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偉

1.飲食結構不合理。結直腸癌其實是一種“富貴病”。結直腸癌的發病原因大多都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結構不合理有關,可以說飲食問題是導致結直腸癌發病的最大的一個原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逐漸發生變化,很多人養成了脂肪、肉蛋類物攝取過多,膳食纖維類食物攝取過少,紅肉(即在烹飪前呈現出紅色的肉,如豬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動物的肉都是紅肉)和加工肉攝入過多,飲酒、吸煙及肥胖、運動量過少等不良生活習慣。大量的研究證實,每天飲酒45克,大腸癌風險可較正常人增加至1.41倍,吸煙提高大腸癌風險1.2倍,肥胖者患大腸癌概率是正常體重人的1.45倍。這些不良生活習慣習慣會妨礙我們腸胃的蠕動,從而促進體內毒素的堆積與吸收,有可能會引發結直腸癌。
2.遺傳因素所導致。遺傳因素也是引起結直腸癌的主要發病原因之一。資料顯示,大約有1/3的結直腸癌與遺傳因素有關。結直腸癌的遺傳與APC的抑癌基因發生了突變有關,APC的抑癌基因發生突變的病人,腸道會長許多息肉,從腺瘤性息肉發展成早期腸癌,大約需要8~ 10年。一般來說,息肉越大,惡變概率越高。還有一種非息肉性的家族遺傳性結腸癌,其發病原因是與人類遺傳物質核酸修復基因的失活有關。我們知道,人的一生中會接觸很多致癌物質,這些致癌物會導致核酸的損傷,但由于人體有強大的修復功能,正常人是可以修復的,但這類病人受到致癌物打擊過后是不能修復的。有資料顯示,直系親屬[即和自己有直接血緣關系或婚姻關系的人,如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及其配偶]中有大腸癌病人者,患大腸癌的危險性就會比普通人高3~4倍,而且這類癌癥的發生與生活習慣的關系不大。
3.慢性大腸炎癥導致。統計調查顯示,患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人發生結直腸癌的概率會高出正常人10倍之多,而其中出血性潰瘍性結直腸炎發生惡化的風險性會更大一些。如果是病程超過了10年的患者,將會有50%的概率發展成為癌癥。
4.環境因素所導致。環境因素的改變也會很容易引起結直腸癌的發生。隨著如今生活的日益現代化與工業化發展,房內的裝修、廢氣的污染、農藥的濫用等因素都會逐步導致我們人體免疫能力的降低,這也屬于比較常見的結直腸癌發病病因。
俗話說“防患于未然”,對于結直腸癌的預防至關重要,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大腸癌的預防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減少大腸癌的發生,二是早期發現大腸癌,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預防。
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減肥、控制自己的體重,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的。同時要保持良好的大便習慣,避免便秘。做到每天排一次大便,減少大便在體內停留的時間,也可以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生。
2.飲食預防。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項40萬人參加的飲食與癌癥的大型調查結果顯示,高纖維飲食能有效減低患癌癥危險的40%,特別是結腸癌及直腸癌。因此,要減少精細食物的攝入,多吃粗纖維食物,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入,多吃水果、蔬菜,是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的。
3.增加運動?,F代人的運動減少,腸道的蠕動變慢,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生。規律運動可以降低24%的大腸癌風險。每天從事30分鐘的有氧運動,就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腸道息肉轉變成大腸癌。
4.做好健康體檢。大腸癌篩查手段最簡單而且便宜的大便隱血實驗和直腸指診,尤其是直腸指診,可以發現大多數的直腸癌。但遺憾的是,很多人在體檢時都不愿意做,略過了這項檢查。我國著名的外科專家裘法祖院士在談到直腸指診的意義時說:“外科醫生要做直腸指診,寧愿沾污了自己的手,也不要沾污自己的名聲。”充分說明了直腸指診的重要性。另外,我們提倡40歲前做一次腸鏡檢查,徹底了解自己的腸道,發現潛在的病變,提早處理,避免發展到癌變。
5.注意身體的求救信號。盡管大腸癌的發生比較隱匿,不容易發現,但也會露出蛛絲馬跡,只要我們重視人體發出的求救信號,就可能早期發現大腸癌,及時治療就可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當人體出現消瘦、腹痛、腹脹、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大便呈膿血便或血便時,就應該警惕是否得了大腸癌,應該到醫院就診。
當人體出現腹部包塊和腸梗阻的表現時,則是晚期腫瘤的表現了。

1.結直腸腺瘤。屬于結直腸息肉的一種類型,大腸腺瘤與結腸癌有密切關系,大約90%以上的腸癌源于結直腸腺瘤性息肉。其癌變過程為腺瘤一原位癌一浸潤癌,全過程一般需數年,緩慢者約需10年,快速者2年以內即可癌變。結直腸腺瘤的早期治療是預防結直腸癌發生的重要措施。因此,一旦發生結直腸腺瘤應盡早切除,用最小的代價阻斷其癌變進程。
目前隨著內鏡治療技術的發展不斷提高和普及,大部分結直腸腺瘤樣息肉不需要開腹手術,可經內鏡完整地予以摘除,病人痛苦小,并發癥少,費用較低,可以同時對多枚息肉進行切除,并可收集切除的樣本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
2.炎癥性腸病。炎癥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病。研究表明,炎癥性腸病并發大腸癌的概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癌變的發生率約為5%;若病程超過10年,癌變的發生率則高達20%。因此,歐美國家特將此病視為癌前狀態。早期治療炎癥性病變,定期復查隨訪結腸鏡,是預防結腸癌的重要措施。
3.大腸慢性炎癥。血吸蟲病、阿米巴腸病患者發生大腸癌的概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但癌變機制不十分清楚。血吸蟲病并發大腸癌具有分化程度較好、惡性度低、發病年齡較早等特點。因此,對大腸慢性炎癥及血吸蟲病應盡早徹底治療,以防大腸癌的發生。
總之,結腸癌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癥,只需要管好嘴,勤動腿,做好及時篩查,就可以有效控制和預防結腸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