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靖 郭名勇 崔 越 王偉毅 杜劍峰 范海燕
(1.河北省科技企業孵化協會,河北 石家莊 050022;2.唐山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河北 唐山 063020;3.天津國科火炬企業孵化器研究中心 ,天津 300192;4.邯鄲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河北 邯鄲 056107)
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是科技企業孵化器在開展孵化服務過程中為企業開展檢索、實驗、測試、試制、中試等活動提供設備、儀器、場地、咨詢、認證和技術指導等專業性服務的資源平臺。建好用好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有助于幫助企業規避技術風險、降低創業成本、縮短項目研發周期和提高成果轉化效率、促進產學研用結合[1]。科技企業孵化器建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既是滿足在孵企業對共性技術服務的特殊需求、更好服務科技型企業創新創業的需要,也是科技企業孵化器區別于其他創業就業載體的重要標志之一,對提高孵化器專業服務能力、優化區域創新創業生態具有重要意義。
為在孵企業提供滿足其研究開發、產品試制、檢驗檢測、小試中試等需求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是專業孵化器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必備條件和基礎能力。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管理辦法和服務規范明確了專業孵化器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要求。科技部出臺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辦法》和河北省科技廳制定的《河北省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和眾創空間備案管理辦法》,均將“擁有可自主支配的公共服務平臺,能夠提供研究開發、檢驗檢測、小試中試等專業技術服務”作為認定國家級和省級專業孵化器的必備條件之一[2]。《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規范》針對孵化器的場地及設施設備服務保障方面提出:“為特定產業技術領域的在孵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專業孵化器,應向在孵企業提供滿足其研究開發、產品試制、檢驗檢測、小試中試等需求的專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3]我國“十四五”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發展方向決定了專業孵化器必將大有作為,專業孵化器承載的產業孵化服務功能要求載體自身必須圍繞孵化器專注的技術領域打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努力提高專業技術服務能力,促進孵化器高質量發展。
2020年,河北省有106家孵化器對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投入了資金,所建平臺類型涉及電子信息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新藥研發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工業設計服務平臺、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等各地孵化器專注的技術領域和當地特色產業領域。這些服務平臺主要建設在國家級和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以及國家大學科技園中,為促進科技型企業成長壯大發揮了積極作用。國家級孵化器成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的重要力量。當年共有29個國家級孵化器為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投入資金,占全省孵化器該項資金投入總額的53.2%,通過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實現的服務收入額,占全省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總收入的56.9%。
與在孵企業對公共技術服務的巨大需求和孵化器提升服務能力的現實需要相比,河北省孵化器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質量和服務水平還滯后于全省孵化器快速發展的要求。據統計,2020年全省孵化器中對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投入了資金的孵化器占比為37.6%,擁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服務收入的孵化器占比為18.4%。一些地市孵化器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與服務中存在的資金投入不足、平臺數量少、技術層次低、服務功能弱、服務收入比例低、產學研共建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影響了平臺功能的發揮,制約了孵化器專業化服務能力的提升。
加強專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是促進孵化器專業化升級的重要保證。推進孵化器高質量發展,必須充分認識加強專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的重要性,把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納入孵化器建設發展總體戰略,整合調動各方面資源力量,努力打造有內涵、能服務、效率高、績效優的平臺服務體系,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善、服務優良的專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管理格局。
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作為孵化器服務創業企業的重要技術手段,為解決企業的共性技術問題和滿足企業的個性服務需求,集成了包括專業儀器設備、專業實驗室、試驗場地等硬件設備設施和技術、信息、管理、市場等軟件要素在內的孵化服務資源。從河北省孵化器現有技術服務平臺的構成分類看,單純從平臺的投資額上區分大致包括以下兩方面的類型:
一是“重資產”類的硬件設備設施平臺。這類平臺的一次性投入相對較高,且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和運維保障能力。如提供研究開發、產品試制、檢驗檢測、小試中試等專業技術服務的專門類產品研發平臺、專業檢驗檢測服務平臺、專業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實驗試制操作平臺等。
二是“輕資產”類的軟件專業資源平臺。這類平臺初始建設時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多數運營機構能夠承受,能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快速形成服務能力。如提供技術、信息、管理、市場等專業技術服務,突出線上線下相結合,以“互聯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代表的園區孵化服務管理平臺、人才招聘服務平臺、創業培訓輔導服務平臺等。
遵循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協作、市場化運作的建設原則,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河北省孵化器專業服務平臺建設已初步形成政府支持模式、孵化器自建模式、合作共建模式三類。
政府支持模式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區、國家高新區中的創業服務中心、部分國家級專業孵化器和國家大學科技園中建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這類服務平臺通常承擔區域重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功能,政府主導支持建設并給予一定的項目建設和運營資金支持。孵化器通過承擔服務平臺的建設和運營,有效提升載體專業化服務能力,促進在孵企業加快成長,吸引優質雙創資源向孵化器及本地聚集。
孵化器自建模式主要存在于省級以上孵化器和專業孵化器中,孵化器為滿足專業領域在孵企業的服務需求和完善孵化服務體系的需要,根據孵化器運營主體自身條件和能力建設的技術服務平臺。平臺投入的建設資金在孵化器可承受范圍之內,主要面向在孵企業和產業鏈相關聯的其它企業及用戶,重點針對常規孵化服務無法單獨解決的專業性不太強的共性技術問題。隨著平臺服務功能的完善,平臺服務收入構成孵化器服務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是孵化器與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和相關服務機構,通過對資金、技術、設備、人才資源的組合,發揮各自所長,多方參與建設,有效彌補孵化器和區域創新資源的不足,形成具有較高專業服務水平、技術支撐能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專業服務平臺。這類平臺成為促進區域科技資源加速流動、集聚的重要載體。
以上不同的平臺建設模式,共同組成河北省孵化器建設專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有效渠道,最終在區域中形成差異化、功能互補、層次多樣的專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供給格局,為促進企業創新創業、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技術平臺支撐。孵化器在推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過程中,應遵循“共享、公益、實用、創新、開放”的建設理念[4],根據專業化孵化需求,結合孵化器資源稟賦和當地科技孵化資源分布情況,探索一條適合孵化器自身發展道路的平臺建設方法和路徑。
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是對孵化器專業資源整合能力、技術人才培養能力、資金實力的綜合考驗。孵化器必須圍繞提高技術平臺的建設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大人財物資源的投入和保障力度,持續改進平臺服務功能、完善管理制度、加強人才保障、優化服務體系、提高開放共享水平。
聚焦企業需求完善平臺功能。入駐孵化器的初創企業對專業技術服務的需求通常具有“短、平、快”的特性,即要求獲取服務的方式渠道簡單便捷、服務成本平價實惠、服務響應和解決問題快速及時。根據企業的服務需求,孵化器建立的可自主支配的專業技術平臺應相應具備“專、新、特”的特點和功能,即立足專業領域、創新運營模式、滿足特殊需求,切實為企業提供研究開發、檢驗檢測、小試中試等特定專業技術服務,避免平臺建設與企業需求脫節。
完善平臺管理制度。結合平臺自身特點,建立完善與平臺建設發展目標、運營理念、服務流程、工作職責、決策機制、服務評價等相關的管理制度,做到平臺的服務內容、流程、標準、收費和時間等向用戶公開,促進平臺的管理服務水平和運營效能同步提升。
培養專業人才隊伍。要把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作為平臺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優化人才結構,加強業務培訓,建立激勵機制,逐步提高具備相應的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背景的專業服務人員的比例。同時,要結合平臺的功能和性質,積極取得相應的專業資質認證,增強服務的可靠性和權威性。
推進服務體系升級。在平臺建設運營中重視打造特色服務模塊,為在孵企業和區域內同行業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從基礎技術研究、項目開發,到專業設備儀器的共享,以及項目合作、服務外包、供應鏈協作等集成化服務,降低平臺運維和使用成本,促進形成孵化器更加成熟的專業技術服務體系。
提高開放共享水平。打造“互聯網+平臺”的服務優勢,加強產學研合作,適時維護和更新儀器設備和設施,努力拓展孵化器服務平臺的服務內容和服務范圍,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突破孵化器建設的服務平臺在服務功能、使用范圍、受益面、服務水平和運營績效方面的局限性,挖掘區域內孵化器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的潛能,促進孵化器服務平臺由“孵化器平臺”向“區域性平臺”和“產業平臺”的升級發展。
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和相關部門在其中的引導支持和管理服務作用不可缺失。要在營造平臺發展生態、優化平臺建設布局、完善平臺激勵機制等方面統籌謀劃,加強協調,構建完善適合省情、具有河北特色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公共管理體系。
以促進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為目標,加快國家級、省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依托各級、各類創新平臺,建設完善全省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管理體系。結合河北雙創資源分布特點,積極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型、專業資本集聚型、科技資源支撐型、高端人才引領型等特色載體[5]。
強化高新區公共服務支撐,加大高新區建設公共技術研發服務平臺力度。優化創新平臺體系,推進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6],打造從產業成長原始創新服務平臺、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綜合服務平臺、產業人才交流與投資服務平臺等系列專業性、區域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創業團隊、初創企業提供一體化、全鏈條服務。借助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孵化載體,開展技術交流、技術論壇、人才培訓、項目路演、市場推廣、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等孵化服務,構建以技術服務平臺為紐帶的產業孵化服務生態體系。
依托產業集聚明顯、要素集中度高、專業化服務能力強的高新區、產業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專業性科技服務機構建設一批面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技術平臺。發揮石家莊科技大市場、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北京大學邯鄲創新研究院等區域功能性載體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技術和服務優勢,建設從中心城市向廣大縣域輻射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網絡體系。發揮“河北省科技企業孵化管理平臺”和各地市業已成熟的地區孵化服務管理平臺的輻射帶動作用,優化平臺服務功能,拓展服務內容,提高專業化層次,深化“互聯網+孵化”服務能力。
布局建設企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完善現有產業技術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功能,引入創意設計、技術研發、技術評價、技術交易、知識產權、人才培訓、標準咨詢等專業化服務[7]。分層級打造孵化器行業省級、市級核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促進河北省孵化器專業化發展提供平臺體系支撐。
推進以提升專業孵化能力為核心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項目申報與評定工作,鼓勵孵化器依托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相關成果參與科技創新孵化器專項申報,在專業服務平臺建設中推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激發各類孵化器運營主體參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的積極性。打通科技企業孵化器與區域創新平臺資源共享互通的渠道,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內符合條件的專業技術平臺加入河北省大型科研儀器設備資源開放共享服務平臺。鼓勵符合條件的孵化機構積極申報科技創新券服務提供工作,發揮科技創新券在京津冀三地互認互通的功能[8],吸引更多的項目和成果在河北落地孵化轉化。結合孵化器等級認定和績效評價對各類平臺建設進行統籌支持和幫扶,引導激勵各類平臺實現開放共享,提高市場化、專業化運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