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永勝

璧山城市風貌。圖/王全超
市委六屆二次全會堅持對標對表和落實落地有機統一,緊密結合市情實際,全面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殷殷囑托;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和以一域服務全局有機統一,把全市發展放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謀篇布局,強調在國家高質量發展版圖中爭創新地位;堅持全面統籌和重點突破有機統一,“一盤棋”籌劃部署全市工作,緊盯“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子落而滿盤活”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先導性工程、明確突破性抓手。全會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的目標任務、路徑舉措、體制機制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擁抱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建設新重慶”成為重慶大地主旋律。
擊鼓催征穩馭舟,奮楫揚帆開新局。全會確定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這一主題主線,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從政治邏輯上看,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強調“開創重慶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這一主題主線,深刻體現“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重慶見行動”;從歷史邏輯上看,不論是解放之初“建設人民的生產的新重慶”,還是直轄之初“建設繁榮、富裕、文明、進步的新重慶”,每當重慶行進到關鍵節點,都會提出建設“新重慶”的奮斗目標,引領重慶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這一主題主線正當其時、正逢其勢;從實踐邏輯上看,經過直轄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不論是經濟實力、科創能力,還是民生福祉、治理水平,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具備了跨越趕超的堅實基礎,這一主題主線,契合重慶新的時代使命,鮮明響亮、振奮人心,必將凝聚起全市上下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推動建設現代化新重慶開好局、起好步。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建設現代化新重慶,需要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五個方面的重要內涵,其中之一就是“新”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展現的新氣象。組織部門使命在肩、責無旁貸,必須堅持組織路線服務保證政治路線的基本定位和高度自覺,一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六屆二次全會精神,以創新思維破題求解,以創新方法迭代升級,以創新機制保障落實,為在新時代新征程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璧山新篇章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對標對表落實市委六屆二次全會精神,最緊要最核心的是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政治“三力”。
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完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市委工作安排閉環落實機制,壓實政治責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做到“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重慶見行動,璧山見落實”。
深化創新理論武裝。實施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教育計劃,扎實開展主題教育,持續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六屆二次全會精神納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主要內容,作為主體班、專題班必修課程,作為“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員冬訓等必學內容,分專題籌辦“璧山干部大講堂”,少而精組織干部赴沿海地區考察學習,分期分批進行全覆蓋培訓,推動黨員干部更好理解把握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道理學理哲理。
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完善抓黨建帶全局工作體系,領導班子建設強化政治建設,干部選任強化政治把關,日常監督強化政治監督,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政治功能,人才工作強化政治引領、政治吸納,探索實行黨建統領問題管控,形成以黨建工作統領問題解決、以問題解決推進黨建工作的良性循環。
推進現代化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我們要扭住堪當重任這個關鍵,以組織賦能激發干部動能、以組織作為促進干部敢為。
鮮明導向讓敢為有動力。把對黨忠誠、業務精通、作風優良、講擔當重擔當、敢斗爭善斗爭作為培養選拔干部的重要標尺,大力選用把握新發展階段有認識、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定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有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有業績的干部,貫通回訪調研、督查考核等結果,健全領導班子運行評估和群眾口碑評價機制,配優建強領導現代化建設的一線指揮部、戰斗部。
嚴管厚愛讓敢為有底氣。遞進培養優秀年輕干部,實施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提升計劃,選派精兵強將到招商引資、項目攻堅、鄉村振興等“急難險重”一線摔打磨煉,加強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建立爭先創優賽馬比拼機制,構建年度考核統攬、專項考核比拼、立標對標貫穿的考核指標體系,季度評比“猛虎獎”“蝸牛獎”,綜合運用晉職晉級、能上能下、容錯糾錯等舉措,全方位激勵干部干事創業。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各項決策部署才能一貫到底、末端見效。我們要保持大抓基層、抓實基礎的強勁勢頭,實施“基層組織建設攻堅年”行動,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服務中心大局。深入實施“六項行動”和“紅巖先鋒工程”,著眼城市、農村“一體兩面”協同推進,示范化建設“振興驛站”、體系化布局“暖心驛站”、差異化打造“紅色車間”,積極培育市級、區級、鎮級基層黨建示范點,讓黨旗始終在一線高高飄揚。
爭創特色亮點。以改革求變助推出新出彩,以惠民有感校驗成色成效,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把黨組織嵌入城市小區、農村院壩,借力數字化變革,推行線上線下相融合的“三級院壩會”,推動黨員干部“進千家萬戶門、解急難愁盼事”,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制度化復盤典型問題案例,常態化開展最佳實踐分析,提煉總結特色亮點、經驗做法,形成有“影響力”和“辨識度”的“璧山名片”。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第一資源。我們要堅持系統化新觀念、把握現代化新內涵,全鏈條構筑人才“引育用留”強磁場。
建機制強支持。構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工作機制,適時開展人才政策階段評估,動態優化激勵措施,精準對接全區四大產業集群、十大項目集群等需求,“一人一企一策”定向支持招引“高精尖缺”人才。
創品牌重培育。做靚“璧玉計劃”品牌,辦好“璧玉·英杰薈”等活動,推動人才品牌與人才活動同頻共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廣“雙基地”“雙師型”聯合培養模式,“訂單式”培養專項人才。
優服務聚人心。升級推出高層次人才分類標準2.0,高品質配置復合式人才社區,推行“人才管家”靶向服務,提供子女入學、養老托育等5項核心基礎服務及交通出行、政務服務等N項動態服務,營造尊才愛才惜才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