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沛然(湘潭大學 藝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青銅器“身上”的紋樣是獨一無二的文化符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歷史背景,從不同青銅器紋樣中就可以看出時代屬性、文化、宗教色彩、工藝技術等因素。利簋作為首批禁止出境以及出國展覽的文物,并經專家盤點其價值,成為鎮國青銅器,也是“鎮國之寶”之一。雖然利簋最讓人關注的地方是銘文,但它的美學價值也不容小覷。利簋表面的紋樣十分經典,代表著周王朝嚴格的等級制度,傳統的夔龍紋、云雷紋、饕餮紋、鳳紋和蟬紋也反映了周王朝“敬天法祖”的習慣,形成宗教、政權、族權三位一體,將王權神秘色彩威嚴化。這些紋樣為我們研究中國傳統紋樣提供了很高的參考價值,同時還能讓后人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在青銅器固有紋樣的基礎上再創新,并將其應用到生活中。
商周時期,青銅器一般被稱為“金”,證明其只能被王公貴族所使用,地位很直觀。青銅器始于新石器時代,商周時期是其發展的鼎盛時期。青銅器一開始只是作為小型工具,到夏代,先民們開始制作青銅兵器,再到商周時期,青銅器已經發展成品類多樣,就出現了如今看到的人面紋銅鼎、西周晉侯蘇鐘、司母戊方鼎、桓父己尊等青銅器。在制度的影響下,青銅技術不斷進步,出土的青銅器大多精美,體現了當時青銅器鑄造技術的發達和工匠們的智慧。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滅簋”或“檀公簋”(圖1)。關于“周武王伐紂”的故事,人們已經耳熟能詳,但關于周武王伐紂決勝的牧野之戰時間眾說紛紜。1976年,利簋在陜西臨潼縣零口鎮“現身”,它“身上”的銘文記載著“周武王伐紂”的歷史,專家根據利簋和史書記載推算出了牧野之戰的大概時間。現在利簋被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還被列入第二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從中可以看出利簋的歷史價值之高。

圖1 西周青銅器利簋
青銅器上的每一種紋樣都有它的意義,都有它背后的“故事”。許多現代設計都有涉及傳統紋樣的運用,這其中也包含著利簋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在筆者看來,利簋的美學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銘文字體設計與紋樣設計方面。利簋出土時,許多學者、專家緊盯著器皿上4行33字的銘文,這33個字是由西周金文組成的。銘文的價值不僅是記錄了當時的歷史,還因為這些金文有著鮮明的藝術個性,文字設計生動有趣且傳神,對現代的文字設計也具有重大貢獻。
利簋典雅、豐富的造型和傳統紋樣設計,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它的厚重和華麗。這些紋樣都具有獨特的歷史面貌,反映了時代風格,與商周盛行青銅器背后的社會生產水平、生活方式、思想意識等有緊密聯系。利簋這種精美絕倫的傳統紋樣兼顧美觀和時尚,有著對稱之美,給現代設計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也經常被應用在各種現代設計中。
利簋作為西周初期青銅器,其外形設計、紋樣設計都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上圓下方作為它整體的形體,也表達了西周“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利簋高28厘米,器皿口直徑22厘米,重達7.95千克,形態是侈口,腹部上扁下鼓,上腹部比較直挺,下腹微微內收,獸首兩邊各有鳥獸首裝飾,且都有垂耳,器皿下鑄方座。器皿的腹部和方座都有饕餮紋裝飾,同時,還有饕餮紋、夔龍紋、云雷紋、鳳紋進行點綴,方座的四個角都有蟬紋裝飾。器皿底部還有由4行33字金文組成的銘文,簡要地概述了當年周武王滅紂的重大歷史事件。從外形看來,我們便能直觀感受到利簋深具廟堂氣象。
利簋主要紋樣有夔龍紋、云雷紋、饕餮紋、鳳紋和蟬紋,饕餮紋在整體器皿上占據比較大的比重。在利簋紋樣設計中,饕餮紋使整個器皿呈現了一種濃重的威嚴感。面目猙獰的饕餮似乎在告訴觀者任何人都不能挑釁制度,這使得整個器皿的政治地位一下抬高,與普通裝飾品形成鮮明對比。
1.饕餮紋
饕餮紋在這個器皿中有兩層含義,一是起到鎮邪和威懾的作用,二是警告子孫、臣仆不能過分貪婪,但主要目的還是第一種,即凸顯統治階級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展示自己的威嚴。從史書上記錄的西周宗法制、分封制以及禮樂制不難看出,統治階級在鞏固自己政治地位的同時,將血緣關系、家族關系進行等級化,將每一級的上層階級權力絕對化,這里看得出來統治階級制定的政治制度是嚴密、嚴肅的。
2.夔龍紋
夔龍是古代傳說中一種奇特的動物,夔龍紋頭大嘴長,身細尾尖成卷曲狀,皆為一足,一角,口大張,與饕餮紋經常同時出現在青銅器上。
3.云雷紋
利簋上的云雷紋由線條旋繞而成,云雷紋的表現形式一般是二方連續式或四方連續式。云紋是單個圓形連續構圖的回旋形狀,而雷紋是單個方形的連續構圖,它們通常被作為底紋用于襯托主題。
4.鳳紋
鳳紋在其中主要用于升華主題,反映了統治者“天命”的這個觀念。在古代傳說中,因為“鳳飛百鳥隨”,所以鳳便有了“百鳥之王”之稱。在人們心中,鳳是祥瑞之鳥。鳳紋多在服飾、瓷器中出現,一直流傳至今。
5.蟬紋
蟬作為季候蟲,其形態普遍是三角垂葉形狀,腹部有條紋,沒有足,四面圍繞云雷紋加以裝飾;長形的蟬紋,以云雷紋為地紋,有足。蟬紋有起死回生之意。將其用在利簋上,象征著希望、轉機、凱旋,寓意周武王伐紂事件可能是在戰爭中期扭轉局面最終獲得勝利,抑或是周武王伐紂之事改變了人們的命運。這些紋路反映了西周的時代背景,同時,也是組成奴隸制社會上層建筑的一部分。
1.傳統紋樣定義
紋樣作為一種花紋圖案,經常被用于藝術裝飾,具體方法有寫實、寫意、變形。在古代,傳統紋樣一般都與當時的社會環境、人文背景、經濟生產水平等緊密聯系在一起。青銅器上的紋樣主要分為幾何類型、動物類型、人物類型等,動物類型、幾何類型都非常適用于現代文創設計、裝飾藝術等。早期青銅器的紋樣有植物類型、動物類型,根據人類活動所經歷的事件的記錄,這些紋樣大多是一個國家、時代或是某種權力的象征符號。
2.傳統紋樣的基本特點
(1)傳統紋樣形式豐富
最原始的社會圖形、符號,都與中國民族性、地域性相一致,中國傳統紋樣文化講究對稱性、協調性以及整齊性。
傳統紋樣往往寓意祥瑞,表明對神的崇敬。所以我們在很多傳統紋樣中都可以看出,這些紋樣寄托著理想與希望。在不少喜慶節日中,可以看到許多吉祥紋樣,如龍、鳳、松、鶴、桃等。
(2)傳統紋樣民族特色濃厚
對比西方紋樣,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傳統紋樣一般規律地踐行著“東方對稱美學”,并且具備抽象之美。中國傳統紋樣在紋樣處理上,將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極致,將具體事物抽象化,并提取出唯美的紋樣加以應用。
由于傳統紋樣扁平化,在創新設計的前提下,這些紋樣大多被運用在平面設計領域,一般以裝飾設計、文創設計為主。
1.裝飾設計
傳統紋樣在經過元素提取、創新之后,合理加入現代風格,以明快的色調和現代工藝的創造,煥發傳統紋樣的生機,制造新的視覺盛宴。饕餮紋在服飾上的創新應用如下:提取饕餮紋的特色,加入色彩、造型創新,最后產生新的饕餮紋紋樣。再將創新后的饕餮紋紋樣放在服飾上,呈現出粗獷、神秘、簡約的服飾特點。如蓋婭傳說乾坤方儀服裝秀推出的關于漢服元素系列(圖2),其創作靈感源于青銅器上的饕餮紋。對饕餮紋加以創新,可營造出饕餮紋的嚴肅、神秘之感,為服裝增添故事性。

圖2 蓋婭傳說乾坤方儀服裝秀
2.文創設計
傳統紋樣在文創中的應用廣泛,因為紋樣本身具有趣味性、故事性,在經過創新后,紋樣在文創中閃閃發光。最具代表性的是故宮系列文創,其以日用品為載體,將傳統紋樣融入文創中。故宮系列文創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前提下,迎合大眾消費理念,充分吸引了大眾的目光。
在故宮系列文創中,我們能看到不少傳統紋樣的應用,如故宮系列“鳳凰出林飛龍在天”帆布包(圖3)。帶給我們最直觀印象的紋樣就是鳳紋和龍紋。帆布包大部分面積為紋樣,適度的留白讓整個帆布包主題明顯地展現出來,鳳紋與龍紋整體以刺繡的形式,通過現代工藝絲網印刷技術將紋樣展現出來。它的構圖也很講究,鳳紋是由左上往右下,龍紋由右上往左下。如果按傳統位置來說,遵循“左右排位時,右邊為上位,左邊為下位”的順序,龍紋與鳳紋相比,龍紋的地位較高。按古代傳統身份地位,龍紋一般出現在皇帝服飾上,鳳紋一般出現在皇后服飾上,而皇帝與皇后相比,皇帝地位高于皇后。現代故宮文創產品紋樣的顏色在傳統的顏色基礎上提高了明度,降低了純度,外輪廓用金色加以修飾。

圖3 故宮系列“鳳凰出林 飛龍在天”帆布包
現代設計普遍運用傳統紋樣,在創新背景下,紋樣以另一種新形式展現在我們眼前,可以讓我們意識到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傳統紋樣在現代設計中,以有趣、美觀、生活化的形式吸引著我們去探索它背后的故事,讓我們熱衷于了解文化知識,這正是文化傳播的正確方向。我們要積極傳承傳統文化,將紋樣的美學價值發揮到極致。讓傳統文化永葆生機的辦法是傳承,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需要與實際生活接軌,傳統紋樣的美學價值只有在不斷傳承與創新中才能展現出它的“生命力”,只有讓年輕群體學會將紋樣傳承與合理創新運用,一代傳一代才能不斷豐富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