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聰聰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西崗幼兒園
課程游戲化作為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它將課程資源與游戲活動進行有機整合,為孩子們營造出一個充滿趣味、豐富精彩的學習和活動氛圍;在充分調動幼兒們參與積極性的同時,讓他們不知不覺地獲得知識和體驗。課程游戲化符合幼兒的天性,也便于幼兒接受,對推進幼兒教育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幼兒的認知過程就是其成長發展的過程,其認知來源于諸多直觀事物的感性積累,幼兒在感知體驗中可以有效地獲得知識,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格。在游戲活動中融入一些文明禮貌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能夠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以此促進其思想、行為及心智等方面的發展,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游戲化課程結合幼兒身心特點,以積極健康為活動主題,在確保運動強度適合幼兒的同時使幼兒身體器官正常發育,幫助幼兒合理釋放天性,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幼兒園課程的游戲活動項目具有趣味性,符合幼兒的當前身心發展水平以及認知需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幼兒的過程性體驗和活動安全。此外,以游戲為主的課程教學,為幼兒們搭建了學習和鍛煉的有效平臺,可以在增加他們生活常識的同時培養其樂觀積極、不怕困難、獨立自主、友愛團結等品質。
課程教學與游戲的融合是幼兒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一種有效途徑。幼兒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課程游戲的合理設計、搭配,并結合幼兒實際需求進行施教,以此保證教學效果。相關策略如下: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學”。《3—6歲兒童成長與發展指南》要求尊重幼兒的過程性感知,讓他們在實際參與中獲得知識及情感。幼兒教師應在一日生活中盡可能地融入生活化元素,設計課程游戲。無論是在進餐環節,還是在洗手環節,又或者在午休環節等,幼兒教師都可以融入相應的游戲元素,以此來將幼兒的興趣更好地激發出來,既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習慣,又實現對其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比如在洗手環節,幼兒教師可以教幼兒唱《七步洗手法》,讓幼兒邊唱邊按照歌詞的內容洗手,幼兒不但能夠從簡單的洗手中體會到樂趣,還會通過學唱這首歌將正確的洗手方式牢牢記在心里。又如在午后餐點環節,幼兒教師也可以引導組織幼兒開展關于水果、蔬菜等食物的猜謎游戲。猜謎游戲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調動他們參與游戲的熱情,也能夠幫助他們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短暫的午后餐點環節也因此變得更加有趣味。
幼兒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他們更喜歡場地寬廣、更加自由的室外活動。幼兒教師需要充分結合幼兒的性格特點及興趣愛好,適當組織開展一些戶外游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實現課程教學的深入并幫助幼兒提升認知。例如在春季,幼兒教師可以組織孩子們開展《尋找春天》的戶外活動,讓幼兒在大自然中感受自然,釋放天性,輔以“老鷹捉小雞”、“放風箏”、標本收集或畫畫等多種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自主探索,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認識春天。
民間游戲具有濃厚的地方文化氣息,這些游戲開展所需的材料易得,場地要求低,孩子們往往興趣濃厚,有著很大的教育價值。幼兒教師應結合幼兒特點,對民間游戲進行優化和創新,對各種游戲材料或游戲內容進行科學整合,立足幼兒喜好及需求,采用聯合、混合等方式設計一些簡單、易于開展的游戲活動。比如青蛙跳房子、拋擲塑料球、滾橡膠輪胎等,也可以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組織比賽。通過這些民間游戲拓展幼兒課程游戲化教學內容,同時增強幼兒的競爭精神,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課程教學與游戲的緊密結合,符合幼兒的天性和發展需求,可以提高幼兒園課程教學實效。幼兒園應盡快構建起一套具有園本特色的課程游戲化體系,讓幼兒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