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記者 蔡雨耘 陶一晨
2022年深冬時節,璧山區正興鎮大面坡村的積分超市里,木質貨架上整齊地擺放著肥皂、洗潔精、紙巾等商品,常有村民來向工作人員詢問自己的積分情況。
作為一種文明的“貨幣”,積分正在璧山活躍流通。人們可憑借積分兌換商品、服務,當積分不足時,還可以聯合兌換、提前預支、按揭償還。
隨著積分主體增多、積分內容優化,積分制逐漸成為璧山創新基層治理方式的有益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也進一步打開。

璧泉街道暖心驛站內,外賣小哥和環衛工人正稍作休息
羅陳是一名外賣員,已在璧山生活3年多的他,沒想到自己不僅能輕松地參與到基層治理中去,還能通過各種參與方式掙得積分,換取獎品。
“秀湖社區有一處路燈不亮,請維修解決。”2022年10月13日,羅陳在送餐途中發現路燈有故障,隨即打開了“智慧璧泉”微信公眾號上報信息。當晚,路燈便恢復照明。羅陳也因有效的問題反饋,獲得積分。
外賣員、網約司機……在璧泉街道,很多像羅陳這樣在城市中流動頻繁的人化身為移動網格員,他們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精準地發現問題并及時上報,為基層治理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提高了捕捉問題的敏銳度和精準度。
璧泉街道還成立了“小哥黨員先鋒服務隊”和“騎手應急救援隊”兩支先鋒服務隊伍,引導他們從不定時不定量地自發參與,轉變為有組織有牽引地有序參與,實現治理能力向專業化方向提升。
除了城區,積分制實踐還在璧山鄉村開展,調動起村民們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
正興鎮的群眾可根據自身需求,對積分兌換超市設置外的項目,向黨組織“點單許愿”;福祿鎮開發了智能積分信息管理系統及手機A pp,配套發行“積福卡”,實現“一卡通辦”;大興鎮多個村(社區)制定了“加減分”兩張清單,將積分制管理與疫情防控工作有機結合……
創新的背后,是璧山區不斷擴大基層治理主體的期盼。“積分雖小,但能激發群眾的參與感、榮譽感,起到規范村民日常行為和表彰模范行為的作用。”福祿鎮黨委書記何齊柏說。
積分制也讓居住在外、心系家鄉的璧山人有了基層治理的參與感。現居云南省的正興鎮沙塝村人夏洪利,近些年向家鄉累計捐款捐物價值超過10萬元,委托村“兩委”把表彰他的積分用于兌換生活用品,贈予雙殘戶家庭。他雖未到過積分超市,卻將溫暖送達村里的困難群體。
走進七塘鎮,只見院落干凈明亮,炊煙裊裊,雞犬相聞。你可能會驚訝,這里為何會這樣整潔美觀?
院壩邊的宣傳欄揭示了答案:上面張貼著“七塘鎮黨建引領積分制點‘紅黑榜’”,紅榜上寫著“鄭文均,人居環境實干爭先,本人為整潔戶”、“向林生,帶頭整治院落人居環境”,黑榜上卻空空如也。
原來,顯著的環境治理成效來源于七塘鎮“紅黑榜”制度的積分制探索。七塘鎮內各村設立“紅榜”和“黑榜”專欄,將先進典型和好人好事等列上“紅榜”宣傳,將違規亂紀和違背公德等事例列入“黑榜”曝光。“紅榜”家庭可按評分細則獲得一定積分,進入“黑榜”的家庭暫停3個月評優評先,且短時間內不能用積分兌換商品。
“鄰里之間都認識,誰都不想上黑榜,那太丟面子了。相反,大家都想把自己的事做好,上了紅榜后既能用積分換取真正的實惠,又有榮譽感。”剛剛在積分超市兌換米、油的向林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紅黑榜積分制的建立,讓村民并非被動遵守村規民約,而是主動參與到鄉風文明建設中來。
這樣的主動同樣也發生在正興鎮沙塝村。
寬敞開闊的沙塝村團坡壩子上,幾個小朋友正在嬉戲打鬧。周瑜和旁邊幾位阿姨正在擦拭花臺,清掃壩子。誰能想到,這個敞亮的壩子,一年前竟是坑坑洼洼的泥地。
以前,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地上十分糟心。周瑜便和其他村民一起向村里反映,希望通過積分兌換心愿,實現壩子硬化。具體來說,就是6位點單人先預支積分,請村“兩委”幫助實現,再由點單人通過維護壩子清潔的方式,償還預支的積分。
心愿定制好了,可是硬化的材料去哪找?
沙塝村黨委書記羅澤洪積極動員轄區企業免費提供混凝土澆灌院壩,同時承諾為該公司進行公益積分。隨后,公司又將公益積分贈予沙塝村的弱勢群體,為他們送去關愛。
就這樣,積分在一來一回的轉換中,見證著村里的和諧溫馨。
時至今日,雖然6位許愿人已經償還了所有的積分,但他們還是自發到壩子里來維護衛生。“這個壩子就像是自己家,當然希望它越來越美。”周瑜笑道。
平時,作為網約車司機的徐澤兵在外忙碌一天后,喜歡到璧泉街道的暖心驛站里,泡上一杯熱茶,翻閱書架上的經典書籍,一身疲憊瞬間消散。
徐澤兵所到的暖心驛站,是璧山區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和戶外工作者打造的24小時自助服務的紅色家園,這里不僅可以用積分兌換獎品,還可以時時學習“充電”。
“起初,針對新業態群體的積分制管理是為了讓更多的‘新新’群體發揮移動‘探頭’的作用,搭建起志愿者招募和集結的平臺。”璧泉街道黨工委組織委員袁欣憶說,這樣便能讓流動性較強的他們在積極參與城市建設的同時,增加其歸屬感。
后來,積分的范圍不斷擴大,從紅色教育到職業技能培訓,從自身權益保障到公益活動,可積分的項目越來越多,“新新”群體創先爭優的熱情也不斷高漲。
每個季度,璧泉街道都會評選兩名參與社會治理積極性高、效果好的“先鋒小哥”和“先鋒司機”,在各驛站進行公示表彰,積分較高的,還會被優先推薦入黨、參軍,同時作為社區專職干部和專職網格員的后備力量儲備。不斷豐富的積分制管理打通了“新新”群體“學習—就業”的提升發展渠道。
在七塘鎮,“6+N”的積分評議方式也搭建起了一個個共建場景。其中“6”指六大必評類別,即愛黨愛國、遵紀守法、環境整治、文明新風、先進模范、公益行動,“N”是必評類別外的其他評比事項,由各村結合重點工作和實際情況自行確定,在統一規范基礎上,鼓勵各村結合村情民意創新施策。這樣一來,積分制便能因地制宜,落地落實,構建起涵蓋面更廣的治理格局。
福祿鎮更是將積分制與村集體經濟相結合,讓村民真正受益于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果。“群眾以戶為單位參與基層治理獲得積分,就可以在積分超市兌換生活必需品或定制服務。”福祿鎮斑竹村黨委書記羅亞倩表示,除了讓積分超市承擔兌換功能,他們還將其作為全鎮優質商超對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