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舒怡
政府相關部門對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一直給予高度重視,教育部2020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幼兒園應當把保護兒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幼兒的身心發育處于尚未完善的階段,為了增強幼兒身體素質,幼兒園應做好預防疾病和傳染病流行的工作,有序落實常態化防控與應急處置措施,加強與管理好衛生保健工作。相關幼兒園管理工作者應在深刻認識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工作開展重要性的基礎上,及時發現和解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工作成效。
我國幼兒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保教合一,因此幼兒園要堅持貫徹保教結合的原則。這一階段的兒童身心發育還處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教師和家長,應在生理和心理上給予幼兒悉心的照料,促進幼兒和諧健康發展。而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工作就是落實保教結合工作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有效管理衛生保健工作,對幼兒實施保育與教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到,要注重以促進幼兒身心協調、健康成長為重心,為每名幼兒的發展創設和諧良好的教育環境,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與衛生健康習慣。在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教師、父母及其他相關人員應該長期重視對幼兒健康良好的生活態度及衛生習慣方面的發展與培養,提高幼兒身體免疫力,確保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近年來,手足口病在幼兒園頻發,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幼兒園帶來了許多工作上的不確定性,做好衛生保健管理工作能有效保障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集體教學是指全體兒童在短時間內接受教師提供的共同經驗與知識,在實踐活動中相互啟發,培養自主合作意識。在流行性疾病高發期,由于幼兒園采用的是集體教學的形式,教學期間的人員大多會聚集在一起,這就容易使幼兒園成為傳染病的 易發高發場所,對于免疫系統還不夠成熟的幼兒來說,他們的生命安全容易受到威脅。
隨著學前教育的迅猛發展,公辦和民辦幼兒園的數量越來越多。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是幼兒園正常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進行高效科學的衛生保健管理,不僅有助于保障幼兒在園的健康安全,使幼兒在一個良好、整潔的環境中生活與學習,還有利于教師工作的正常開展,有利于提高幼兒園的辦園質量與水平,促使我國幼兒園朝著更加規范的方向發展。
幼兒園衛生保健是幼兒園每天都需要進行的工作,在不斷的重復執行過程中,衛生保健工作者容易產生倦怠與麻痹的心理,在思想上開始松懈,逐漸放松對制度的執行力度,本應嚴格把關的預防措施與流程逐漸流于形式,衛生保健項目實施不到位,制度規范也不再堅守。因此,相關工作者的工作狀態與制度的執行落實力度是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者必須重視并加以解決 的問題。
《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的第十二條明確規定,托幼機構兒童數在150名以上的,至少按照150∶1的比例設1名專職衛生保健人員,而人數在150名以下的機構,應配備專職或兼職的衛生保健人員。但據相關研究者調查發現,只有27.73%的幼兒園按照150∶1的比例配備衛生保健人員,可見多數幼兒園存在專業人員配備不足的問題。此外,在幼兒園工作開展中,應急救護能力和傳染疾病防控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沒有相關醫學背景的工作人員無法很好地承擔這一工作,但在實際情況中,有醫學背景的幼兒衛生保健人員并不多,且還存在其他職業的人員在幼兒園兼職衛生保健人員、保育員衛生保健知識不足、實際操作不規范等問題,這極大降低了幼兒園衛生保健水平,導致幼兒在園的生命健康安全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國家下發文件中明確要求,幼兒園應設立保健室或衛生室,還對保健室的面積和保健室的設施配備都提出明確的規定和要求。但在調查統計中發現,很多幼兒園未配備保健室,保健室設立率僅為47.5%。由此可見,目前仍存在衛生保健設備配備不齊全,無法按規定設立專門的衛生保健室等問題。
依據《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應以多種形式開展衛生保健教育,指導幼兒家長做好保健工作,通過家園共育,提高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工作成效。目前,大多數幼兒園會選擇定期向家長派發衛生保健宣傳單、設置班級健康教育專欄、組織相關知識講座等形式對家長進行保健知識的宣傳和科普,指導家長科學育兒。但是,在實際探訪中發現,這些對家長的宣傳教育方法都出現了形式化的傾向,真正認真學習與觀看的幼兒家長少之又少,教師宣教與家長學習這兩個環節出現了斷層。同時,幼兒生理衛生保健是幼兒園宣傳的主要內容,對于幼兒心理衛生保健方面的宣傳科普重視程度相 對較低。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暴發,國內不斷出現新增病例的嚴峻防控形勢下,疫情環境對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者應及時學習與響應政府下達的《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六版)》文件,及時作出部署。但是,部分幼兒園仍存在疫情防控環節的漏洞,重視程度不足,落實力度欠缺。
幼兒園要兼顧制度的可操作性,依據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符合本園的衛生保健制度,立足幼兒健康,實施衛生保健精細化管理。幼兒園應建立本園的衛生保健機構,有效調動人員,將工作內容層層分工,形成清晰的人員管理網絡圖,建立系統的管理流程。如幼兒園由園長、保健醫生組成檢查組,對全園各處衛生工作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與指導;建立衛生保健登記和統計制度與幼兒衛生保健檔案;在膳食管理方面,幼兒園衛生保健人員可與家長建立膳食管理委員會,相互合作監督,共同保障幼兒飲食安全;切實建立每日晨檢及全日健康觀察上報系統,落實對幼兒健康狀況的檢查工作;當前疫情環境下,還應時刻關注幼兒生理與心理健康狀況,積極傾聽幼兒想法,通過游戲、繪本閱讀等形式向幼兒科普防控病毒的相關知識,教導幼兒如何保護自己,時刻關注幼兒及同住人員的健康狀況及落實外出去向跟蹤工作,成立本園疫情防控小組,時刻關注疫情發展動態,及時落實相關工作部署。
當地教育局相關部門應嚴格審核幼兒園在辦園過程中的人員配備情況是否達標,依照《管理辦法》對園中衛生保健人員按數量150∶1的比例要求幼兒園配備工作人員,同時定期到園內抽查指導,以考核的方式規范辦園行為。此外,幼兒園應積極與當地的婦幼保健機構合作,互通幼兒的健康檢查數據,積極安排衛生保健人員定期參加婦幼保健機構召開的工作部署會議,接受其培訓與指導,參與防治常見病、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學習活動。在規劃幼兒園功能室時,管理者要預留保健室或衛生室的建設空間。管理者還可通過爭取政府部門的撥款、勤儉辦 園、積極籌集基金等合理途徑,不斷完善幼兒園衛生保健基礎儀器設備。
幼兒園應防止出現形式主義的宣傳與科普,不能為了貪圖便捷,采用宣傳單的方式對家長進行衛生保健知識的科普、指導。相關管理工作者應擺正態度,多措并舉,用科學、生動、易懂的方式,對幼兒家長進行保健教育的指導工作,如舉行校園開放日、相關親子活動、專家入園指導等,讓家長直觀感受并參與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各項衛生保健工作流程,幫助家長學習和了解幼兒常見傳染疾病的預防方法和顯現癥狀,引導家長加入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的建設中。家園共育是提高幼兒園管理工作效率的途徑之一,幼兒園要積極實現家園共育,與家長形成教育合力,拒絕出現“5+2=0”的情況,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協調發展。
幼兒園按照實際情況制定本園的衛生保健工作制度,定期組織召開相關工作部署會議,定期安排工作人員檢查執行情況,落實政策要求,實現幼兒園衛生保健監督管理機制的有效運行。對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是一種良性的督促規范措施,能讓管理者掌握工作的實施情況及工作進度和效果,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調整工作。如:幼兒園可組建監督指導專項工作領導小組, 負責對接下發文件,了解文件精神,及時反饋工作進度,積極配合工作落實和整改;建立管理獎懲機制,小組成員要及時跟進人員工作情況,切實落實獎懲機制辦法。
在疫情防控期間,幼兒園可能會出現停課的情況,這時幼兒將在家中進行線上學習。長時間的居家生活中,幼兒在家的飲食是否符合科學的膳食要求,每日的作息時間是否按時且合理,每日的運動量是否達到標準,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等等,對于幼兒園衛生保健的管理工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關乎幼兒的身心是否能夠健康發展。因此,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者要重視加強對幼兒家長相關保健知識的科普教育力度,鼓勵家長以身作則,堅持規范幼兒的生活衛生行為習慣,同時還要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家長可以利用游戲等有趣的方式向幼兒講解有關疫情的知識及如何自我防范,協同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者共同保障幼兒的健康成長。
做好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是幼兒園教學和管理工作正常開展的重要環節,社會各界越發重視幼兒園的衛生保健管理工作,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逐漸得到保障。幼兒園的衛生保健管理是保障幼兒身心健康的一道極為重要的關卡,如何真正落實政策,切實保障兒童身心健康發展,還需要各方理論及實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