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瑩
(無棣縣融媒體中心,山東 濱州 251900)
現階段,新媒體融合時代已經到來,新聞傳播的途徑和速度前所未有,這對于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也是一個新的機遇。廣大從業人員必須深刻認識到,在報道內容求真的基礎上,一定要吸收新媒體的優勢,從而發揮廣播電視新聞的作用。為此,結合主流研究理論,分析現階段新聞采編行業趨勢,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創新工作。
新媒體融合時代,創新的主流不應該僅僅是傳播方式和技術手段。最重要的應該是對于傳播理念的創新。具體來說,以往的廣播電視所播出的內容多是采編工作者依據自己的職業判斷編寫的素材,并沒有深入受眾去了解他們的喜好。由于以前我國的新聞傳播形式較少,最重要的形式便是廣播電視,這就使得廣播電視在很長一段時間“壟斷”了我國的新聞事業。而現階段,隨著新聞傳播方式的多樣化,廣播電視不再是唯一的信息獲取渠道。各種官方的、民間的新聞傳播渠道迅速崛起,它們以其自身的特性贏得了年輕人的青睞。廣播電視工作者必須認識到,要想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廣播電視平臺,必須推出吸引年輕人的內容[1]。因此,廣播電視工作者必須提升自身服務質量,積極融入受眾的生活,以民生為切入點,獲取新聞采編內容。同時,必須深入了解受眾所處的工作生活環境,將具體問題與環境聯系在一起;要對相關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分析其是個性還是共性的問題;要多報道共性的需求,發掘大眾的真實想法,用聯系的眼光看待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廣播電視工作者要意識到,新聞采編工作并不僅僅是去報道事實,報道已經發現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引起社會對該問題的關注,要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幫助解決對應的問題。只有這樣才符合新聞采編工作的最終目的,才能編寫出符合時代內涵的材料。采編工作者必須意識到,只有多觀察年輕人的生活,了解年輕人面對的現實困難,才能真正地符合時代發展潮流。采編工作者要通過新媒體發布相應的調查問卷,用量化的方式了解當代年輕人對廣播電視的看法,通過對相應數據的分析得出可以切實指導實際工作的結論。采編工作者必須依據相應的結論改變自身的思想,不斷地調整自身的工作方向。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廣播電視成為當代年輕人喜歡的新聞媒介。需要注意的是,要對年輕人的需求進行詳細的分析,用主流文化去鑒別其需求是否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廣播電視要對不符合時代精神的年輕人加以引導,要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能為了迎合少部分人的需求,破壞整個新聞工作環境[2]。
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必須意識到,無論新聞以何種方式播出,新聞的內容才是新聞采編工作的靈魂。只有報道的內容吸引受眾,特別是年輕一代,才能讓廣播電視充滿活力。而內容創新就是要以年輕人的需求為導向,報道年輕人關注的熱點和實時動態。具體來說,并不是要求采編工作者報道明星等內容,而是要報道年輕人所關注的婚姻、學習、職工權益保障等內容。要將最新發生的事實和新頒布的法律規范相聯系,從而做好宣傳工作。采編工作者要有敏銳的洞察力,準確地切入熱點,用熱點引導受眾的思想。采編工作者要意識到,很多社會方面的新情況雖然并未受到應有的關注,但是其引發的深層次思考卻能引起廣泛的共鳴。針對這些內容的報道將實現對我國新聞采編工作的整體素質的提升。新聞采編工作者可以學習新媒體的表達形式,在報道相關事實后將自己的想法在新聞中表達出來,要以年輕人的思想去思考問題,敢于批評現狀。另外,在避免新聞娛樂化的同時,采編工作者要注意運用廣播電視獨有的特點幫助人民紓解生活壓力。這就需要通過現代的數據分析理論,對目標群體進行系統化的分析,得出其更喜歡的娛樂方式。采編工作者必須意識到,當代年輕人喜歡綜藝的原因并不是真的喜歡這種形式,而是沒有更好的娛樂節目可以觀看。一些經典的電視劇并不因為電視劇這一“古老”的娛樂形式而遭到年輕人的厭棄,反而因為其內容的創新而廣受追捧。經過細致的分析可以發現,其在語言藝術、表演動作、場景布局、心理暗示等方面進行了細致的琢磨。這種經過精心加工的作品,對于年輕人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新聞采編工作者可以根據這個特點,創新新聞內容,讓新聞融合深層次的現實意義,從而引發年輕人的共鳴。具體來講,可以通過對民風民俗的報道以及世界趣聞的描寫帶領觀眾、聽眾走進新的世界,也可以通過對一些特殊行業的描寫讓受眾理解默默付出的工作者,還可以通過對鮮為人知的歷史進行詳細的介紹讓受眾了解往日的光榮歲月[3]。新聞采編工作者可以在描寫時將人物的心理予以更加細致的刻畫,運用多種方式襯托主人公的心理變化,最終目的是要根據受眾的興趣點尋找素材。
現階段,新媒體之所以有廣泛的受眾,就在于其允許更多的人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使得每一個人都是新聞的制造者也是新聞的傳播者,因此新媒體獲得了受眾的廣泛支持。廣播電視采編工作必須學習新媒體的運作模式,引導受眾發表自身對新聞的觀點和看法,讓受眾能夠從被動收聽者變成主動參與者,從而吸引更多的受眾觀看、收聽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必須明確,部分受眾的思想意識與主流文化不相符是正常的現象,只有引導這部分人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并對其加以正確的引導,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具體來說,可以通過設置留言框、論壇、評論區等形式讓受眾對某些新聞加以探討;可以效仿新媒體的形式,允許受眾使用表情包、斗圖、顏文字等形式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新聞廣播電視工作者需要收集相關內容,及時與受眾進行正向反饋,了解某些事件的另類看法,以此提高新聞質量。新媒體工作者需要專門組建一支負責與受眾溝通的團隊,用留言的方式引導受眾的思想;要引導更多的受眾敢于通過廣播電視的渠道留言,認真答復每一個留言涉及到的問題。當然,除了留言之外,廣播電視工作者也可以通過視頻、在線連麥、直播等形式與受眾群體展開形式多樣的互動,要通過新媒體所不具備的優勢為參與互動的受眾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幫助受眾打造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舞臺,從而讓人們的思想流動起來。在互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一定要注意運用親民的語言完成與受眾的交流,要注意耐心聽取受眾的意見,幫助其表達自身的訴求;要注意收集在互動的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并向有關部門溝通反映。在交流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展現出幽默風趣的一面,也要表現出言語的嚴謹性,要避免互動的形式化,給受眾真實的體驗,讓受眾認識到廣播電視是不同于娛樂綜藝的,并沒有經過事先的“彩排”,使其感受到這種超乎新媒體、娛樂綜藝、營銷號的真實性,用真情實感打開市場。這樣做的目的是在貼合于受眾的同時,保持廣播電視采編工作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特征。針對經常參與互動的受眾,要不定期地向其發放精神和物質的獎勵,從而引導更多受眾的廣泛參與[4]。只有這樣,才能讓受眾感受到自身參與的價值,從而讓廣播電視流行起來。
新媒體之所以迅速在年輕人之間流行,重要原因在于其“短、優、快”的特點,在信息快餐時代下,可以讓年輕人在短時間內接收重要新聞內容。年輕人更容易通過微信公眾號瀏覽新媒體,更容易通過各種平臺觀看相關的視頻。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要注意學習新媒體的長處,將自身的內容以年輕人更容易接觸到的方式加以傳播;要深入研究對應的技術,給年輕人以舒適感,減少不必要的操作流程,要讓操作流程盡量符合年輕人已經形成的行為習慣。不僅如此,采編工作者更應從排版形式、視頻剪輯、配音效果等方面全面改進,要深入研究這些元素在新媒體中是如何體現的,為什么年輕人喜歡這種表達形式;要了解年輕人內心的真實訴求,敢于不斷嘗試新的方法,挖掘年輕人未表達的真實想法。新聞采編工作者要多去新媒體運營基地走訪,從實踐中總結規律和經驗,要感悟新媒體運營基地的工作模式和氛圍,學習這些企業的企業文化;理解企業環境對新媒體運營和創新的作用,從根上改變自身的文化氛圍;要理解新媒體企業的企業文化對于其整體運營的導向性,并盡力在廣播電視局的相關部門復刻這種文化氛圍,讓員工更加貼近于年輕人向往的工作狀態,這樣才能理解年輕人的習慣和表達方式;要將從新媒體學習到的技術和方式加以創新性地組合和運用,運用廣播電視自身的主導優勢,開發新的傳播渠道,從而形成自身的主打品牌;要讓所開發的新渠道呈現出完全不同于現有新媒體的特性,但是更能迎合年輕人的需求;要明確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所依托的新渠道需要一定的推廣期,在推廣期內一定要做好針對年輕人的調查工作;要將調查結果盡可能地以量化的形式展現出來,并根據結果去改進新渠道;要依據年輕人的反饋不斷地改進,從而實現不斷地超越自我。相關人員要認識到,改進的過程是復雜而艱難的,而新媒體的更新換代則是日新月異[5],這就需要廣大采編工作者加緊與技術人員合作,盡快推動新渠道的落實。采編工作者要認識到,這些形式的改變對于傳播紅色思想、弘揚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沒有實質性的影響,但是,經過以上的改進,廣播電視新聞可以更貼合于年輕人喜歡的形式,讓廣播電視新聞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從而擴大廣播電視自身的群眾基礎,更好地傳播主流文化思想。
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作為新聞事業的前導工作,其本身對于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廣大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必須認識到自己肩負的時代任務,在實踐中運用自身的行動引領時代思潮,要端正自身的思想態度,積極開拓新的方法應對新媒體形勢下的工作變化;要堅定自己的思想意志,在工作中要以核心價值觀引導自身的工作方向,辯證地看待新事物和新方法,最終的落腳點在于要切實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