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璇

三江夜景
作為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寧波自古以來就有“繁榮商埠,東海明珠”的美譽。近年來,寧波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讓寧波市民有更充盈的幸福感、更實在的獲得感。
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向海而生、聽濤而立的寧波人,天生就有一種勇立潮頭、勇創大業的精氣神。
近代史上,寧波人創造了100多個“中國第一”和“中國之最”,涌現出包玉剛、邵逸夫、王寬誠等一批世界級工商巨子,開啟了“寧波幫”的百年輝煌。
改革開放以來,寧波人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嘗遍千辛萬苦,一步一個腳印把小作坊變成大企業,把內河小港建成國際大港,把商埠小城發展為現代化國際港城。
緊扣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寧波正加快構建“大優強、綠新高”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強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功能,以世界一流標準打造甬江科創區,為推進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科技強國、貿易強國、海洋強國等建設貢獻更大寧波力量。
寧波已構建市域1小時交通圈、長三角城市2 小時交通圈,公交地鐵無縫對接、便利通暢,公交出行幸福指數居全國主要城市前列。
立足港口這一“最大資源”,厚植開放這一“最大優勢”,寧波奮力構建“國際開放樞紐之都”大格局。近年來,寧波國際海事機構和國際班輪公司總部實現“零”的突破,海絲指數寫進“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躋身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十強;成為全國首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額超千億元城市……
2021年,寧波全市GDP達到1.46萬億元,保持全國城市第12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3億元,躍居全國城市第10位。2022年,面對超預期因素影響,寧波前3季度GDP達到 1.12萬億元,增速高于全國和浙江全省,展現出充足的韌性和經濟活力。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老百姓感受最直接,也最有發言權。
在寧波,望眼皆勝地、舉步即美景。
通過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凈土、清廢行動,2021年,寧波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5.9%、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躋身全國前20,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常年100%達標。近年來,寧波點亮城市角落,市民如今推窗見綠、出門見花,城在園中、人在綠中。
近十年,寧波推進綠道建設,讓人民群眾“慢”下來,享受生活。截至2022年8月底,寧波累計建設綠道超過1900公里,“擁江攬湖濱海枕山”綠道格局初步成形,“三江六岸核心區濱江綠道”“東錢湖環湖綠道”“東部新城生態走廊綠道”“江北區姚江北岸濱水綠道”等4條綠道入選“浙江最美綠道”。
在寧波,上班不擁堵、下班有去處。
寧波已構建市域1小時交通圈、長三角城市2小時交通圈,公交地鐵無縫對接、便利通暢,公交出行幸福指數居全國主要城市前列。
寧波打造了一批“15分鐘社區生活圈”“15分鐘文化活動圈”“10分鐘健身圈”和105個“席地而坐”城市客廳。
根據《寧波市公共服務發展“十四五”規劃》,寧波將圍繞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弱有眾扶、軍有優撫、文旅樂享、體有強健、住有宜居等,構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居民需求結構相契合、地方財力保障相協調、供給主體多元化的高質量現代化公共服務體系。
在寧波,沒有局外人、沒有人掉隊。寧波出臺“擴中”“提低”行動方案,深化共富型大社保體系建設,推進新市民住房保障改革試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1.72,低于全國2.5的水平,教育質量、健康保障能力、社會救助水平等居于全國城市前列。
從古越國時代“飯稻羹魚”“斷發文身”,到隋唐以降的人文淵藪,海風吹拂之下,寧波形成了鮮活而務實的城市格調,四明山水、三江一湖,共同浸潤出禪宗智慧、耕讀傳家的城市底蘊。
“四明三佛之地”孕育的清靈曠達、大海潮汐帶來的勇于革新、江湖水系浸潤的人文鼎盛,共同造就了寧波博納兼容、經世致用的精神氣質。
寧波從千年的文明史中走來,歷經數千年的文化洗禮和熏陶,“海絲文化”、陽明文化、藏書文化和慈孝文化等文化基因已深深刻進城市的血脈之中。
近年來,寧波把港的“開放”、產的“創新”、城的“大氣”寓于文的“浩蕩”之中,讓現代化濱海大都市既有領先實力,又有強大魅力;既有蓬勃活力,又有文明秩序。四明大地處處正氣充盈、愛心涌動,許許多多市民以各種方式書寫著文明故事,“順其自然”“擋刀女孩”等暖心故事數不勝數,高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甬城文明作底色、市民幸福別樣濃。
當前,寧波正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和中國式現代化市域樣板。寧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華偉表示,將認真借鑒兄弟城市的好經驗、好做法,接續奮斗,爭先創優,讓寧波的幸福味更濃、城市更美、人民更有獲得感。
(根據寧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華偉在“2022中國幸福城市論壇”上的致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