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文迪

兩江新區照母山下樓宇林立。圖/藍天
市委六屆二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全面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系統謀劃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的宏偉藍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慶實踐明確了任務書和路線圖。
兩江新區作為重慶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和重要增長極,將堅決做到“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重慶見行動、兩江有作為”,主動把兩江新區工作放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放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的宏偉藍圖中來謀劃,聚焦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的使命任務,全面開啟二次創業,全力創先爭優,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市委六屆二次全會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新”在國家高質量發展版圖中爭創的新地位。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兩江新區要圍繞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目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對照市委提出的“四方面工作導向”“七方面重點任務”等重要部署,努力打造更多具有兩江辨識度的有形載體、有效抓手,形成更多改革創新標志性成果。
要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瞄準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以實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整車龍頭引領、科技創新型企業集結登峰、軟件和信息產業建圈強鏈、企業上市“揚帆行動”四大行動計劃為牽引,加快構建支柱引領、多點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要著力推進高水平科技創新。圍繞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優化創新平臺布局,高水平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加快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做優創新生態,持續推進產業創新、協同創新,努力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成為兩江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要著力推動更深層次改革。推進以數字化變革為引領的全面深化改革,建設數字政府,培育數字社會,推動數字化改革向各領域各方面延伸。積極承接、主動探索國家和全市重大改革試點,加強首創性、差異化改革探索,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改革“試驗田”作用。
要著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加強與四川天府新區聯動,加快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引擎和內陸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大力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加強與萬州區對口協同發展,全力打造區域協作樣板。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歸根到底是要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兩江新區要圍繞建設高品質生活示范區目標,加快打造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市樣板。
要持續提升城市建設水平。聚焦城市建設升級版目標,統籌“三生”空間,做好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文章,持續提升智慧園、樞紐港、寸灘國際新城等功能,推動龍盛新城和水土新城產業能級和城市功能雙提升,推進公園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加快建設一批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加快產業園區向產業新城、城市新區轉變。
要持續提升社會保障水平。聚焦社會治理升級版目標,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服務,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全面加強就業、教育、醫療、養老、托幼、文體等領域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提高公共服務均衡化、優質化水平,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要持續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加快推進兩江新區全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深化“黨建+社會治理”“黨建+網格”等模式,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嚴懲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兩江、和諧兩江。
市委六屆二次全會提出,要在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上躍上新臺階,并強調兩江新區要強化資源配置功能、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兩江新區是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平臺,將充分發揮開放平臺引領作用,著力打造改革開放升級版。
要全面提升開放平臺能級。高標準打造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核心區,自貿試驗區核心區,拓展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功能,著力建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引領區、RCEP經貿合作先行區、綜保區協同開放示范區。高水平打造寸灘國際新城,扎實推進“船、港、城、游、購、娛”一體化協同發展。
要大力提升開放通道效能。統籌構建東西南北“四向”聯通、水鐵公空“四式”聯運、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融合的開放通道體系。著力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升內暢外聯水平;積極推動中歐班列提質增效、長江黃金水道優化提升、渝滿俄國際鐵路班列挖潛釋能,大力發展航空貨運,不斷健全多式聯運體系,提高開放通道效率。
要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做好“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文章,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推動加工貿易穩中提質,推動服務貿易穩存量、提增量,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等貿易新業態,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全流程服務,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市委六屆二次全會要求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上探索新路子,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兩江新區著力打造“百園之城”,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建設現代化新重慶注入綠色新動能。
要加快推動產業綠色發展。瞄準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方向,統籌抓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緊扣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環境治理型“四型產業”,立足兩江新區產業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做大做強一批重點產業集群。
要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緊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積極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產業,不斷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強信息技術、數字文創、新材料、環保裝備、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布局,逐步完善壯大綠色產業體系。
要提升城市低碳發展質量。深入實施“河長制”“公園長制”,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兩江四山多廊道”生態系統保護,做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