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東
(徐州開發區第一幼兒園,江蘇 徐州 221000)
加強幼兒園的戶外運動活動組織創設可以培養幼兒的體育運動精神,強化幼兒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塑造幼兒陽光、積極的性格。基于此,教師針對戶外運動傳統教學模式內容枯燥、材料單一、組織盲目等問題展開積極的教學應對,加快教學模式創新轉變,可開發整合更多新穎有趣的高質量教學資源,并通過采取多種教學策略優化戶外運動活動組織,提高戶外運動教學組織的目的性、科學性、針對性,助推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教師可以通過加大戶外運動教學資源發掘力度,精心篩選戶外運動教學內容,搭建趣味性較強的戶外運動學習場景,激發幼兒戶外學習的興趣。此外,由于幼兒學習心理與成人存在差異,因此,教師要善于從幼兒視角出發,探尋幼兒感興趣的運動學習內容,提高戶外運動情境與幼兒學習取向的契合度。例如,動畫形象、趣味故事、影視場景等都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內容素材。教師多元切入戶外運動教學情境,有計劃性地將上述教學內容融入到情境當中,可自然啟動幼兒戶外運動學習的程序。
與此同時,教師加強連通式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加幼兒的戶外運動量和參與時間。例如,在功能模塊其他類運動游戲的設計中,教師可以創設“冒險樂園”教學情境,向幼兒提供豐富的低結構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搭建冒險場所。在開放性的情境設置中,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可以得到充分釋放,想出很多搭建方式,包括用樹樁搭建“梅花樁”、用汽車輪胎設置“時空隧道”、用啞鈴設計“負重前行”關卡等,極大地提高了戶外運動的教學趣味性。
要想充分調動幼兒戶外運動學習熱情,教師就需要在活動載體選擇上投入更多精力,積極探索更多形式新穎、生動有趣的戶外運動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幼兒參與戶外運動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幼兒戶外運動學習參與的效度。例如:游戲活動、競賽活動、合作學習活動、角色扮演活動等,都是幼兒戶外活動形式創新的常用切入點。在此基礎上,教師應根據戶外運動內容的特點,靈活選擇不同的教學活動形式,增強戶外運動教學的新鮮感,以使幼兒在積極主動參與戶外運動的過程中,更好地達成運動訓練的目標。
以組織“平衡木”運動為例。教師如若單純采用輪流通過平衡木的活動組織形式,會放大運動的枯燥性,使得幼兒參與運動的熱情逐漸降低。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老鷹捉小雞”游戲項目展開創意設計,先用擊鼓傳花的方式確定兩名幼兒分別扮演“老鷹”“雞媽媽”,再讓其他幼兒在“雞媽媽”的保護下,拽住前一個人的衣角通過平衡木。如果幼兒從平衡木上掉落,則需要迅速返回出發點重新通過平衡木,而“老鷹”則要在平衡木下伺機抓住掉落的“小雞”。因此,教師通過對幼兒熟悉且喜歡的游戲進行創新設計,可有效激發幼兒參與戶外運動學習的主動性。
高質量的戶外運動教學離不開多元化教學材料的有力支持。教師加強輔助性教學材料的整合投放,豐富幼兒運動學習選項,可增強幼兒戶外運動學習的體驗。同時,教師需注重選材的科學性,根據每項戶外運動的教學特點,差異化投放運動教學材料,使投放材料更好地服務于戶外運動的教學目標,引導幼兒建立更多的運動學習感知。此外,為避免材料單一化的教學問題,教師要拓寬戶外運動教學視野,整合更多類型的運動材料,使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運動學習需求,選擇不同的運動材料和活動項目。
以“跳繩”活動為例。教師應著眼幼兒興趣取向的個性化特點,搜集多種不同顏色的跳繩,以便讓每個幼兒都能選到自己喜歡的顏色。同時,教師可以改變“一人一繩”的材料投放方式,除單人跳繩外,還可以引入雙人跳繩、搖大繩等不同的跳繩運動材料,這既能為跳繩活動教學注入全新活力,給幼兒戶外運動提供多種項目選擇,又能拓寬幼兒體育學習的視野,豐富幼兒的運動技能。
幼兒自主學習意識欠缺,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因而教師需優化戶外活動組織手段,設計更多兼顧思維性、趣味性、互動性的戶外運動學習項目,提升幼兒戶外運動學習品質。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觀照幼兒運動能力學情特點,科學設定戶外運動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凸顯運動學習主線,驅動幼兒有序、高效地投入戶外運動學習中。
以“踢毽子”戶外運動為例。教師采取分組競賽的游戲教學組織方式,每3 個人為一小組,把班級幼兒分成若干小組,組織幼兒兩兩小組間展開對抗競賽。游戲開始前,教師強調競賽的主要規則,即兩小組分別位于劃定區域內互相踢毽子,既可以直接把毽子踢到對方半場,也可以小組內傳遞后踢到對方半場,如果出界或毽子落在本方半場,則對手得分,先達到10 分的小組即取得勝利。
組織開展各類高質量的戶外運動,不僅能切實達到強身健體的體育教學效果,有效改善幼兒體能素質和健康狀況,還能培養幼兒良好的運動學習心態,促進幼兒社會性能力的成長發展。因此,教師應樹立創新教學觀念,立足幼兒個性成長需求,靈活多變地展開戶外運動的創新探索,從而引入更多高品質的戶外運動教學素材和活動載體,不斷提高戶外運動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