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芬
(石家莊市藁城區南營鎮馬莊小學,河北 石家莊 052160)
多數幼兒在剛進入小學時,常出現入學不適應的問題,其學習方式和生活作息發生了較大變化,需要不斷適應新的生活學習環境,使得部分幼兒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產生了畏懼和厭惡情緒。基于此,有必要構建家校園共同體,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習環境,使其快速進入小學的生活學習狀態。
家庭教育理念影響著幼兒的學習狀態和學習心理,對幼兒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要想真正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為其日后進入小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幼兒園與家長應當進行有效溝通,了解不同幼兒的生活環境及家長的教育理念。雙方溝通初步達成幼兒的培養計劃,在家校園共同體中互相配合,給幼兒打造一種更加合理的生活和成長環境,培養幼兒獨立生活的能力。
很多幼兒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以至于小學階段的各種規章制度及時間設定都成為了幼兒進入小學的重重阻礙。構建家校園共同體,由家長、學校和幼兒園通力合作,能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幼兒園在與家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到幼兒在家庭中的作息時間和生活習慣,以便對幼兒展開針對性的管理和教學,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同時,家長要在家庭生活中進行時間調整和安排,輔助幼兒園共同創設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培養幼兒的適應能力。
促進家長與幼兒園達成共識是提高幼小銜接教育質量的關鍵。幼兒園應當積極與家長展開溝通,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讓家長明白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幼小銜接對于幼兒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幼兒園可以定期開展家訪工作,了解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園能夠及時發現不同家庭出現的各種類型的教育問題,比如部分家長過分溺愛幼兒,導致幼兒無視學校的規定及教師的教導,這一類幼兒在進入小學之后,很容易表現出不適應和厭惡等情緒。又如部分家長幾乎對幼兒持放養態度,忽略幼兒的真實需求,導致幼兒產生自卑和焦慮情緒。在發現問題后,幼兒園及教師應當積極與家長展開平等對話,對不同類型的家庭展開針對性的教育培訓,系統地向家長介紹幼小銜接的相關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而深化家長對幼小銜接的認識和理解,保證家校教育同步,進而讓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此外,幼兒園也可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采集家長對于目前幼小銜接教學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與當地小學教師進行討論,在得出解決辦法后,要及時對家長進行反饋,保證家長都能夠理解當前的幼小銜接工作,與幼兒園和小學達成教育共識。
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家長與幼兒園應當持有一致的教育標準,保持一致的教育步調。為此,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各方主體展開有效溝通和交流,實現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完成。第一,幼兒園可以建立家長溝通平臺或家校聯系宣傳平臺,通過平臺公布目前幼小銜接教育的相關內容及培養方案等信息。比如,幼兒園可以通過平臺與小學溝通兒童的作息時間,建立幼兒園園內和家庭內正確的作息和生活習慣,幫助幼兒培養時間觀念。第二,幼兒園可以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建立微信、QQ 等交流平臺,與家長共享教育技巧及幼小銜接的教育理念,使幼小銜接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充分開展。同時在交流平臺中,教師還要積極解答家長的困惑,并向家長及時反饋幼兒在園內的生活和學習狀態,提高家長對幼兒園的信任。第三,要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家長對幼兒教育的參與度,正確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比如,幼兒園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展開網絡直播,讓家長能夠實時觀看當前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
為了能夠更好地推進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幼兒適應小學的教學節奏,就需優化家長與幼兒園、學校之間的溝通方式。幼兒園可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日常教學之中,給予幼兒和家長親密接觸的機會,讓家長能夠更好地了解當前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的發展階段及幼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習和生活狀態。同時,幼兒園還可以組織家長和幼兒共同前往小學參觀交流,真實地了解當前小學的教學和學習模式,讓幼兒和家長都能夠直觀地感受與了解當前小學與幼兒園教學之間的不同,從而更有針對性地作出調整,幫助幼兒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
幼小銜接工作是當前幼兒園和家庭迫切關心的內容,幼兒園和家長應當加強溝通與協作,建立家校園共同體,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進而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