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玉浩

曹玉浩/手藝致富220cm×210cm 2020年

曹玉浩/紅繡球180cm×98cm 2019年

曹玉浩/柑熟了136cm×68cm 2020年
西南少數民族題材水墨人物畫應該呈現何種面貌,西南的地域特征與文化特征怎樣表現,如何利用這些民族文化資源進行再創作,創作出不同于前輩且獨具個性又具有時代氣息的少數民族題材美術作品,是擺在當代畫家面前的重要任務。
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眾多,有的少數民族就分幾個支系。以壯族為例就有白衣壯、藍衣壯、黑衣壯等。筆者曾跟隨導師去廣西那坡,見到壯鄉女性制作的紅繡球,見到她們或自己整理帽子,或相互整理著裝,那種溫馨且歡樂的氣氛引發了筆者對《紅繡球》作品的創作,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份民族風情。后又跟隨老師深入湘西,與苗族女性同吃同住,和她們一起趕集,一起聊天。實地感受當地的民風民俗,實地進行寫生并創作出《小憩》《思》《憶》等作品。
創作需要創新,每位創作者都會渴求,在少數民族題材范疇中,若想遇見新的題材卻不是易事。
苗族的支系有偏苗、白苗、紅苗、清水苗等,2017年廣西藝術學院協辦有關于蠟染的展覽,借此契機2018年廣藝畢業展首次出現以中堡花苗為主要形象的工筆人物畫,之后廣藝研究生的課題深入中堡少數民族聚居區,2019年在畢業展中學生創作有《中堡苗婦女》,這是將中堡花苗形象進行了寫意表現。由此可見題材創新并不易,如若沒有契機,也只能從創作者自身尋求創新。
社會的審美觀念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發展,同時藝術文化也在這個過程中尋求創新以適應觀念的改變,西南少數民族題材水墨人物畫也是如此。那么,什么樣的創新才適用于當下社會呢?
隨著人們的生活和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斷加快,人們對于藝術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面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對于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真正的藝術離他們有一定的距離,人們大多缺乏對藝術的理解能力,雖然大眾審美趨勢傾向直觀和淺顯的表面,但是人們也希望通過欣賞畫作來陶冶情操和提升自身的品格。在表現形式上做出相應的調整才能讓當代人駐足觀看你的作品,所以當代寫意人物畫必須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要求。現代生活的精神娛樂和消費是多方面的,藝術欣賞是現代人精神慰藉中的其中一種。寫意人物畫必須在滿足現代人們的視覺審美需求的同時還要對當代社會中的荒唐和負能量作出批判。
從當今全國寫意人物畫狀況來看,其在寫實基礎上對客觀對象進行適當的夸張變形,用能代表個人風格的筆墨技法進行創作,使形式變化多種多樣。然而,有一些寫意人物畫家逐漸偏離了中國寫意人物畫的本來意義,在探索的道路上沒有去解決創作中遇到的問題,而是盲目地在西方繪畫的形式、觀念中尋找出路,使得寫意人物畫造型過于偏向西方,更像是在對西方繪畫進行“臨摹”。雖然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但其作品缺乏中國畫的“魂”而顯得十分空洞。
筆者認為,當今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未來寫意人物畫發展也一定是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以造型為主體的主流繪畫形態不會馬上消失,會和其他新興繪畫流派和諧并存、相互扶持、交相呼應。我們當代繪畫學子需要繼續積極探索新的途徑和新的可能性,這其中包括了開發利用新媒介、繼續探索造型語言、研究實驗新觀念等。當然,我們絕不能拋棄中國傳統繪畫的精髓,因為那是當代寫意人物畫的魂之所在,拋棄它我們將會失去中國畫的本來意義和靈魂。我們應當在不斷學習傳統營造方式的同時,將其運用在新作中傳播出去。作為年輕一輩的我們,需要接過前輩們的接力棒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努力,為中國寫意人物畫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總之,不要拘泥于繪畫技巧的刻板印象,應該在傳統筆墨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和探索創新。當代寫意人物畫的探索方向應該是多元化的,這也要求我們去發現和感受生活。
水墨人物畫家們的創作要展現少數民族以及他們相關的歷史與現實,與此同時,突出藝術表現、表達水墨人物畫畫家自身的真情實感,呈現意境,依然是寫意人物畫創作的核心課題。可以設想,如果有一天當我們提到西南少數民族題材,看到的也不再是單一化的西南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群像,而是能使觀賞者真切感動、引發精神共鳴、連接民族記憶、凝聚智慧與心血的佳作,那么這一天才值得我們期冀、前行并共同見證。
以上作為對水墨人物畫的想法或許有些龐大,若落到現實,對于個人來說,現今西南少數民族題材水墨人物畫發展越來越快并且越來越豐富,對筆者也產生了不少影響,一方面,受到寫生過程那種愉快氛圍的影響,我創作了如《紅繡球》《陽光下》《集》《跳弓節要開始啦》等一系列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題材水墨人物畫,在創作過程中學習構成,不斷強化造型能力,豐富筆墨技法;另一方面,需深刻地明白藝術創作需要扎根于人民當中,創作不虛偽,表達真情實感,也需正視自己,每個人都是在生活中成長起來的。提升閱歷,提高修養,從事藝術眼中要看到的更多才行,這需要用心用力地去生活,經歷更多的歷練才能拓寬理解,用不一樣的表達方式展示出經得起推敲的作品。不敢言為水墨人物畫發展做出貢獻,就想以后還要以最辛勤的百姓為對象進行具有人文情懷的創作,慢慢試探地試驗如何讓自己的作品也能營造出極佳的意境。

曹玉浩/趕圩180cm×98cm 2018年

曹玉浩/跳公節要開始啦180cm×190cm 2019年

↑曹玉浩/趕圩去180cm×190cm 2020年

↓曹玉浩/集190cm×200cm 2020年

曹玉浩/陽光下175cm×160cm 2018年

曹玉浩/瑤鄉六月180cm×98cm 2019年
曹玉浩

出生于甘肅蘭州,祖籍河南。本科畢業于懷化學院,師從李昀蹊;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師從黎小強。曾任教于吉首大學。廣西美術家協會會員。
2018年作品《陽光下》入選“郵驛路運河情”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9年作品《紅繡球》獲“弄潮杯”錢塘江中國畫大賽入展獎。
2020年作品《中國畫》獲翰墨青春廣東書畫賽一等獎。
2021年作品《手藝致富》入選奮斗之美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