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龍華
(山東省樂陵市農業農村局 253600)
近年來,樂陵市奶牛養殖產業發展迅速,成為德州地區重要的奶牛養殖基地,已形成以丁塢鎮、大孫鄉、寨頭堡鄉為中心的三大奶牛養殖生產基地,尤其以嘉立荷為代表的大型國有企業落戶樂陵,為樂陵的奶牛產業發展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支撐,成為德州地區畜牧業現代化發展的典范,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作者長期從事畜牧技術推廣事業,專注于畜牧業生產,特別是奶牛養殖產業的發展,對樂陵的奶牛養殖產業進行了細致的分析調研,經考察總結發現,隨著經濟的發展,樂陵市的畜牧業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基礎設施薄弱,科研力度較小,深加工商品率低,不能與鄉村振興“噸半糧”有機結合,所有制企業之間合作不夠,政府沒有起到足夠的政府指導作用,嚴重制約了奶牛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在全面分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本文著重探討奶牛養殖業發展的瓶頸,期望對樂陵市奶牛養殖產業的發展有所啟示。
樂陵市地處魯冀兩省交界,隸屬山東省德州市,位于德州市西北角,屬于魯西北平原,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勢平坦,土壤質地較好,環境優越,無工業污染,海拔一般在10~20m,自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東臨渤海灣,南距魯中山區150km,土地肥沃,是典型的黃河沖積平原,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2509.4h,日照率為57%,最多年份為3055h,最少年份2048.7h,境內平均氣溫為12.4℃,最高13.6℃,最低11.2℃,屬典型的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宜農、宜林、宜牧,1988年撤縣設市,下轄9鎮3鄉4個街道辦事處,人口68萬,行政區劃面積1172km2,是著名的《中國金絲棗之鄉》,盛產樂陵金絲小棗。更是國家糧倉的重要組成部分,樂陵市資源稟賦優勢明顯,自然條件優越,土地和水資源較為豐富,是小麥和玉米兩大糧食的主產地,秸稈作為農副產品非常充足,優越的基礎條件,為奶牛的養殖提供了可靠保證,為樂陵市發展奶牛養殖產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奠定了良好基礎。
2019年以后,奶業行情穩步提升,樂陵市的奶牛養殖業駛上了發展快車道,以及標準化規模化養殖的大力推廣,奶產量無論是單產還是規模水平日漸提高,養殖戶投入資金進一步加大,隨著產業資金的不斷投入,新技術和新設備的不斷投入,產業集中度和科技支撐力度向好發展,種植和養殖的有效結合,全市奶牛養殖產業發展形成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畜牧業生產和奶牛養殖產業的發展,圍繞畜牧業的轉型升級,統籌布局,上下協調,大力引進,走以大帶小,以點帶面,以強帶弱的戰略布局,從無公害做起,促進動植物的互相利用,形成生物鏈循環,逐步達到奶牛養殖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形成養殖、種植產業鏈。走生態養殖、生態種植的現代化農業道路,截至目前,樂陵市共有奶牛場6處,存欄3萬多頭,2萬頭以上的有1處,天津嘉立荷(山東)牧業有限公司,是樂陵市招商引資的一處大型國有企業,建有國家級標準化的養殖場,注冊資金2.3億元,一期工程共投資3.6億元,占地1066666m2,總建筑面積26.8萬m2,涵蓋生活管理區、飼料儲備與加工區、生產區、糞污處理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五大功能區,2018年累計引進純種荷蘭黑白花奶牛1.3萬頭,日產奶量達到180t,年生產牛肉540t,年營業收入4億元以上,年均利潤總額7709萬元,成為魯西北最大的奶牛養殖場,18年建設嘉立荷(山東)牧業有限公司沼氣發電項目共兩期,投資4700萬,沼液總容量為26萬m3,日發電量2.6萬度。員工數量超過2000人,是集科研、育種、良種繁育、奶牛養殖,技術服務、飼料生產,乳品加工和銷售為一體化的國有控股產業集團。目前,牧業公司擁有育種種公牛100頭,年輸送良補凍精30萬劑,奶牛混合群2.45萬頭,年牛奶產量1.2億kg,年乳品銷量7萬t,擁有總資產16億元,凈資產4億元。其中3000頭以上的2處,陽光奶牛養殖合作社陽光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500萬元,占地200000m2,社員65戶,工人100多名,養殖奶牛3200多頭,并配有現代化的擠奶、貯藏設備,合作社生鮮乳產品銷售范圍由山東逐步輻射至周圍省、市,合作社先后獲得光明乳業、旺旺集團的鮮奶銷售訂單,并一步步成為他們的指定鮮奶供應商。金億奶牛養殖合作社,建成省級現代化標準化的奶牛示范基地,奶牛平均單產8.1t,日產奶達40~60t,與旺旺、伊利等大型乳業公司簽訂長期供貨協議,實現鮮奶全部回收,年銷售金額4000余萬元,已成為整個魯西北地區整體規模最大的奶牛合作社,不僅成為當地節能環保,節約增效企業,還成為周邊畜牧養殖的龍頭。目前,我市奶牛養殖全部實現規模化,糞污分流,綜合利用率接近90%。
為了奶牛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和現代高效農業提質增效,樂陵市委、市政府堅持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戰略部署,建立“頂層目標牽引,重大任務帶動、基礎能力支撐”的組織模式,成立鄉村振興產業專班,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促進奶牛產業的提質升級,先后出臺了“富民農戶貸”奶牛代管項目,招商引資國有大型奶牛養殖企業計劃,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施了“糧改飼”試點項目。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等,畜牧業的總產值逐漸達到占整個農業總產值的48%以上。
我市產業體系完備、基礎雄厚、擁有天津嘉立荷(山東)牧業有限公司、金億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陽光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百益奶牛養殖合作社、樂農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旺源奶牛養殖專業養殖合作社等一大批具有現代化養殖技術和設備的大型專業集群,通過新舊動能轉換、農業物聯網等“四新經濟”呈現蓬勃發展態勢。以金億奶牛養殖合作社的“奶牛代管項目”為例,如今已有35戶貧困戶參與奶牛代管項目,共計分紅36.7萬元。貧困戶通過申請“富民農戶貸”,從郵儲銀行貸款5萬元,由合作社負責出具擔保函,期限為3年,用這筆貸款可以購買奶牛3頭,由養殖合作社代管,合作社還本,政府貼息,貧困戶一點不用操心,按月分紅每年合計分紅3500元。
我市區位條件優越、北臨黃渤海、南融“省會圈”東連“黃河三角洲”、西接“隆起帶”、具有東西逢源、南北接力的地理優勢、新京滬高速和德龍煙鐵路在境內縱橫相交、使樂陵逐步融入全國交通主動脈、成為擁有5個高速出入口和1個鐵路客貨運站的重用交通城市,對奶牛養殖產業與濟南、京津冀的對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樂陵發展奶牛養殖業帶來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
推進鄉村振興的同時,樂陵市委,市政府堅持頂層設計,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加大推進樂陵市養殖業生態建設,推行生態養殖業發展模式,以綠色、生態為導向,持續推進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引導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標準化改造,培育糞肥收儲社會化服務組織,指導三方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推進種養結合,開展“糧改飼”和農牧循環模式試點,推廣灌溉管網的建設和沼渣沼液運輸管理體系建設,著力打造“養殖-有機肥-種植-養殖”生態循環產業鏈。以奶牛養殖為重點,發展生態環保養殖,在樂陵市范圍內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現在樂陵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6%以上。2020年成為山東省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試點,首批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縣市級),山東省“網格化監管典型示范縣”,全國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獲得國務院表彰。
樂陵市奶牛產業基礎優勢雄厚,全市共有大型規模化養殖場6處,存欄3萬頭以上,其中1萬頭以上奶牛場1處,3000頭以上的奶牛場2處,1000頭以上的奶牛場3處,所有奶牛場全部實現全株青儲玉米,混合日糧飼喂,成為國家級“糧改飼”先進示范縣試點單位,結合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樂陵市先后獲得“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德州市脫貧攻堅工作優秀縣”“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等稱號。創建農業農村部“健康養殖示范場”2家,國家級“畜禽養殖示范場”3個。
大型國有奶企天津嘉立荷(山東)牧業有限公司的引進,為樂陵市奶牛養殖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力量。該項目自2014年4月份入住樂陵以來,分三期投資25億元,建設3個總存欄能力達4萬頭的現代化奶牛場,占地1600畝,總建筑面積26.8t,日產奶量達到180t,年營業收入4億元,年均利潤總額7709萬元,牧業有限公司投資4700元建設沼氣發電設施,沼液總容納量26萬m3,日發電量2.6萬度,員工數量超過2000人,是集科研、育種、良種繁育、奶牛養殖,技術服務、飼料生產,乳品加工和銷售為一體化的國有控股產業集團。
以嘉立荷牧業等大型養殖企業為依托,在寨頭堡、丁塢鎮、大孫鄉擴建奶牛養殖場,以此為中心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和新型經營主體,推動養殖、加工、配送、銷售一體化經營體系,逐步深化一、二、三產業聯結,推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全縣“糧改飼”建設,著力打造“養殖-有機肥-種植-養殖”生態循環鏈,2018年嘉立荷(山東)牧業公司投資4700萬,分兩期建成沼氣發電項目,沼液總容納量為26萬m3,日發電量2.6萬度,為了“糧改飼”項目的推廣,2017年樂陵市利用上級專項資金分別向百益、金億、陽光奶牛養殖合作社分別注資36萬元、200萬元、64萬元用于糧飼兼用型玉米連片種植,2018年樂陵市政府繼續向金億奶牛養殖合作社注資974萬元鞏固“糧改飼”項目的推廣。
從國際看,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局勢保持總體和平穩定態勢,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
奶牛養殖產業占用資金非常大,并非一次性投資,許多方面是易耗品,需要不斷投入才能維持正常運轉,且融資難,因為養殖行業是一種高風險行業,受各種因素制約,稍有不慎,就無法挽回,所以,沒有人愿意為養殖企業擔保,難以獲得金融機構貸款。另,我市調動資源的能力有限,融資水平較低,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較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奶牛養殖業的發展。
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結“十三五”工作的同時,明確了2035年發展遠景目標,嚴格落實黨中央精神,全面闡述“十四五”計劃時期的總方針總政策,為了確保“糧食安全”,國家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不變,2018年國家實行養殖企業三區劃分政策,對養殖用地審批非常嚴格,土地容量接近“天花板”養殖戶要想得到土地審批非常困難。
奶牛養殖產業不能貫穿整個產業鏈,受到上下游產業鏈的制約嚴重,豐產不豐收。從整個奶牛養殖的產業鏈來看,奶牛產業生產集中度低,鏈條短,沒有真正形成三產融合。奶牛產業鏈涉及種植、養殖、產品深加工、采購、流通以及零售橫跨三個產業,產業分布不均衡,效率不匹配,牛奶從生產到消費成本高、損耗高、加價高。奶牛產業除嘉立荷(山東)牧業公司外,其他5家企業基本以生產初級產品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生產增值少,導致牛奶產品交易地位偏低,農戶利益流失嚴重,增收渠道變窄,難度增大,不利于解決“三農”問題、不利于脫貧攻堅、不利于鄉村振興。
奶牛養殖風險大,回報率低,沒有剩余資金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先期投入后,中間維護費用還需要很多資金,造成部分養殖合作社采取粗放式管理,生產水平下降,風險更大,收入更少,形成惡性循環。隨著樂陵市投資環境的不斷優化,奶業行情的穩步提升,以及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的大力推廣,樂陵市奶牛養殖業駛上發展快車道。但樂陵市奶牛養殖業的發展只是奶牛養殖戶的小規模擴群,仍未達到規模化、現代化。2019年樂農養殖合作社,先期貸款收購部分奶牛養殖戶的奶牛后,銀行收回貸款,沒再放貸,造成資金鏈斷掉,在糞污整縣推進過程中遇到阻力。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第一,根據奶牛的生活習性和樂陵市的地形地貌及本市氣候、環境、土壤等因素,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科學布局,合理規劃奶牛養殖,將奶牛養殖產業帶向生態條件適宜、地勢高燥,遠離城市,無工業污染、農民經濟比較寬裕、屬于沙質土壤的西北方向地質較差農業生產力較低的大孫,楊家,黃家、茨頭堡等鄉鎮傾斜。
第二,因地制宜的原則,將現代農業與現代畜牧業有效銜接。鄉村振興首先是農村的產業振興,要想解決“三農”問題,必須將農業和畜牧業有效銜接,振興農業的同時振興畜牧業,現實生活中往往將農業和畜牧業分開來經營,這即制約了農業的發展也制約了畜牧業的發展。
第三,實施產業化管理。實行種植養殖統一規劃,政府協調,推行集團化管理,專業化服務、機械化種植和標準化生產。從種養技術指導到市場風險防控,全部實行產業化管理,解決農民后顧之憂,保證其有穩定的收入,推動樂陵市的產業升級。
以“噸半糧”為切入點,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結合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和上級專項扶貧資金,解決好奶牛養殖用地緊張問題,解決好奶牛養殖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以嘉立荷(山東)農牧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以點帶面,推動種養結合,推動種植、養殖、屠宰、加工、配送、銷售一體化經營體系,逐步實現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振興樂陵市奶牛養殖產業。
鄉村振興、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現代農業 、噸半糧、現代畜牧業、糧改飼全縣推進政策、 產業振興、產業振興專班等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們要認真讀懂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構想,認真落實好上級文件,鄉村振興是全面的振興,不是一枝獨秀,讓那些既懂業務又懂領導的人逐漸走上領導崗位,鄉村振興局人員組成必須是各類人才復合體,而不是臨時搭建的草臺班子,只有做到上下齊心,統籌布局,鄉村振興才能真正實現,奶牛養殖產業存在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才能發展好奶牛養殖,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