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小芹
時尚不斷輪回。
如今,扎染仍然像以前一樣流行。
黃綠橙的配色,似丹霞地貌光鮮奪目;墨藍與白相間,宛如藍印花布清新典雅……
云南大理喜洲鎮周城村一方小小的庭院內,白族老人穿針走線,在布上細細扎花,這是白族古法扎染的重要步驟之一。一方白巾,要經過繪圖、制版、印刷、扎花、浸泡、脫漿、沉染、氧化、拆線、漂洗、晾干等一系列工序,最終成為一件精美的扎染手工藝品。
扎染,是中國傳統技藝傳承的智慧結晶。一塊布、一扎皮筋、一盆染料,藍白相間的圖案之中暈染出的是一份韻味,也是傳統文化的魅力。千百年來,扎染技藝不斷衍變,傳承著民情風俗與審美情趣。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等,即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扎起來使之不能著色。扎染亦稱草木染,染料為植物染料,常見的有紅花、紫草、藍靛、板藍根等。染出來的顏色以紅、紫、藍為主,深淺相疊,變化萬千。
在我國,扎染已有數千年歷史。
據記載,早在東晉,扎結防染的絞纈綢已經有大批生產。公元408年東晉時期,扎染這種工藝就已經成熟了。
南北朝時期,扎染產品被廣泛用于漢族婦女的衣著。
唐代,扎染因品種豐富、技藝精湛,廣受人們的喜愛與追捧。薛濤在《海棠溪》中一句“人世不思靈卉異,競將紅纈染輕沙”,把扎染后的絲綢與海棠相媲美,表達了扎染在當時人們心中的地位水平及審美標準。除了詩歌贊美外,唐三彩、繪畫、壁畫等藝術形式也記錄了扎染在民間的“記憶”,如唐代畫家張萱的《搗練圖》,生動描繪了唐代婦女們扎染時搗練、絡線、熨平、縫制勞動操作時的情景。
到了北宋,扎染發展更為深遠,民間盛行扎染服飾。但因其制作復雜、需耗費大量人工,在宋仁宗時期被詔令禁止。但這一時期,遠離京城的農村仍流行著扎染技藝,尤其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仍保留這一古老的技藝。宋代大理國時期的《張勝溫畫卷》中有兩位武士頭上戴的布冠套,同白族傳統藍底白花的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用于服飾的直觀記錄。
明清時期,扎染開始復興,種類豐富,技法多樣,染色植物的擴展使色彩變得更加豐富。這一時期,染織技藝已到達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會,明代洱海衛紅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時的暢銷產品。至民國時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戶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稱的周城、喜洲等鄉鎮,已經成為名傳四方的扎染中心。
近代,扎染更是有了1000 多張的紋樣。
20 世紀80 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扎染產品風靡一時,其主要產地包括云南的昆明、大理,四川的自貢、南充,江蘇的南通以及湖南的湘西。在云南大理,隨著染織業的發展,周城成為遠近聞名的手工織染村。1984 年,周城興建了扎染廠,帶動近5000 名婦女參加扎花,80%以上銷往日本、英國、美國、加拿大等10 多個國家和地區,供不應求。
進入21 世紀,扎染這門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 年以及2008 年,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藝、四川的自貢扎染技藝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 年,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申請的南通扎染技藝被列入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年來,越來越多非遺傳承人開發出了豐富的文創產品。在這些文創產品中既有家居用品、床上用品、布偶系列、服裝、各類特色純手工伴手禮系列等;也不乏以當地文化為載體的茶席、茶杯墊、各種手工包、折扇、團扇、香包,裝飾類的花卉系列文創、旅游產品。
不僅如此,2022 年3 月23 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相互配合,開講了“天宮課堂”第二課。其中,航天員王亞平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在空間站制作了一幅藍白相間的扎染作品。通過這次線上授課,扎染技藝得以“出圈”,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之瑰麗,體現了我們深厚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讓更多的人看見扎染,走進扎染,傳承非遺。
2022 年11 月15 日晚,絲路云裳·七彩云南2022 民族賽裝文化節盛典之夜暨昆明民族時裝周首秀發布在云南廣播電視臺一號演播廳舉行,大理白族服飾驚艷亮相。
其中,設計師李薇采風“白族扎染之鄉”大理周城,以大理蒼山洱海的一抹藍為靈感,創作了系列服裝。李薇表示,這一次采風她用扎染表達了對大理、對白族人民和對西南文化傳承者的敬意和愛意,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真正感受到西南文化的魅力、大理的浪漫與美好,希望每個人都能參與到傳統文化的關注與傳承之中。
其實,作為時裝潮流圈的“大IP” ——扎染,這種傳統技藝因為強烈而豐富的視覺沖擊力一直處于歷史時裝的元素之中。
20 世紀60 年代,嬉皮士運動期間扎染技藝傳到美國,并結合嬉皮士文化成為一種潮流裝扮。為了彰顯獨特個性避免撞衫,嬉皮士們選擇到古著服裝市場去購物,然后選擇了DIY 降低撞衫幾率,扎染元素正式在時尚界中流行起來,成為大眾經典的時尚符號。加上搖滾歌星的“帶貨”和逐漸被主流時尚接受,扎染技藝日益壯大。
從那以后,扎染風格成為了嬉皮士的代表衣著,不僅是服飾上,獨特的旋渦型紋路也被應用到當時的橫幅、袋子、毯子等日常用品上,成為極具標志性的符號。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受先進的染整技術影響,扎染技法再一次革命性地突破傳統技藝的局限,從捆扎造型方法上、從染色的技法與原理等多方面展開的工藝改良創新研究,使扎染技法打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被搬上了新的時尚舞臺。這一時期,扎染首次出現了“Modern Multicolor Tie Dye”的新名詞,其意為多彩的現代意味扎染,也可理解為現代彩色扎染,是對當時這種流行的、新穎的扎染樣式的特定稱謂。
這些年,隨著古著的流行,扎染元素也呈現著回流的趨勢,而許多品牌更是從以前的迷幻文化、嬉皮士文化中汲取靈感,共同燃起扎染熾烈的火焰。
現代扎染對于工藝又有了更多種的特殊方式,有采用扎花、浸染等各種方式,結合產品的需求進行美學設計。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和豐富的文化內容,使扎染在現代服飾設計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且已由以前的基本工藝形式轉變為現在新穎化、時尚化的藝術表現形式。
扎染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地設計者的青睞,設計師們開始將這種風格逐漸融入他們的時裝秀中。經過服裝設計師的巧妙構思,采用質地飄柔的天然真絲面料或天然的棉麻面料等,進行配色和紋樣的設計創作,使人們感到舒展、流暢,具有獨到的民族特色。五顏六色的色彩、千姿百態的圖案,就像用多種彩墨渲染而成的油畫,原本簡簡單單的一件衣服,一下子就變得繽紛絢爛了起來,不僅穿出了豐富的層次感,還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
扎染這一復古的“時尚IP”如春筍般不斷涌現,注入扎染效果的服飾有著強烈而豐富的視覺感,也給了如今時裝潮流圈極大的創作靈感。據全球時尚數據平臺Lyst 報道,扎染已經成為當下增長最快的時尚搜索關鍵詞之一。
時尚不斷輪回。如今,扎染仍然像以前一樣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