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子瑩 何富樂 浙江中醫藥大學
《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導引是古代重要的養生法。其中八段錦為流傳最廣的導引術之一,分立式和坐式,動作動靜結合,松緊有序;神與形合,氣寓其中。在寒冷的冬季和料峭的春季,八段錦可以利于哪些疾病呢?

常見為肢體顏面水腫、頸腰酸痛等。
中醫認為水腫是體內水液失調所致,與肺、脾、腎及三焦的功能有關。《素問》言:“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三焦主持諸氣,疏通水道,包括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腎。故三焦氣順,水液調節平衡,水腫乃消。
八段錦第一式“兩手托天理三焦”對緩解水腫有益。雙手自身旁緩緩交叉上托,有點類似于伸懶腰,此時可以配合呼吸,感受身體由下至上,由上至下的氣機流動,與自然相合。這個動作涉及全身,使三焦調暢,氣血調和,通過伸展活動防治頸椎病也有效。
常見為胸悶、氣促、胸脅疼痛、咳嗽咳痰等。
《臨癥指南醫案》云:“咳為氣逆,嗽為有痰。內傷外感之因甚多,確不離乎肺臟為患也。”肺主宣發肅降,司呼吸,調控我們的呼吸功能。天氣寒冷,風寒之邪易侵襲人,肺臟嬌嫩,難免出現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統癥狀。
八段錦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雕”對防治肺疾病有益。左掌往左側推出,腕與肩平,指尖向上,右手呈龍爪向右平拉到肩前,類似拉弓射箭,有開硬弓射蒼鷹之勢。左右開弓這個動作涉及上焦心肺,能梳理心經和肺經之氣血,調節手太陰肺經,并增強胸肋部和肩臂部肌肉。
常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升清,與胃一起調控人體的消化功能。《素問》曾言:“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絡急引,故痛。”對于脾胃虛寒的人而言,寒邪易加重原本的胃痞、胃痛等癥。
八段錦第三式“調理脾胃單臂舉”對緩解腸胃病有益。一手掌心向上用力舉托,一手掌心向下用力按,并感受丹田之清氣緩緩上升,濁氣慢慢下降。此舉一升一降,利于脾氣升清,胃氣降濁,讓水谷正常運化腐熟成為精微蘊養身體,也能鍛煉脊柱小關節。
依據中醫來講,疲勞即為虛勞,病機為人體氣血虧虛,陰陽失衡。《諸病源候論》指出,五勞指心勞、肝勞、肺勞、脾勞、腎勞;七傷指大怒、大飽、大恐、憂思、形寒、暑、濕。飲食不節,晝夜顛倒,情志不舒,過度耗傷心力等皆致虛勞。
八段錦第四式“五勞七傷向后瞧”對舒緩疲勞有益。頭部向左轉注視左后方,向右轉注視右后方,兩相接替進行。這個動作重點在于頭部的運動,后瞧時可刺激頸部大椎穴,活動兩側頸動脈,改善腦部供血,增加頸部活動幅度,防治頸椎疾病等。任督二脈,上至人中交匯,頭旋轉,也帶動了任督二脈的經氣運轉。
常見心煩、失眠、多夢等癥狀。
心主血脈,主神志。“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陰虧虛,心火過亢,則心神受擾而煩躁不安,或者失眠不寐。同時,心腎相交,腎陰必須上濟于心,以濟心陰,與心陰共同濡養制約心陽,則心陽不亢。若腎陰不足,心火同樣過亢。
八段錦第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對心火過旺有益。這個動作類似搖頭擺尾,尾閭轉動和頭部也隨著搖動,自然呼吸,感受流動的氣由尾閭上傳至大椎。人體督脈經行背部正中,貫通五臟六腑與經絡。此舉可刺激脊柱和督脈,使得搖頭能助心火下降,擺尾助腎水上濟,且對腰椎勞損有預防和康復的效果。
常見腰部不適、小便頻數、夜尿頻多、痛經、月經不規則、陽痿早泄、不孕不育等癥狀。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長發育、主生殖。《黃帝內經》言:“逆冬令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意思是冬春季要順應天時,要注重溫養腎臟。如果腎臟失于涵養,腎陽氣不足,則會表現為腰膝酸軟、乏力、四肢寒涼、小便頻數。
八段錦第六式“兩手攀足固腎腰”有益于腎。向下俯身并攀足,向上起身,重點在于命門穴,向上時放松該穴位呈彎弓狀,向下時需著力該穴呈反弓狀。督脈循行于人體后背正中,此舉既刺激了命門穴,又刺激了督脈,可充分伸展腰背肌肉,健益腎之陽氣。
常見焦慮、抑郁、失眠、胸悶脅痛等。
“肝喜條達而惡抑郁”,肝主疏泄、主藏血,調暢人體的氣機。中醫認為,人們感覺郁悶、不開心,多是因為肝氣不舒、郁滯。“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一個有謀略、有膽識的人,他的肝是氣血調和的。
八段錦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有益于調達肝氣。兩腿下蹲十趾抓地、手指逐節用力抓握攢拳,凝視遠方。肝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竅為目,此舉涉及筋、爪、目,刺激肝經,促使肝氣升發,舒暢人體氣機,從而全身之氣調達,緩解郁悶情緒。
八段錦的每一式都有側重點,最后一式“背后七顛百病消”重點在于踮腳,能夠消除肌肉緊張,也能緩解頸椎病。其實,每一式對我們的脊柱、頸椎、四肢肌肉筋骨都有或多或少的益處。
八段錦可以幫助防治人體多種疾病,但是需要我們仔細地學習,并持之以恒地練習,方能發揮最大效益,在冬春季給人體帶來溫暖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