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敬 民
結合二十大報告和國內外環境變化對油氣供需影響分析,“七年行動計劃”戰略地位更加突出。
黨的二十大提出,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油氣增儲上產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近年來國內油氣企業的首要工作。
2019年5月,國家能源局主持召開“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工作推進會”。會上能源局提出“石油企業要落實增儲上產主體責任,完成2019-2025 七年行動方案”工作要求,業界稱之為“油氣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七年行動計劃)。七年行動計劃提出之后,三大石油集團及延長石油紛紛調整各自的油氣勘探開發部署,持續加大上游發展力度,凝心聚力向著油氣增儲上產目標沖刺。如今,七年行動計劃執行時間已經過半,落實情況總體良好,原油產量止跌回升,天然氣產量平穩增長。
結合二十大報告和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變化對油氣供需格局的影響分析,七年行動計劃的內涵更加的豐富,戰略地位也將更加突出。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在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將長期扮演重要角色。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新型工業化下的油氣需求還將保持增長。不久前出臺的原料用能以及新能源消費不納入能耗控制指標的政策就是考慮到了工業化發展的現實需要。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等戰略實施均需要強大的工業化支撐。工業化將拉動交通及石油化工材料需求,繼而拉動油氣需求。
綜合國內外多家機構的預測,我國的石油需求峰值預計在2030年前后來臨,目前各機構在開展油氣需求預測時有一個重要的假設是油氣作為交通能源將被新能源逐漸替代且替代過程順暢。如果在這一過程中出現替代時間點延后,那么油氣作為主要交通能源的地位還將持續,對油氣需求峰值預測也就需要做出相應后延調整。
不僅是交通能源,如新能源發展質量及進程不及預期,就有必要做好油氣主體地位延后的思想準備。做好國內油氣勘探開發這篇文章雖然不足以完全滿足國內油氣需求,但能有效提高自給能力,有了穩定的國內油氣產量,進口也有底氣,能源供應也相對安全。
近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及俄烏沖突對油氣市場的影響比較大,疫情的發生抑制了油氣行業的投資短缺導致其后備產能不足,使得經濟出現恢復勢頭時需求上揚,而供應能力不足從而拉動油價上揚,供需面變化是油氣價格變化最基本的邏輯。
特別是2022年俄烏沖突之后,歐美制裁俄羅斯導致全球油氣市場運行更加復雜,制裁降低了歐洲自俄羅斯進口油氣的規模,同時不少歐洲國家轉道中東、美國等地尋求新的天然氣氣源,從而打破了原有的油氣市場均衡。我國作為油氣需求大國,目前的油氣對外依存度分別超過70%和43%,在動蕩的市場環境下自然要有風險意識。實施油氣增儲上產,確保國內產量穩定就是風險意識的體現,是堅持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底線思維,保障油氣領域底線需求的有力實踐。
筆者認為,外部市場出現重大風險、油氣供應面臨中斷情景下的石油需求可以視為底線需求,具體包括農業、工業用油、公務交通用油、化工用油(滿足國內經濟發展必需的國內化工產品用油),據此測算的石油底線需求為2.66 億噸/年;將民生用天然氣、北方城市供暖、化工和交通、采掘業和設備儀器制造業用氣定義為天然氣底線需求,據此測算的天然氣底線需求為2320 億立方米/年。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按此定義確定的油氣底線需求與目前國內油氣生產供應基本匹配。換而言之,只要保證國內油氣生產,便可保障底線需求的油氣。
七年行動計劃加快了我國油氣勘探開發向深水、深層及非常規領域進軍步伐,推動了中國油氣工業技術進步,對實現油氣工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從發展趨勢看,陸上深層、深水及非常規油氣是今后油氣勘探開發重要領域和方向。七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在穩定住國內原油產量保持在2 億噸/年附近,推動天然氣產量穩定增長的同時,也加快了石油公司通過技術進步進軍深層、深水及非常規油氣的步伐。目前,中國石化順北油氣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儲層平均埋藏深度超過7300 米,油藏具有高溫、高壓等特點,在該地區的定向井井深最深已達到9300 米。中國石油在西南油氣田安全鉆至9010 米井深完鉆,創造了中國陸上最深氣井紀錄,這些紀錄堪稱“地下珠峰”。中國海油在海南發現的寶島21-1 氣田位于海南島東南部海域深水區,最大作業水深超過1500 米,完鉆井深超過5000 米,同樣涉足超深水油氣。
除深層深水油氣之外,國內的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也在快速推進,目前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延長集團等已在國內建立起涪陵、川南、昭通、大港等一定數量的頁巖油氣基地。石油工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技術進步史。國內向深層、深水及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進軍是石油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技術積累達到一定水平之后的產物。隨著七年行動計劃的深度實施,石油公司加快了國內石油工業技術創新,相應的技術創新投資與機制創建也在跟進。從這一點看,七年行動計劃對推進技術進步功不可沒。
七年行動計劃增儲上產過程中催生了一些新的上游發展模式,表現為國內石油公司形成戰略聯盟力度在不斷加大。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以及資源條件,石油公司通過強強聯合及資源共享方能降低勘探開發成本,提高效率,壯大發展實力,以更好適應波動的油價,更好在能源保供中的作用。七年行動計劃是時代的產物,在疫情不確定性增大以及地緣政治局勢復雜多變的形勢下,其時代內涵將進一步豐富。從歷史角度評價,七年行動計劃推動了技術進步,創新了經營模式,將成為保障能源安全、助力我國端穩端牢能源飯碗的重大戰略舉措。
我國能源自給率長期維持在80%以上,油氣對外依存度超過70%和43%,是中國能源安全的“短板”。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形勢下補齊能源安全的短板是硬道理,所以七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是我國補齊短板而努力的具體體現,是爭取戰略主動的硬措施。


●“三桶油”向落實增儲上產目標不斷沖刺。 供圖/中國海油 中國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