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伍東"/>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記者別致
2022年盛夏時節,坐落在九重山山坳的城口縣周溪鄉涼風村內,風裹挾著暑氣輕輕拂過田野,已經有一米多高的中藥材云木香隨風搖曳,綠油油的葉片掩映間,暗紫色的小花已悄悄從花苞中探出了頭。
正值中藥材生長的關鍵時期,涼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伍東很是忙碌。一方面,他要進行統計,預估村子下半年的增收情況;另一方面,他要指導督促村民做好對中藥材的施肥和病蟲害防治工作。
從曾經的市級貧困村,到如今47戶172名貧困群眾全部穩定脫貧,伍東欣慰地說:“帶領鄉親們實現增收致富,是我們黨員的本分。”
曾經,在九重山兩面山坡之間,夾著這樣一個小山村——用當地村民的話來形容這里的生活就是“地種三大坨、上山挖中藥、出門做苦活”。
這就是地處深山,平均海拔高達1700米的涼風村。
由于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薄弱,涼風村產業發展十分滯后。大多數村民就在村里種植玉米、土豆等作物,沒有多少收入,一年到頭就圖個溫飽,第二年又周而復始。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創業。

伍東(右)走訪農戶
2005年,中專畢業的伍東也加入了涼風村“外出務工潮”。到2016年,頗有經濟頭腦的他已經在湖南長沙紅紅火火地經營起兩家手機店,年純收入達10余萬元。
然而,身在大城市的伍東,心里始終記掛著老家那個小山村。他感受到家鄉和大城市之間的巨大差距,也為家鄉的優質資源“走不出去”而憂心忡忡。“我那會兒特別希望有個機會,能將我們山區和大城市聯系起來。”伍東回憶說。
2016年,是涼風村“兩委”的換屆之年,村“兩委”班子亟需補充新鮮血液。
適逢周溪鄉實施返鄉人才回引計劃,受鄉干部動員,伍東決定轉讓店面,回村參與家鄉建設。
“村里雖然基礎設施差一些,但是生態好,竹筍、中藥材等產業都有一定基礎,我覺得可以帶著鄉親們一起干點實事。”每天,伍東都會在村里走訪摸底,認真分析涼風村的發展方向。
很快,伍東心中有了數。從提升村民內生動力,到發展支柱產業、拓寬銷路,再到壯大村干部隊伍,涼風村的發展藍圖在伍東腦海中迅速構建起來。
“一個村要發展,必須要有支柱產業,這樣才能穩定民心,靠山吃山是行不通的。”伍東打定主意。
木竹筍和以云木香、大黃、獨活為代表的中藥材都是適合高海拔地區生長的經濟作物,經濟價值較高。伍東決定以木竹筍和中藥材作為全村的支柱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
萬事開頭難。說服村民成為擺在伍東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我們跟著你干,萬一虧了怎么辦?”對于村民的顧慮,伍東很是理解,他給村民算起了經濟賬:“種竹子除了能賣錢,還能享受國家退耕還林的補貼。每種一畝竹子可享受1500元補貼,全村戶均退耕還林6畝,加上竹筍收入,每戶便可增收上萬元。”
“但竹筍不一定有買家,到時候賣不出價錢,不就砸手里了。”為了消除村民的這一顧慮,伍東提著幾包優質竹筍,跑遍周邊區縣去“叫賣”。他發現,如果繞過中間商,直接讓企業從村民手里收購竹筍,賣價能提高不少。很快,在伍東等人的奔走下,這些純天然高品質的竹筍銷路被打開了,每公斤價格也上漲了20元左右。
經此一事,伍東得到了村民的信任。2019年,涼風村117戶村民全部加入城口縣周溪鄉涼風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實現了股份全覆蓋,在2020年整村達到脫貧標準。“2019年底,我們有10萬元左右的利潤,到2021年,利潤已經接近50萬元了。”對于涼風村如今良好的發展態勢,伍東興奮不已。
而今,涼風村內,2萬畝竹林郁郁蔥蔥,中藥材種植規模達到1600余畝,2021年總產值超過200萬元。“接下來,我們還打算和周邊村莊結成利益聯結體,共同發展產業。”在伍東的帶領下,村民們的錢包鼓起來了,涼風村鄉村振興的前景越發光明。
“羅叔叔,在曬苞谷啊?今年的收成看起可以喲!”沿著公路走進涼風村,映入眼簾的第一戶是一棟磚混結構的小平房。看見村民羅元義正在院壩里曬玉米,伍東親熱地和他打起招呼。
走在公路上,兩側是綠意盎然的田地,一棟棟平整的房屋點綴其間。眼前這番井然有序的景象,讓伍東感慨不已。
原來,這種磚混結構的房屋過去在涼風村并不常見,大部分村民散居在村子內,住著搖搖欲墜的茅草房、土坯房,存在安全隱患。
“當時那些房子一眼看去都是斜的,但村民們還是不想換,說是祖輩留下來的房子,已經住習慣了。”伍東說。
本著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伍東帶領工作隊挨家挨戶走訪,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房子可以就在老宅基地上修,也可以讓工作隊來幫忙選新址;自己只需要出一部分錢,剩下的由國家補貼;其他村早就修起了新房子,村子看起來整潔又漂亮……
“村民都是很講道理的,只要你把道理說通了,讓他們明白這是一件大好事,那就好辦了。”伍東說。很快,從連連擺手到頻頻點頭,大部分村民都同意了修建新房的計劃。
羅元義家是最后一戶同意修建新房的。盡管這位七旬老人的老房子離最近的公路也要步行20分鐘,繁重的農活全靠他和殘疾的妻子肩挑背磨,但他就是不同意修新房。
“我們告訴他,住在山上,子女回鄉看望他不方便,而且子女也不忍心見到他背著這么重的東西爬坡上坎。”伍東等人針對羅元義家的實際情況給他做思想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羅元義最終同意修建新房。
“我們給他選在了村口第一家,他個人的勞動力成本減少了許多,兩個老人靠自己的勞動,年均收入有兩萬多元,現在日子越過越紅火。”伍東欣慰地說,住進新房子,改善了居住環境,村民的精氣神都提升了不少。
除了住房安全問題,涼風村用水難的問題是橫亙在伍東心里的又一道傷痕。
涼風村屬于缺水的高山地區,夏季炎熱時,一旦連晴半月左右,小河溝就干涸了,而到了冬季,一旦遭遇霜凍天氣,自來水管就會結冰,村民們只能通過摩托車、牛拉車,甚至是人力背的方式去低處取水。
“這是涼風村以前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水太珍貴了,很多村民會拿洗了臉的水來洗腳,洗了腳也舍不得直接倒,還要拿去澆田地。”伍東很是唏噓。
從2018年起,伍東就盤算起尋找新水源、修建新飲水池。
“盡管我們分了工作組,還動員村民一起找,但找水源這件事仍是非常不易,大家都沒有十足把握。”伍東說,剛開始,找到的水源位置太低,不便于引水,他們便往人跡罕至的高山深處去找。
就這樣,抱著必勝的決心,最終,伍東等人在距離村委會約8公里、海拔2060米的深山老林“二邊花”找到了一處水源。
經過專家勘察確認后,2019年,涼風村新建起80立方米的人飲水池。此外,伍東等人還給每家訂制了大儲水桶,以便在霜凍天氣到來前,提前存夠水。
村民羅建清家通水時,興奮不已的他購入了一臺熱水器,痛快地洗了個澡。
山間甘泉浸潤的不僅僅是村民的身體,還有他們的心田。
在伍東看來,解決好老百姓一個個“急難愁盼”問題,是他作為黨員不可推卸的責任,村民們日益增長的幸福感,讓他感到無比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