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勇

祖孫三代在威海海邊民宿度過愜意周末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氣質,威海的氣質可以“精致”和“幸福”來形容。
自2018年6月威海全力建設“精致城市·幸福威海”以來,威海“用綠色和溫情來打造精致城市”已見成效。
威海,始于精致,終于幸福。
幸福城市必然是宜居城市,威海是一座受到大自然厚愛的城市。
處在中國南北平分線上的威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被譽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在986公里的海岸線上,山海相連、灣島相依,猶如一幅山水長卷,被譽為“千里海岸線,一幅山水畫”。
臺灣詩人余光中曾贊嘆“威海的天空是最美麗的樣板”。威海是北方城市中空氣質量的“天花板”,連續六年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21年首次達到世衛標準。在威海可以盡情地“自由呼吸、自在生活”。
自帶濾鏡的“威海藍”時刻刷新著威海的氣質,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群眾到威海旅居、移居,也吸引了大自然界的一些“老朋友”每年到威海短棲。
建設“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就是通過筑牢生態底色、扮靚精致顏色、厚植溫情暖色,把每個威海人的“幸福”都融入到城市發展的大圖景中,滲透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等方方面面,用精致畫筆繪就幸福生活。
漫步在威海市區的九龍灣和榮成天鵝湖,會遇到上萬只每年從西伯利亞到威海過冬的大天鵝,欣賞到“萬頃湖天碧、一池雪花白”的美景。
在精致城市的建設中,威海始終實施最嚴格的環境監管、最積極的生態建設、最集約的資源利用、最嚴厲的責任考核,珍惜和保護好“湛藍、翠綠”的生態底色。威海也是全國第一個全域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地級市。
幸福城市必然是高顏值的城市。在山與海的生態底板上,威海精準把握“精致”與“幸福”的深刻內涵,將藝術和時尚融入到城市中,用好繡花功夫,講好城市故事,全領域全要素全環節推進精致城市建設。
威海創新開展了第四代城市設計和美麗城市建設試點,扎實推進城市建筑外立面更新和城市界面煥新,既保護好“碧海藍天、綠樹紅瓦”城市風貌,又彰顯“大氣山海、精致棲居”城市氣質。
威海的精致與顏值,彰顯在城市建設的每處細節中。威海精心打造特色街區、園林綠化、城市雕塑等方面的細節,把“驚喜”布局于數十處城市公園、網紅街區和藝術建筑中,并利用邊角地、裸露地、零星空地等建成245個口袋公園。不僅如此,威海還沿海岸線修建了157公里的濱海步道和美譽全國的環海路,讓市民在家門口就有“詩和遠方”。
威海的精致與顏值,同樣覆蓋到鄉村每處角落。威海以“全域精致”為目標,持續推進山體修復、河道治理、河庫綠化等整治行動,開展山景線、海景線、鐵路線“三線”環境綜合整治。當地扎實開展農村改廁、污水處理、生活垃圾分類、飲水安全等“七大專項行動”,讓精致的畫卷在希望的田野上全面鋪展。
威海的精致與顏值,可以用腳步去丈量體會。在這里,人們沿著千里山海旅游自駕公路,可以欣賞到伴月灣的日出、小石島的日落,也能感受到晚霞下那香海兩側大風車的浪漫。
該條景觀路串聯起包括兩處5A級景區在內的全市九成以上的景區、景點、民宿、驛站和海洋牧場,以及60多個鄉村旅游打卡點,每年吸引4000多萬游客前來感受最湛藍、最美麗的大海。“進疆、進藏、進威海”成為2021年夏季旅游的新熱點。
幸福城市必然是有溫度的城市。山東是孔孟之鄉、禮儀之邦,膠東人民淳樸善良、重情重義,既有山一樣的仁者之風,也有海一樣的包容胸懷。
威海戶籍人口256.5萬(2021年),居住人口320萬,其海納百川、包容互鑒的地域文化,以及城市中濃濃的煙火氣等方面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豎起了大拇指。在山東省開展14年的群眾滿意度測評中,威海共計12年位居首位、2年位居第二。
威海的溫度,體現在城市的“面子”和“里子”中。威海以省級城市更新試點為機遇,對城市進行漸進式精雕細琢、打磨提升,在這個過程中,當地打通城市“斷頭路”、改造老舊小區、治理背街小巷。城市中越來越多的“被遺忘角落”變得煥然一新。
威海的溫度,還體現在對全齡人群的關愛上。當地積極推動“三城聯創”,打造全齡友好型城市。2022年,威海同時獲批首批國家兒童友好城市、首批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以及全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威海不斷健全“全生命周期青年友好服務鏈條”,并為廣大青年提供創新創業的舞臺、擇業就業的沃土,營造出青年安居樂業的環境。
威海的溫度,體現在城市文明氣質中。威海是全國文明城市,威海人誠信厚道、崇德向善,素有君子之風。在這里,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中心建設,每五個威海人中至少有一名志愿者。在威海無論旅游度假還是常住生活,時刻都能感受到人人互助的點滴感動。當地還構建了“海貝分”信用積分體系,將“誠實守信”融入到生活方方面面。
威海提出打造共同富裕省級范例城市的目標,將精致城市建設作為總目標、總方向、總遵循;把促進共同富裕作為幸福城市的著力點,打造共同奮斗、共同富裕的幸福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