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朦 孫芳
說到數字經濟的發展和未來前景,橡膠谷集團董事長張焱感觸頗深,并就此問題向筆者敞開了心扉——
筆者: 請問您是如何理解數字經濟的?
張焱:數字經濟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伴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成熟,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全球經濟要素的關鍵力量。我們國家的“十四五”規劃已經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描繪了清晰的藍圖,數字經濟將進一步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動能。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十年間,從O2O、共享經濟、互聯網金融、新零售、社區團購、區塊鏈,再到現在的元宇宙、數字經濟,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持續不斷地迭代升級,數字經濟的發展將塑造未來顛覆性網絡創新。
筆者:您認為數字經濟對產業的發展將會帶來怎樣的機遇或挑戰?
張焱: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數字經濟增速已經達到GDP增速3倍以上, 近年來的疫情更是加速了數字經濟的發展。疫情之下,我國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抗沖擊能力,特別是數字化轉型起步早、程度高的企業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有的甚至實現逆勢發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平臺迅速發展壯大,像電商、外賣、直播已經深度融入大眾生活,數字經濟無疑是當前最具活力、輻射最廣泛的經濟形態。而傳統企業受到的影響則相對較大。以餐飲、零售、酒店、教育培訓等為代表的線下消費大幅下滑,制造業、農業等行業企業也面臨招工難、復產難等問題,有些中小微企業,甚至面臨生死存亡壓力。我們已經看到, 大量傳統產業在這波浪潮的推動下開始向數字化轉型,2023年,數字經濟發展將造就巨大的市場機遇和企業轉型發展挑戰。
筆者: 這么多年,您在橡膠谷產業園建設和運營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請問您對于產業園區數字化發展怎么看?
張焱:產業園區智慧化建設就是要發展生態、產業、人才方面的優勢,以政策為驅動,空間為載體、金融為動力,服務為核心,運營為抓手,形成產業集聚,促進數字經濟與產業鏈融合發展,以產興城、以城聚產。新數字經濟下的產業園區,要依托原有物理空間,創新發揮數字經濟牽引作用,激發企業數字化轉型內生驅動,打通數字化轉型鏈條,助力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各行業企業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下轉型會面臨門檻高、周期長、資金難等問題,園區數字化發展應以滿足為企業高質量賦能為使命,同時創造企業上下游、產業鏈間協同共生的發展環境,從真正意義上建立“用數賦智”的產業集群生態效應。在2022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中,數字經濟新一線城市共有14個,青島就位列其中。目前,我們也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數字經濟產融生態園區——綠谷翰章,打造以開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培育,建設數字供應鏈,通過數字化智慧服務平臺打通產業上下游供需共享的模式,實現政府支持、數字賦能、模式創新、生態聚力、平臺運營,與企業共建、共享、共贏的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