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俊婷 青海省三毛幼兒園
合作作為幼兒情感、知識經驗發展的關鍵教學措施,可提升幼兒綜合能力,讓其以較好的精神狀態和外在行為面對生活與學習。據此,教師有必要探究幼兒合作能力培養措施。
在生活環境、認知水平、理解能力等因素影響下,幼兒在內心情感和外在表現上,可能對合作較為排斥,即其可能不理解什么是合作、如何合作等。為提升對幼兒的引導效果,教師應重視幼兒合作意識的挖掘,讓幼兒逐漸認識到合作的意義和價值,繼而促使其主動邀請教師、其他幼兒進行合作。溫和的語言+恰當的行為動作展示,可為幼兒營造一個美好的合作環境,激發幼兒對合作的參與積極性。教師要設計恰當的語言引導體系:第一,要深入幼兒實際,研究符合其年齡、個性、心理、情感等方面的語言和動作描述方式,如用其喜歡的卡通人物角色進行描述;第二,要把握語言引導的時機,如在幼兒嘗試獨立完成游戲未果后,可用啟發式語言進行引導——“如果兩個人來做會不會好一點呢?”,然后鼓勵幼兒邀請其他小朋友參與自己的游戲;第三,要利用語言的挖掘效果,挖掘幼兒合作潛能。教師在引導幼兒合作過程中,要在尊重幼兒的合作過程的同時,用語言給予其一定鼓勵,如“某某同學夸獎你,幫了他一個大忙”“你們真是太棒了”等。
幼兒在園區內會一起生活,一起學習,其中大部分日常活動具有較強的合作性質,如值日、打掃衛生、整理床鋪、幫脫衣服等。教師應利用上述要素,整合日常合作資源,創設適應性強的合作環境。第一,要基于幼兒對合作的期望以及其日常技能水平,引導幼兒進行日常項目合作;第二,要結合日常活動,讓幼兒相互協商、相互討論、相互合作,以在提升幼兒主體地位的同時,培養其合作意識和能力水平。以教室日常衛生打掃為例,教師可設計以下教學情境:“同學們,掃地阿姨感冒了,不能完成今天的衛生打掃了。你們能幫助她完成教室衛生的打掃嗎?”在取得幼兒同意后,再次拋出問題:“你們覺得我們要怎么打掃才好呢?”這樣的方式,能讓幼兒主動討論、主動分工、主動承擔、主動合作,能讓幼兒體會合作的感受,助力幼兒合作意識、行為的形成。
眾所周知,幼兒非常喜歡游戲活動。而游戲活動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為提升幼兒合作能力,教師可利用游戲打造趣味合作情境,提升幼兒合作參與黏性。以趣味體育合作游戲“背對背夾皮球”為例,這個游戲需要幼兒兩人一組,運球前行。但由于幼兒缺乏技巧和經驗,氣球可能要么掉落,要么被擠爆。教師此時應告訴幼兒,這個游戲需要兩個人的默契配合,只有兩人合作才能完成游戲。然后由兩個老師配合,進行示范:背盡量靠近,同時喊口號,動作速度一致。這樣不僅能提升活動的趣味性,還能加深幼兒對合作的理解和認知。
綜上所述,在更高標準和要求的幼兒培養環境下,幼兒教師需在重視幼兒合作能力培養的同時,不斷優化自身培育理念,豐富自身教育技能,為幼兒營造更加立體的發展環境,提升幼兒發展質量。當然,幼兒教師還應立足幼兒發展本位,基于幼兒發展規律、趨勢,創設有序、系統的優質合作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