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君子
你小時候有過“我從哪里來”的疑問嗎?你聽到的答案是什么呢?來看看下面小作者的經歷。
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雞鴨鵝是從蛋里孵化出來的。于是我又想,我是從哪里來的?
一天,我跑到正在做飯的媽媽身邊,小聲問:“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呀?”媽媽笑著說:“你是從垃圾桶里撿來的。”我立刻慌了。啊?我剛出生時,居然和垃圾待在一起!我又跑去問爸爸:“我是從哪里來的呀?”爸爸漫不經心地說:“你是從路邊的垃圾桶里撿來的。”我愣住了,跑到臥室躲起來,傷心地想:我會不會被爸爸媽媽當垃圾一樣扔掉?
爸爸見我半天沒有動靜,走進臥室,問:“寶貝,你躲在那里干什么啊?”我愛理不理地看了一下爸爸。爸爸又問,“怎么不說話呢?”我生氣地說:“你不是我爸爸,我不想和你說話。”說著就跑出房間。
我跑到客廳,向奶奶求證:“奶奶,爸爸媽媽說我是從垃圾桶里撿來的,是不是真的?”我用期盼的眼神看著奶奶的嘴巴,希望能聽到不一樣的答案。可能是奶奶聽見爸爸媽媽在廚房說話,就故意說:“對,你是從垃圾桶里撿來的。你要不相信的話,去問一下爺爺,爺爺最清楚。”我只能跑去問爺爺。爺爺看了看奶奶,鄭重其事地說:“對,千真萬確。”這么一來,我再也壓不住心里的委屈,“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
我跑回臥室,打開行李箱,把衣服、存錢罐、玩具都放進去。我大聲說:“我要去找我的爸爸媽媽了!”全家人看我推著行李箱準備出門,一起笑著問:“你去哪里啊?”我堅定地說:“我要去找那個垃圾桶,問問它,我的媽媽是誰?”媽媽走過來,溫柔地拉著我的手說:“小傻瓜,你是我懷胎十個月養育的呀。”看我不信,爸爸從抽屜里找出醫院開具的出生證明給我看。我仔細看著,上面有我的出生時間、出生地點。這下,我終于放心了。
現在一想起那件事,我就覺得當時的自己是那么可笑,又那么可愛。
【20~21版作者系江蘇靖江市蓮沁小學五·7班學生,指導老師:郭家軍】
作文彈幕
楊睿彤:哈哈,我被潘同學的所作所為逗樂了,為了查明真相,她也是豁出去了,要帶上行李箱去找垃圾桶問話。
郭老師:我們不光要關注小作者的不同尋常的反應,也要看看媽媽、爸爸、奶奶、爺爺的回答。對于孩子純真的問題,做大人的不能回避,要選擇合適的、科學的方式來回應孩子。
老師說一說
《痛并快樂著》一文,小作者敘述故事時,言之有序,情感表達真實自然:先總寫那件事讓自己“痛并快樂”;然后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先寫自己對燃放“仙女棒”的期待,再寫燃放“仙女棒”時的興奮過渡,自然而然引出脖子被燙到時的驚嚇;最后寫那件事帶給自己的“教育”。總的來說,小作者的經歷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誰的童年沒經歷過這么一件“痛并快樂”的事呢?
《我從哪里來?》一文,小作者敘述故事時,線索清晰,字里行間充滿童真:分別問媽媽、爸爸、奶奶、爺爺自己從哪里來,在得到一致的答案后,“慌了”“愣住”“壓不住心里的委屈”……總的來說,小作者的疑問很有代表性,她的經歷,讓讀者會心一笑的同時也有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