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京山市實施“一袋米”工程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郭 寧 楊立新 高祥斌
(1.京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湖北 京山 431800;2.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湖北 武漢430071)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各地以資源稟賦和獨特的歷史文化為基礎,實施產業興村強市行動,培育農業產業強鎮,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京山地處江漢平原與鄂北大洪山余脈崗地之間的過渡地帶,境內山清水碧,物產豐富,地理、氣候條件獨特,生態環境優良,素有“鄂中綠寶石”的美稱。多年來,京山注重發展生態農業,是“中國農谷”的核心區域,是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市),湖北省優質稻生產示范縣(市)和“一袋米”工程實施重點縣(市)。為推進優質稻產業向規模化、優質化、品牌化方向發展,京山市充分利用“京山橋米”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品牌優勢,以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湖北國寶橋米有限公司為龍頭,多措并舉加快優質稻產業發展,著力打造京山農業第一航母,努力建成全國有影響力的橋米產業集群,促進優質稻生產穩步發展,旨在通過“一袋米”,帶動一個產業、推動鄉村振興。
京山市現轄15個鎮(街道),357個行政村,總人口62.6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5.05萬人。全市版圖面積3520 km2,常用耕地面積157.2萬畝,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10萬畝以上,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6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65萬噸左右。京山素有“橋米之鄉”的美譽,據《京山縣志》記載,明嘉靖年間橋米就被作為覲獻皇帝的貢米,至今已有400余年的歷史。京山橋米最古老的原生稻種是“洋西早”,高稈,易倒伏,生育期長,產量極低,出米率也不高,但品質非同一般。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京山成功選育出優質稻種“鑒真二號”之后,京山橋米產業迅速發展,畝產提升至千斤,水稻種植比較效益大幅度提高,并以“皇族品質”在南方大米市場刮起了一股“京山旋風”。2000年,優質稻種植面積約占全縣水稻種植面積的50%,被確定為湖北省優質稻生產示范縣(市)。進入21世紀以來,京山落實湖北省委、省政府“一袋米”工程和荊門市“五個一”實施機遇,以國寶橋米公司為龍頭,大力開展基地建設、企業培育、品牌保護、利益聯結機制以及產業融合發展,在提升糧食全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增強糧食產業鏈掌握能力上探索有效路徑。
一是夯實育種底盤。在孫橋、石龍、羅店三鎮建有橋米良種繁育基地2500畝;利用“三圃”法,在海南建有橋米3個品種(鑒真2號、鄂中5號、洋西早)提純復壯基地;在石龍開展了100個株行圃、35個株系圃原種生產、進行30個材料抗性試驗(抗飛虱、抗稻瘟病)、24個優質稻品種篩選試驗。二是夯實原料底盤。重點打造京山橋米高端原料糧生產基地30萬畝(“洋西早”1萬畝,鑒真二號7萬畝,鄂中5號22萬畝),并在湖北省農科院、湖北省農技推廣總站的主持下,開展了“再生稻生產”“水稻三優”“優質稻+小麥”共生綠色高效模式推廣示范,以及“515優質稻提升行動”示范,通過模式創新、樣板創建進一步輻射帶動全市優質稻80萬畝生產。三是夯實效益底盤。基地按照“品種優化、技術優化、品質優化”的“三優”原則,通過化肥減量增效、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全程機械化等技術集成,實現了節本增效栽培,達到減少人工種植成本、減少肥料和農藥用量,又促進了稻谷品質的提升的目的。示范區平均畝產517.4 kg,每畝純收入達到789元。
一是加強主體培育。全市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60家,其中從事優質稻米加工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2家,包括國家級2家、省級4家、市級16家。二是提升倉儲能力。年加工稻米88萬噸,現有倉儲能力100萬噸。雁門口產業強鎮項目京和米業已建成年產5000噸橋米智能化生產線1條、中糧八方米業建成年產3000噸橋米智能化生產線1條,全市大米加工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三是補齊精深加工。依托國寶橋米集團,拓展產業鏈條,補齊精深加工短板。支持國寶橋米“退城進園”,新建的國寶橋米產業園規劃總面積500畝,分二期建設。一期建設用地300畝,投資7億元,15萬噸橋米智能化生產線和10萬噸倉儲基礎設施建成投產;二期精深加工期建設用地200畝正在籌劃中。
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已成立橋米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協調推動京山橋米產業健康發展;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形式,開展訂單生產,把農戶與企業緊緊聯系在一起,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市優質稻實現訂單面積76.8萬畝,僅湖北國寶橋米有限公司2021年開展訂單生產54萬畝。為了消除賣糧農戶的顧慮,實現二次返利,始終讓農民以最高價出售,2020年國寶橋米高端優質稻3.16元/kg+二次加價(保證糧食銷售后期漲價時農戶不受損失),京和米業隆兩優534二級優質稻實行市場價+0.06元/kg。2020年高端優質稻價格(3.16元/kg)比一般優質稻價格(2.7元/kg)高0.46元/kg左右。國寶橋米、京和米業等與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輕工業大學等科研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改進生產技術,開發新產品;充分利用金瑞物流電商平臺,市內大米加工企業與淘寶、東京、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合作,建設旗艦店15家,加快發展訂單直銷、連鎖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商貿業;建立了政府搭臺、部門推薦、銀行審核、企業貸款融資機制,2021年大米加工企業引入社會資本15億元,其中“農擔信用貸”貸款余額1億余元,促進了橋米產業發展。
為了提升京山橋米的知名度,實施精品名牌戰略,在京山橋米質量控制、精品開發、科技導入、原糧精種、市場開拓、產品宣傳、人才培養上狠下功夫,實現了京山橋米品牌創建跨越式發展。成立橋米協會,實行“京山橋米”標識使用授權許可制度。爭取中央廣電總臺“品牌強國工程”援鄂抗疫公益行動支持,“京山橋米香飄萬里”在央視綜合、財經等多個頻道高頻播出,“京山橋米”被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評選為全國“2020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2015年京山橋米品牌價值評價達到了86.07億元。“國寶”牌橋米被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評選為“2020十大好吃米飯”。依托沃爾瑪、家樂福、中百、中商、武商等大型連鎖超市,將產品銷售到了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1500多個超市網點。通過近幾年品牌的培植壯大,全市獲批中國名牌1個、湖北名牌4個、“荊品名門”5個。
一是促進產業鏈內融合。全市發展水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78家,其中專業合作社475家、家庭農場210家、社會化服務組織193家,流轉土地43萬畝,規模化率達到45%以上,全市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達到98%,發展農電商235家,2021年,“綠豐農業電商”運營團隊橋米銷售額1億余元,初步形成了產供加銷一體化發展格局。二是促進農文融合。完成了橋米原產地孫橋鎮蔣家大堰稻田公園建設,成為“全省優質稻米全產業鏈推進會”示范點,是全市生態農業旅游新亮點;推進農旅融合,京山盛老漢家庭農場獲評“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全國十佳休閑農莊”,把橋米元素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中,打造了蔣家大堰、余家沙坡等美麗鄉村示范村。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洋西早”“鑒真二號”“鄂中五號”,通過10多年的種植,品種屬性退化嚴重,特別是橋米主導品種鑒真二號品典型種性退化和變異嚴重,使“橋米”質量難以保證。同時,在種子管理機構、技術人員和研發經費投入等方面也存在明顯短板。
目前,使用“京山橋米”區域公用品牌的38家企業,在品牌使用、宣傳推介等方面各自為政、標準不一,公用品牌與企業品牌倒掛現象突出,“京山橋米”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還沒有企業品牌“國寶橋米”品牌知名度高。與五常大米700億元的品牌價值比,京山橋米品牌價值僅有86億元,品牌效應發揮不充分。
利益調節機制、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聯結方式比較松散,行業協會發揮作用不大。一方面,企業之間缺乏行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引領產業發展作用發揮不夠。另一方面,企業與合作社、農戶之間合約關系穩定性不強、約束力不足,對違約方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
面對省內外假冒的橋米產品,政府組織力度不夠,雖然聯合有關部門進行了打假行動,但收效甚微,維權成本較高。目前還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遏制假冒偽劣產品的銷售,影響了橋米產業的發展壯大。
3.1.1 建設橋米高品質種子基地
一是建設原種繁育基地。聚焦關鍵技術、關鍵品種,建立原種繁育基地,開展“鑒真2號、鄂中5號、洋西早”3個品種的種子提純復壯。擴大良種繁育面積,爭取2023年達到4000畝以上,滿足大田換種需求。二是建設新品種試驗基地。依托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京山橋米品種試驗示范推廣基地,開展新品種試驗篩選、品種抗性、稻米增香和基因標識等技術研究,用2~3年的時間,形成具有知識產權的高品質橋米品種。
3.1.2 擴大標準化連片種植基地
結合高標準農田整治,主推橋米的3個品種,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連片種植基地80萬畝,其中數字化種植示范基地1萬畝。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序流轉農戶稻田,開展優質稻品種規模化連片種植,按照核心區、示范區和輻射區三個層次進行建設,其中:核心區1萬畝,實現田間管理智能化、可視化,建成高端橋米主要生產基地;示范區20萬畝,按照“五統一”管理模式進行生產管理,即“統一種子供應、統一技術規程、統一肥料農藥、統一種植保險、統一質量收購”;輻射區60萬畝。通過訂單生產,輻射全市各主要水稻產區,同時輻射帶動周邊縣市種植優質稻,為橋米發展壯大提供穩定糧源。
3.2.1 構建產業全程服務體系
按照“政府推動、市場引導、政策傾斜、企業雙贏”的原則,不斷健全“科技+龍頭企業+專業化服務合作社+農戶”等的服務模式;支持以國寶橋米公司為龍頭、京山大米加工龍頭企業,以資產、品牌為紐帶,實行聯營共建,組建“京山橋米集團公司”,實現抱團發展,提高經濟效益,規避市場風險;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試點,發揮專業化服務組織統一服務作用,解決生產中“種、管、收”的問題;示范推廣“五統一”,即統一育種、種植、倉儲與加工,統一產品包裝、質檢、品牌,統一種植基地與訂單模式,統一定價和打假維權,統一融資與爭取政策支持。
3.2.2 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引導龍頭企業發揮產業組織優勢,大力發展富硒橋米、營養米、有機橋米等,采取“1+n”的形式,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基地、創精品、延鏈條、帶農戶、拓市場、促融合,調“優”產品結構,調“綠”生產方式,調“順”產業體系,實行產儲購加銷一體化經營。引導龍頭企業,推動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發展;建立“政、企、農、社”橋米產業聯動機制,強化橋米加工與科研、貿易的合作機制,引入社會資本投入,實現產業聯動發展。
3.2.3 強化業態融合
重點加強農文、農旅融合。在孫橋建設集“特色農旅、商貿文化、美食文化、民俗體驗”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在橋米原產地建設水稻公園、橋米農耕文化體驗園和科普園,把橋米包裝打造成為旅游產品,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3.3.1 實施品牌整合計劃
按照“政府推動、市場引導、政策傾斜、企業雙贏”的原則,推動龍頭企業聯營共建,組建以國寶橋米集團為核心的“京山橋米”產業聯盟,并將其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品牌;支持納入“京山橋米”旗下企業使用“京山橋米+企業品牌”,支持企業以創品牌、增品種、提品質、顯品味為目標,創建、提升、宣傳企業產品品牌;制定“京山橋米”標識授權操作新規程,明確標識授權門檻,完善“京山橋米”標識使用授權許可制度,由改組后的京山橋米協會對“京山橋米”標識產品進行授權,同時建立“京山橋米”品牌使用準入和退出機制,規范使用公共品牌,實現動態管理。
3.3.2 打響品牌效應
一是加強品牌宣傳力度。做好“京山橋米·香飄萬里”央視宣傳工作,同時利用報紙、網絡媒體等開展宣傳,提高“京山橋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二是舉辦或參加節慶活動。借助“中國農民豐收節”等在京山橋米原產地舉辦節慶活動;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種農博會、農產品交易會,多元化、立體式宣傳,提高品牌影響力。三是建立產品身份識別系統。逐步建立與認證認可相適應的標識標記制度,建立“京山橋米”產品身份二維碼識別系統和產品質量安全檔案。
3.3.3 深化市場開拓
扶持國寶橋米打造“荊楚大地+國寶”雙品牌,建成覆蓋全省,輻射全國的放心糧油網;支持市域內大米加工企業在產品包裝、策劃、營銷、推廣上出新招,形成極具辨識度與標志性的企業品牌;建立專供模式,推進企業產品進超市、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進賓館;支持國寶橋米集團在“北上廣深”和省內主要商圈增設銷售網點;拓展線上營銷,充分利用金瑞物流園網絡平臺,以及抖音、快手、小紅書、拼多多等網絡直播平臺開展網絡銷售,擴大銷售半徑,提高橋米市場占有率。
3.3.4 開展品牌維權
聯合市場監督、公安等部門開展聯合維權打假活動,或委托第三方開展維權活動,把假冒偽劣商品清出市場,維護橋米品牌形象。組織開展維權專項行動,以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為主體,開展專項維權行動,從源頭上維護本地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實施常態化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