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 江
江漢油田堅定不移深化改革,產業結構、運行機制、機構設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深化。5年來,中國石化江漢油田黨委堅持把改革作為破解制約發展問題的關鍵一招,認真貫徹落實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深化改革指導意見和油田板塊七年行動規劃要求,產業結構、運行機制、機構設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轉變,油氣業務年利潤持續增長,化工業務連續5年保持盈利,礦區業務實現扭虧為盈,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出堅定步伐。
推進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行、社會化服務,既是深化國企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落實中國石化深化油公司建設的重要舉措,更是破解老油田發展瓶頸、實現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
江漢油田重新布局礦區業務,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主責主業,深入推進后勤輔助業務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行、社會化服務,積極構建多元產業保障發展格局,使一切工作、一切資源向價值創造聚焦。
堅決退出國家和中國石化明確的“兩非”業務,累計完成8 家非主業法人企業注銷工作;將原來負責油田礦社區業務的4 家單位整合為資產經營管理中心、基地發展中心2 家單位,一個負責資產運營,一個負責后勤輔助;將工程建設、信息檔案、新聞宣傳等業務實行一體化管理。
優化物業服務經營模式,有序實施中心礦區辦公用房調整、辦公物業集中管理,提升烹飪水準、更新炊具設備,滿足員工工作用餐;會議室集中管理,按標準收費,辦公用房由“無償使用”變為“有價消費”,公務用車變“包車”為“打車”……
從餐飲到辦公,運行了幾十年的傳統模式被全面打破,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職責沒有變。
新成立的資產經營管理中心,肩負起盤活油田礦區資產,使其成為新的創效增長點的重任。他們承接農業資源資產,退出自營生產型農業,向農業資源資產綜合利用型轉變。抓好閑置辦公用房出租,引進養老等產業。截至目前,已成功盤活閑置資產130 余項,引入湖北銀行、中商集團等多家戰略投資伙伴,與國投公司、中國移動等5 家企業達成招租意向。
目前,江漢油田產業結構布局更加聚焦油氣主業,優質資源向高價值創造領域流動,綜合創效能力明顯加強。
改革就是要奔著問題去,聚焦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用好“改革招”,打好“管理牌”,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向大油田、大企業邁進的重要法寶。
江漢油田按照構建“科研大兵團”體系的思路,將原來單位間“背靠背”的管理模式轉變為單位內部“肩并肩”,著力提升科研支撐保障能力。2021年以來,先后將坪北經理部、荊州采油廠和清河采油廠從事油藏地質和工程工藝類專業的技術人員對口劃轉至研究院和工程院集中管理。
增強科研合力,留住科研人才,新體制迸發出新活力、新動能。目前,江漢油田油氣勘探累計發現落實圈閉24 個,通過論證常規、非常規頁巖氣井位82 口。“坪北油區今年新井初產和單井產能均有較大幅度提高,新井日產油28.2 噸,累計產油2620 噸,在計劃線以上穩步運行。這都得益于技術力量的增強。”坪北經理部副總工程師鄭彥方表示。
改革不僅要解決當下問題,更要謀劃未來,著眼長遠。
針對老油田管理層級多、用工總量大,“大而全、小而全”的實際,江漢油田黨委加強頂層設計,緊緊圍繞油公司示范區建設,推動油公司建設提檔升級。橫向上將各采油氣廠生產輔助業務剝離至采服中心,縱向上在荊州采油廠和清河采油廠逐步推行廠站一級管理,打造信息化條件下油氣生產單位基層管控新體系。
整合成立信息中心,將原有“局、廠、區”三級部署調整為油田集中部署,實現數據、視頻、應用縱向貫通、橫向協同,提升系統功能利用率60%以上、運維效率75%以上,支撐廠直管班站改革。
廠直管班站后,清河采油廠人均管井數由1.4 口上升至3.4 口;荊州采油廠人均管井數由0.8 口上升至2.3 口。各項經營指標呈現明顯上升態勢。
在信息化系統支撐下,變革生產運行組織方式,江漢油田構建了以廠級生產指揮中心為中樞的高效基層管控體系,生產管理由“管正常”向“管異常”轉變,打造了信息化條件下油公司管理新模式。
三項制度改革涉及勞動、人事、分配,既是激發人員活力的關鍵,也是改革的重點難點。江漢油田黨委迎難而上,持續破解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硬核舉措破解“三能”落地難題。
緊盯關鍵少數,修訂完善領導人員和專家能上能下實施辦法,持續構建優勝劣汰的選人用人機制。實施油田級專家積分考核,按照工作業績貢獻積分標準申請積分,每月進行公示。對排名靠后的進行提醒,年度考核評定為D 檔的解聘其專家職務。近兩年,江漢油田末等調整、不勝任退出的中基層領導人員達到了中國石化集團公司3%的比例要求。
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實現收入能增能減,是三項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江漢油田黨委突出價值創造,開展薪酬改革,強化“薪酬是掙出來的,不是爭出來的”理念,加大薪酬向科研單位、生產一線傾斜的力度,促進員工緊缺工種、新興業務合理流動,充分挖掘人力資源創效潛力與價值。2021年,江漢油田各單位人均績效工資差距最高達46.7%。
打破“鐵飯碗”是最難攻破的堡壘,決定三項制度改革的成效。江漢油田建立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以全員再上崗的“水循環”方式持續盤活人力資源,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對競爭未上崗、考核不合格及排名靠后、不勝任崗位員工三類人員在油田層面實施集中管理,有針對性地開展提升培訓、轉崗培訓等。截至目前,“入池”培訓人員達175 人,10 名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后轉崗至加油工、網格員等技能操作崗位。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一系列改革成效,為江漢油田未來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更加強勁的動力,全面增強了管理千萬噸大型油氣田的能力與信心。

●改革進一步激發了一線員工的生產積極性。 供圖/謝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