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 王漢平
1月5日,小寒時節,塞北朔州寒氣襲人,滴水成冰,寒冷的天氣將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安太堡露天礦礦坑雕琢得天高云淡。站在礦坑觀禮臺遠眺看到,偌大的礦坑內生產井然有序,電鏟巨臂起落,卡車川流不息,指揮車來往穿梭,灑水車灑水降塵,恢宏的作業場面一派繁忙景象,現場沒有一點塵土飛揚的場景。
“有煤不見煤,礦在美中藏”。作為我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安太堡露天礦,早在20世紀80年代建礦之初,就進行環境保護和治理。在露天礦作業規劃中,將土地復墾與生產建設統一規劃、統籌實施,邊采掘、邊復墾,走“采、運、排、復”一體化的路子,為國家露天礦生態環境保護探索出新模式、提供了好經驗。建礦至今,該礦累計復墾土地上萬畝,排土場復墾區植被覆蓋率達到了95%以上。如今,復墾區內種植了油松、楊樹和苜蓿等植物幾十種,野雞、野兔、狐貍等動物十余種,野生動物在復墾區生存繁殖,整個礦區綠樹成蔭、生機盎然。
“生態環保問題得到有效治理,這主要得益于環境整治的‘真招’‘實招’,真正實現了生產不見揚塵、運煤不灑煤,礦坑面貌煥然一新?!痹诘V坑1210排土場,該礦生產一隊虎班帶班副隊長曹志勇介紹說。
特別是近年來,該礦高度重視礦坑環境保護工作,將生態環境保護上升到與安全生產同等重要地位,納入日常安全生產管理中。通過加強日常道路灑水降塵頻次,制定道路揚塵控制措施,嚴格按照環保標準加大礦坑環境整治力度,努力打造清潔環保的生態型礦山。
一直以來,礦上按照“采一噸煤留一份綠”的生態環保理念,經過30多年對礦坑堅持不懈復墾綠化,實現了采礦與復墾同步、安全與環保共贏的良好局面。為加大礦坑環境整治和揚塵治理,近年來,該礦新增加80立方米灑水車7臺,根據各作業區域需要,布置在各個平盤,循環灑水降塵作業,24小時保證礦坑作業無揚塵,運輸道路濕潤無浮土、無灰塵,達到了環保要求。鉆機鉆孔作業時產生的粉塵問題,該礦通過改造,給鉆機加裝了由吸塵器原理改造而成的“脈沖噴吹式除塵器”,將鉆孔作業時漫天飛舞的揚塵,統統收入到除塵器中,抑塵效果非常好,不僅提高了鉆孔的效率,還減少了環境污染,保障了作業人員的身心健康。
“現在有了高科技,實現了智慧礦山,鉆機定了位,粉塵接入袋,工作強度大大下降了,產量卻年年創新高!”該礦穿爆隊鉆機司機張振指著正在操作的新型鉆機對記者說,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露天礦采裝作業,是極易產生粉塵的環節,而灑水車往往不能及時到達,為了消除環保盲點,做到灑水降塵全覆蓋。該礦在電鏟采裝作業前,利用水車高壓水槍進行“人工降雨”,然后進行采裝作業。如果采裝過程出現揚塵,隨時停止作業,及時進行“人工降雨”,做到了灰塵揚塵隨時可控,灑水隨叫隨到,環保效果非常理想。
“礦上通過持續加大生態環保整治力度,建設智慧礦山、環保礦山,實現了讓露天礦山變成綠水青山,今后我們將持續加大生態環保整治力度?!痹摰V生產技術部的一位工作人員指著遠處穿梭往來的運輸車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