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國家對綠色發展高度關注,風光等清潔可再生能源產業進一步鞏固其領先地位,成熟高效的清潔能源裝備和技術在全球范圍內以較快速度推廣應用。中國將從目前的世界碳排放大戶,引領全球新一輪能源結構變革,為全球的低碳發展作出獨特貢獻。
歷經24年發展的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風科技”),親歷了中國可再生能源事業的蓬勃發展,見證了中國風電從最初步履蹣跚到如今的自主自強。從最初借助國際合作才能建成風電場項目,到2007年國內風電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首次超過外資;2010年,中國新增和累計裝機量首次超過美國,從此開始連續12年穩居世界第一;2021年,中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更是突破3億千瓦大關,風電裝機量占全國電源總裝機量的13.9%,占全球風電裝機的40%。金風科技用“中國速度”創造了風電崛起“神話”。
聚焦風電主業穩健發展
金風科技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一張“白紙”開始,想方設法引進、消化和吸收發達國家的風電技術,到承擔科技部“九五”科技攻關600千瓦風機國產化研制,并完成了第一臺國產風機并網發電,再到實現了幾乎所有重要部件走上了國產化的快速發展之路。
尤其是2012年以來,金風科技更是牢牢把握住了綠色發展、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機遇,將最新的材料、工藝、試驗及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風電融合創新。目前,金風科技深度聚焦能源開發、能源裝備、能源服務、能源應用四大領域,形成了一個涵蓋風電開發建設、設備制造、技術研發、檢測認證、配套服務的完整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鏈。
目前,金風科技擁有風機制造、風電服務、風電場投資與開發三大主營業務以及水務等其他業務,公司憑借在研發、制造風機及建設風電場所取得的豐富經驗,不僅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風機產品,還開發出包括風電服務及風電場投資與開發的整體解決方案,能滿足客戶在風電行業價值鏈多個環節的需要。
金風科技已連續十一年排名中國風電整機制造商市場第一,連續七年排名全球風電整機制造商市場前三。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同時,金風科技積極拓展全球風電市場,發展足跡已遍布全球六大洲。截至2022年中期,公司全球累計裝機超過89GW,超過4.5萬臺風機運行于全球34個國家,年發電量近2000億千瓦時,相對于火電,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6億噸。
科研創新引領風電技術變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金風科技24年的發展歷程,也是公司堅持科技創新、保持技術領先的創新歷程。公司積極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構建企業創新平臺,開展重大領域協同創新,引領可再生能源技術,成功完成了從引進跟隨向自主創新的轉變。
目前,金風科技已具備大兆瓦級風電整機及關鍵核心大部件自主研發制造能力。公司擁有自主直驅永磁技術多平臺智能風機,及全新一代中速永磁智能風機,“直驅永磁+中速永磁”的技術路線使金風科技可響應市場復雜多樣的需求,覆蓋更廣泛、更多元的使用場景。
2022年以來,金風科技加快智能風機的技術創新。5月,金風科技全新一代中速永磁平臺產品GWH191-4.X機型首臺樣機在甘肅瓜州柳園穩定運行;6月,公司完成了大唐白玉山擴容風電項目中速永磁機組批量吊裝并網,同月,公司全球首臺永磁直驅低頻風電機組在浙江臺州大陳島成功并網發電;11月,金風科技與三峽集團合作研發的GWH252-16MW海上風電機組國家重點項目成功下線,這臺機組再度刷新全球最大單機容量、全球最大葉輪直徑、單位兆瓦最輕重量紀錄,成功攻克了超長柔性葉片、大型主軸軸承國產化、超大容量發電機小型化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
在大容量機組方面,金風科技不斷推陳出新,在長葉片、高塔架應用等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另一方面,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應用不斷涌現,例如碳纖維、滑動軸承、智能控制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數字化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全產業鏈,使金風科技的制造水平和能力都在不斷提高。
在數字化技術引領下,金風科技的智能風機機組可實現7×24小時安全運行與動態健康管理;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整機仿真軟件可有效支撐大葉輪、長葉片、高塔架風電機組的仿真設計;金風歷時8年自主研發的風資源評估分析系統“風匠”,適用于“雙碳”時代下風光大基地和多能互補項目等項目戰略布局,徹底改變了我國風電開發的節奏。
借助數字化平臺,金風科技建設了全球技術水平領先、設備先進、研發和實驗能力一流的世界級風電實驗室,構建了數字化風電場整體解決方案;通過數字化技術,公司構建源網荷儲各環節間協調互動,幫助新型電力系統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預測和可控制性。
金風科技這一系列技術成果,不僅使公司風電機組產品具備更高的可靠性、場景適應性更強,以及電網友好、低損耗、低噪音等諸多技術優點,在同等容量機組中風能轉化效率最高。同時,金風科技風電技術也引領著我國大兆瓦風電機組關鍵核心技術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綠色低碳踐行新發展理念
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下,我國可再生能源加快步入躍升發展新階段。幫助各地區、各領域、各行業達成減排降碳目標任務,加快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也成為金風科技作為全球可信賴的清潔能源戰略合作伙伴的新時代使命。
金風科技將“為人類奉獻碧水藍天,給未來留下更多資源”的使命融入公司綠色環保運營、可持續風電產業鏈、公平健康工作環境與和諧社區關系等領域,以綠色低碳為特色踐行新發展理念。
金風科技風電機組在不斷刷新紀錄的同時,在節能減排、并網友好、低碳屬性等方面也表現出了卓越的性能。公司分別在2020年和2022年邀請瑞典環境科學院對金風科技的5款風電機組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金風的風機在20年的全生命周期里,每度電對應的二氧化碳排放基本在6克左右,不到火電的1%。
在綠色環保運營中,金風科技通過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實施能效提升、提高綠色能源使用等措施,公司多家工廠通過了綠色工廠認證,我們還在新疆達坂城、哈密等地建設了數字化、智能化零碳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不僅如此,公司還致力于打造可持續的風電產業鏈。早在2016年,金風科技率先在行業內發起“綠色供應鏈”項目,提升供應鏈的整體綠色水平。公司提出,到2025年,實現主要供應商生產金風產品綠色電力使用比例達到100%。
在零碳園區方面,公司位于北京的辦公園區通過風光等多種可再生能源互補、源網荷儲一體化管理,利用4.8MW分散式風電、1.3MW分布式光伏和鋰電池、超級電容等多種儲能形式,實現清潔電力使用比例達50%,并通過碳補償,獲得北京綠色交易所頒發的中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園區證書,構建了智慧的零碳解決方案。
目前,金風科技的零碳解決方案已涵蓋并擴充到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港航物流、鋼鐵冶煉、石油石化、養殖農業等不同場景,幫助全社會實現低碳綠色發展,致力于社會面零碳生態圈的建設。同時金風攜手林清軒,打造“碳中和”工廠及科研中心;攜手海墾熱作產業集團,打造“零碳”咖啡;幫助上海太古里“向綠工坊”成為星巴克全球首家綠色環保實驗店;為斯凱孚、福耀集團、河南永續、百川集團等企業提供全方位低碳園區與綠色供應鏈解決方案等。
在深耕清潔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的同時,金風科技將可持續發展相關要求融入公司戰略、經營管理和業務流程,致力于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環境生態、科技研發創新、保護員工權益、助力行業進步、增進社區福祉、支持青年發展等工作,以此獲得更均衡、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成果與影響力。
營造公平健康的工作環境與和諧社區關系是金風科技在治理結構上重點打造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之一。公司在內部塑造了多元、平等、包容的公平健康工作環境,在保障員工各項權益的基礎上,金風科技在內部創建并形成健康文化。公司相信,體育和文化活動在平衡員工工作和生活的同時,也能豐富精神世界,增加員工幸福感,幫助員工以更加飽滿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
在和諧社區關系方面,公司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并結合自身的業務優勢,在促進風電場周邊社區發展、支持教育和促進公共健康方面,開展了豐富的公益實踐活動。同時,公司成立北京金風公益基金會,更加系統、專業地開展公益活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金風科技的綠色低碳實踐充分證明,風電與產業融合、風電與城市融合前景廣闊,“風電+”有廣闊的市場。風電與裝備制造園區、港航物流、石油加工、制氫、現代制造業等行業的融合大有可為,如能解決占全國碳排量約70%的工業和約10%的交通運輸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問題,就解決了全社會綠色轉型的最主要矛盾。
構建誠實守信、合規經營的治理體系
作為深交所、聯交所兩地上市公司,借力資本市場,金風科技治理結構得到進一步完善。“誠實守信、合規經營”是金風科技恪守的發展理念,公司弘揚廉潔自律的企業文化,切實履行上市公司義務,持續完善合規管理體系,逐步形成了穩定的風險管理架構。同時,公司保證兩地投資者及時充分了解公司運營情況和業務發展信息,與投資者共享發展成果。
金風科技始終兼顧企業經濟價值的創造和社會價值的實現。公司關注投資者長期、持續的收益和回報,通過穩健經營和科學管理,不斷提升盈利能力,努力以良好的經營業績回報投資者,并采取多種措施,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持續為股東和社會創造價值。自2007年A股上市后,金風科技現金分紅累計金額已超過100億元。近三年,公司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占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比例達115.6%。
高質量綠色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金風科技將誠信合規經營與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高度統一,實現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和綜合能源服務三大業務場景快速穩步增長。同時,公司整合全球資源和機會,在風電“卡脖子”技術、新材料及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實現突破性攻關,持續引領帶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及產業鏈均衡發展,在推動能源轉型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比翼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