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錫鋒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
人工智能時代,大數據技術在審計工作中的應用體現出巨大優勢,為審計事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將審計工作和大數據技術有機的結合到一起,可使傳統審計模式的短板得到有效的彌補。但是,要想真正達成分析海量信息的目標,其難度仍相對較高,在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運用大數據技術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如何使大數據能夠更好地支撐新時代背景之下的審計工作是現階段審計人員以及企業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
以往審計工作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對于不同的審計內容進行分析,對于不同類型數據之間所具有的關聯性進行分析,并且在充分考慮分析結果的前提之下,對于數據的關聯度進行有效的歸納以及總結[1]。但從實際開展情況來看,在分析數據關聯性的過程之中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審計工作擴展的領域,伴隨著大數據技術發展速度的進一步加快,上述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2]。審計部門可以在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前提之下,快速地獲得海量的數據,并且能夠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所具有的數據處理功能歸納以及整理海量的數據,使得所獲得的數據具有更高的準確性,這也使得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相比于以往來說能夠實現準確性和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在大數據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審計工作的開展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新挑戰:首先是平臺容量不足的問題,雖然很多企業都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了審計平臺的構建,但是,伴隨著審計數據的持續增加,審計平臺也承擔著越來越大的容量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平臺崩潰問題的發生概率,甚至會使數據分析的準確性受到影響[3]。其次是審計平臺安全性的問題,在實際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很多數據都是公司的重要數據,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之下,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風險的概率。因此,企業也需要在充分考慮自身特點的基礎之上,合理的構建數據安全預警系統,進而有效地避免重要信息丟失的情況出現。最后是審計平臺自身運算能力的問題,在審計數據持續增加的大背景下,審計平臺能否保證有效、準確地分析數據、有效歸納以及整理數據的關聯性,這也是現階段在大數據背景下開展審計工作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4]。
以往在實際落實審計工作的過程中,由于數據收集的難度整體較高,因此,多數情況下都是采用抽樣的方式進行數據的分析。但是,該方式有其自身的弊端,一些存在重要問題的企業會出現逃避審計核查的行為,進而導致審計工作開展的有效性相應地受到影響[5]。而在大數據背景下,獲得的數據信息具有更加具體以及更加全面的特征[6]。因此,采用抽樣審查的方式開展審計工作已經難以滿足現階段審計工作開展的要求,需要能夠有意識的對于所有的數據進行歸納以及整理,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對審計部門的工作要求。首先審計人員面臨著更大的任務量,要整理海量的數據,單純依靠以往的審計工作人員往往很難做到,這就需要企業自身能夠強化人事招聘,并且確保審計工作能夠在有序以及正常的狀態下展開。其次要能夠使得審計數據的準確性最大限度地得到保證,在審計部門規模擴大的前提下,審計的環節也在持續增加,要想確保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則需要能夠在新的形勢下,加大對于審計工作的管理力度,盡可能地減少信息出錯難以溯源或是員工謊報信息的情況。
從取證方式的角度來進行分析,主要面臨著三個方面的挑戰:第一個挑戰是審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不僅存在種類雜的問題,而且具有數據多的特點,在需要進行數據提取、審計業務落實的過程中,企業取證的難度相對較高。第二個挑戰是在實際取證的過程中,要能夠結合各種分析方法以及分析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這就需要審計人員能夠用最短的時間對于數據的可用性以及真實性進行判斷,之后,再展開數據分析的相關工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審計人員的數據篩選能力以及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個挑戰是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數據方式也在相應的發生著變化,要想達到對于電子數據進行追本溯源的目的,其整體有著較高的難度。而在需要針對相應的數據實施取證研究的過程中,很多數據往往存在多源頭的特點,難以確定數據的真實性。
從以往的工作情況來看,審計人員在面對新的審計工作方式的時候,往往在接受專業技能的培訓后,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實際操作以及持續學習才能夠適應新的審計工作方式。在新的審計工作形式背景下,一些從業年限較長的審計人員往往需要摒棄以往的操作經驗,對新的審計工作形式進行重新的適應,而這樣的轉變對于一些老員工來說難度相對較高。從我國現階段審計人員培訓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其整體依然比較薄弱,尤其是一些審計人員面對新的審計工作形式的時候適應的能力十分有限,在分析以及整理數據方面難以達到現階段審計工作的實際開展需求,這也是現階段企業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另外一個重要的挑戰。
要想在企業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融入大數據技術,對于企業來說,則應該提前進行大數據平臺的構建,使得審計工作開展能夠擁有扎實的數據基礎。除此之外,審計相關工作的開展與審計平臺的相關數據之間也要具有較高的適配性,方便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獲取數據,對于數據之間的關聯性進行有效的分析整理。另外,企業在審計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還要能夠做好電子審計數據的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對于一些與企業隱私相關的審計數據要加大管理的力度,這就需要企業能夠及時地針對自身風險預警系統以及網絡安全保障系統進行有效地強化以及更新,結合自身實際需求進行數據備份庫的構建,盡可能地降低數據丟失或是數據外泄問題的發生概率,使得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安全性能夠最大限度地得到保證。
大數據時代,要從全方位的角度對數據進行歸納分析,確保所獲得的信息具有更強的準確性、全面性,更高質量地實現審計工作的目標。在具體轉化的過程中,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首先,要深化對于大數據的認知,審計工作開展的最為主要的目標就是在不同類型的數據之中將有用的數據歸納以及整理出來,進而獲得所需要的結論。因此,作為審計人員來說,則需要對大數據的相關知識進行主動積極地學習,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創新審計工作的開展思路。其次,要對審計部門的管理方式進行有效的優化,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所具有的聯系作用,強化不同部門之間的有機協同,使得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能夠真正實現多部門的共同處理,構建審計專業小組,對審計工作進行引領。
審計人員在具體工作中,不僅要整理歸納不同類型的數據,還需要參與到審計工作的每一個流程中,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因此,需要審計人員能夠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滿足大數據背景下審計工作的實際開展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做好審計人員能力培養的相關工作則十分有必要,需要有效強化針對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促進審計人員水平以及能力的有效提升,強化審計工作的實踐開展效率,進而促進審計進度的有效提高。另外,還需要強化審計人員的思維能力,對其工作模式以及思維模式進行轉化,使其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對于審計方式能夠有更高的適應度。企業對員工的學習也需要加強鼓勵,促進審計人員思維的拓展,對審計工作模式進行有效的創新,做好復合型審計人才的培養工作。
在電子數據進行取證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完善取證的方式。對于電子數據的來源要做好登記,對于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計算工具以及具體的數據等都需要進行完整的記錄,方便后續在核查的過程中能夠及時溯源。每天對于審計工作所涉及的數據都需要進行備份,尤其需要做好原始數據的保存工作,盡可能避免數據被人篡改而無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核對,加大對電子數據的監管力度,降低數據泄露或數據丟失問題的發生概率。
大數據時代下,在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有待提升、審計平臺風險增加以及電子取證困難成為了現階段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想使得上述問題能夠真正得到有效解決,則需要提高審計人員專業知識水平,確保大數據和審計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機結合,對審計模式進行有效地創新。尤其需要加大對于電子數據的監管力度,記錄好數據的來源,為后續進行審計數據的核查打下良好的基礎。總而言之,企業應在充分考慮自身數據的基礎上,合理的利用大數據的分析作用,對于重要數據進行深度地挖掘,促進企業工作效率的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