務。便攜式直播背包的工作溫度不得超過40 ℃,音頻視頻壓縮編碼型號為HEVC/H.265或H.264,能夠邊錄制邊上傳,且可隨時調出收錄內容來傳輸,應用10 bit量化和WCGBT.2020技術,能夠同時實現八個聲道傳播音頻,配置視頻傳輸接口SDI/HDMI,SD卡槽為10個,總存儲容量為128 GB或256 GB,音視頻存儲時間可為8小時[2]。同時,具備一鍵啟動功能,充電1次可續航4.5 h,時延為0.5 s左右。語音通話為IFB雙向通話,能夠確保現場采訪與演播室的零延時通話,且能將演播室畫面精準返送至現場記者,供其實時觀看。
智能動態編碼器能夠動態化地管理傳輸碼率,以適應帶寬的變化,對不同網絡的帶寬實行動態聚合。便攜傳輸背包的成本加權功能可以對智能調配進行優化,且對網絡流量的數據聚合不產生影響,使其能夠優先連接低成本網絡,降低視頻傳輸的費用。
手機直播客戶端是移動傳播系統的重要設置,屬于定制的移動端App直播產品,接收機安裝在電視臺總部,以專業化地處理相關信號,調配相應參數。此App適宜安卓系統和ios系統的移動端,用戶下載安裝操作極為簡單,安裝設置后能夠不受時空限制地一鍵開啟觀看電視網絡直播節目。對移動網絡數據及無線WiFi信號進行聚合后,便可把手機上的音視頻直播信號穩定、可靠、安全地傳輸至電視臺的接收服務器。在此過程中,手機設備便成為音視頻現場直播的一種傳輸設備。
傳輸編碼解碼器通常選用低功耗、穩定且緊湊的IP解碼編碼器,能夠實現多系統、多場館、多攝像間的通話、信號互傳、Tally等提供低延時、高穩定、高質量的可靠方案,利用互聯網便能實現光纖傳輸的超高清傳播質量。接入互聯網后,時延最低為0.5 s,且為單對多點的超高清高品質的視頻傳輸。H.264解編碼的應用,能夠提高信號質量及視頻流,將其編碼至120 Mb·s-1,解碼器、編碼器的視頻輸出間的端對端時延低于100 ms,并存有帶寬冗余,能夠調節自適應的碼率,可以毫無壓力地傳輸在公網上。通常情況下,檢測直播存在傳輸信號延遲、音視頻同步困難的問題,導致無縫制作切換不順暢,而此編碼解碼器能夠同時對輸入的多個比特率、分辨率編碼推流,從而為電視轉播制作提供許多廣播級信號。
電視移動多樣態轉播離不開網絡系統。當前的5G+網絡切片和MEC共享方案為電視移動多樣態轉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許多地方廣電系統與中國移動、聯通等通信公司合作,定制了獨家5G切片技術,在同個物理網絡中,夠按照其需求構建多個隔離、虛擬、專用的邏輯傳輸網絡,以滿足廣電各種業務的網絡能力需求,且在可移動性、傳輸時延、網絡可用性、數據速率及傳輸的可靠性、網絡性能參數等方面實現了差異化定制[3]。有的電視傳播對流量密度及數據速率要求極高,有的則需要低延遲、高通信服務。所以,應依據電視行業超低延時、高帶寬及交互需求等對網絡切片進行靈活劃分,以實現其定制化部署。同時,智能化切片能夠實現運營的自動化及體驗的差異化,各類智能化網絡可以使資源獨立、按需地實現資源規劃及動態擴容、縮容,進而提升資源效率。
此外,邊緣云計算是電視移動多樣態傳播的重要技術構成。借助邊緣計算和云計算技術,能夠在邊緣設施上搭建云計算平臺,從而向萬物互聯終端的視頻傳輸設施提供能夠自組織、低時延、自定義、自調度的服務功能,使其成為標準化、安全性高的云分布式服務。MEC邊緣設備為站點防火墻、交換機、服務器(MEC)、UPF、MEP平臺等軟件及硬件設施。邊緣云技術能夠推動電視臺實現多形態的全媒體移動傳播,利用構建的超高水平地理位置分布去解決偏遠處、無法預估突發狀況等造成網絡難以傳輸及不穩定的問題,從而實時處理數據,網絡信號穩定后向云端上傳,降低云計算壓力的過程中還能極大地降低云端與設備間交互信號的時延,這為媒體采集數據、呈現內容和傳輸信息、媒介服務效率及形態等提供了諸多可能。此廣電制作及傳播方式具有輕量化和敏捷性的特點,能夠在教育、演藝及體育等領域推廣應用,為當前媒體業開展全媒體、多樣態移動傳播的重要技術構成。
電視節目制作由云傳播及硬切換等系統構成。其中硬切換系統的結構比較多,如網口、VGA、SDI、HDSDI等,可接收源自放像機、攝像機、無人機、5G視頻直播便攜傳輸背包、手機等視頻源,也可同時支持IP視頻流等的輸入[4]。其錄制及輸出格式較為豐富,可精準實現信號源的無縫切換,畫面監看實現了毫秒級的時延。同時,此系統能夠同時支持四個通道錄制的實時視頻源和即時錄制編輯的視頻,并提供容易標記的輸出點及輸入點,便于實時回放播出及制作。
云傳播系統是電視節目制作的核心技術,全服務、全移動、全IP及全云等技術為主要路線,其設備是整個系統傳輸環境及物理環境的重要載體。各主機服務器、移動設備、存儲設備及聚合設備、轉播設備、布線及交換設備等共同搭建物理環境,MEC服務器、5G基站及基礎設施則構建了其傳輸環境。
媒介資源管理主要是直播預約及綜合服務管理等系統。該系統能夠對系統內的人員、信號及設備進行統一管理,預約電視直播節目并對其進行統一管理,支持上傳本地視頻和管理多碼率視頻素材及直播。成功接入電視臺云平臺后,通過播放代碼的發放實現與第三方共享視頻,或利用API發布推送機制創建終端數據的推送標準,對在線的同一媒介資源內容進行業務下發;借助多屏管理、匯聚管理、發布管理及生產管理等模塊在線管理其音視頻資源,且向業務平臺提供多種超高清的融合播放視頻及流媒體視頻。
電視媒體全媒體多樣態移動傳播主要面對的是大型活動的轉播和賽事轉播,包括中低級賽事、電視級傳播市場和活動等網絡傳播、客戶傳播、自媒體用戶的媒介制作等,利用直播平臺開展內容直播。
電視多樣態移動傳播系統支持5G便攜背包、手機App、攝像機等直播方式,能夠將SDI信號以多種格式的IP流新媒體、電視等進行直播,且可實時回傳文件和直播,對系統信號、第三方信號的調度切換、信號編碼和封裝轉換等進行靈活的監控和管理,實現預約管理及預約直播。系統采用以太網、公網及WiFi網絡采集和回傳信號,該信號可利用公網網絡在各站點間共享分發,突破了節目信號的時空限制,可以第一時間向受眾呈現各種新聞內容,新聞采編也更加便捷而靈活,新聞時效性顯著提升。
同時,此系統成本較低,無需專線、現場直播衛星、新聞車等設施設備的支持,減少了現場采訪、直播人員,降低了直播成本,使電視移動直播的效率得到提升。
全媒體多形態移動傳播系統可以提供傳輸信號、前端采集、網絡分發、云切換等服務,在融媒體內容傳播的運營體系構建質量的同時實現變現效能的提升[5]。如抗疫及兩會特別報道中,該系統的應用體現了全功能、高安全和超穩定的特征,滿足了當前多種電視節目的傳播需求,在豐富節目內容的同時也為受眾帶來了良好的觀看體驗。再如,冬奧會全程直播、運營及多渠道分發中,中央廣播電臺的多形態移動傳播中完美地采集了比賽現場信息,實現了電視直播、遠程制作和多渠道分發的任務以及傳播效果的綜合提升[6]。在賽前,分別對各比賽場館的網絡狀況、多用戶終端等的影響狀況及5G便攜式背包流量的使用狀況、轉播車、移動制作等無縫級聯狀況進行現場測試,對遠程無人混合采訪、賽事的云傳播、轉播、發布遠程直播新聞等場景也進行現場實測。由于準備工作比較充分,此次轉播任務非常成功,彰顯了多形態移動轉變系統的傳播能力。
在媒介融合環境中,云計算、虛擬技術、5G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為電視的多樣態移動傳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構建此移動傳播系統,能夠降低傳播門檻,降低傳播成本,提高傳播效率,為電視媒體的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