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波 陸紅江 田 廣
(1.貴州民族大學體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貴州理工學院體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3)
2022年北京冬奧委會的成功申辦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冰雪項目的發展。國家決策部門頒發《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委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再一次把冰雪產業提升到了新高度。貴州省人民政府積極響應國家“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政策號召結合本省體育旅游資源,出臺了一系列打造貴州省冰雪旅游政策。貴州省人民政府下發16 號《關于支持六盤水市加快建設避暑度假和山地戶外運動目的地的意見》[2]。支持打造南方滑雪基地,并以“南國冰雪城”為主題進行推廣。根據《2019年貴州省及下轄市州經濟財政研究報告》顯示,貴州省第三產業占比上升,其中旅游、住宿、金融增幅最為明顯,旅游收入12318.86 億元,同比增長30.1%,游覽總數達113526.6 萬次,較去年增加17.2%[3]。
波特“鉆石模型”往往也叫波特菱形理論,是美國哈佛商學院戰略管理學院波特1990年在自己所寫的一本名為《國家競爭優勢》的書中提出,該理論的核心觀點是絕對優勢理論,他希望在國際經濟與貿易競爭中通過從生產要素、需求狀況、相關及支持產業、企業戰略和結構四個具有雙向作用的要素以及政府、機遇兩個變量中歸納總結出成功或者失敗的國家。“鉆石模型”理論對于國家層面的競爭力有著顯著的效果,對于區域內的競爭力也同樣適用。貴州省的冰雪旅游融合發展要素滿足“鉆石模型”的要點。本文從六個維度進行研究以期拓寬冰雪旅游研究問題的視角,為我省各級政府認識冰雪旅游競爭力的來源給予論點支撐,同時也為全國其他省份冰雪產業的發展明確思路。
根據波特“鉆石模型”理論,圍繞四大要素兩大變數,從六個維度對貴州省冰雪旅游融合發展進行多元化、多方位、多視角探索。
波特“鉆石模型”劃分為兩大板塊,一個板塊是基本的初級生產要素;另外一板塊是該部分的強化深入稱之為高級生產要素。前者包含民族文化內涵、區域地理優勢等;后者包含場館設施建設、冰雪人才(后備)儲備等。
1.1.1 民族文化資源
貴州省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多民族雜居區域,有著49 個民族成份。世居的民族有漢、苗、布依、仡佬、壯等18 個少數民族,后來陸續遷入回、藏、維吾爾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總人口約為133.60萬人,苗族以429.99 萬位于首位,其次是布依族和侗族分別是279 萬、163 萬[4]。
每一個民族都保留著獨特的本民族特色包含生產、生活、文化、娛樂、習俗、節慶、醫療等。例如結婚,苗族稱之為“游方”,在寨子里一個特定的區域內男女之間進行對歌,互相青睞后可贈送禮物作為信物;布依族則叫作“丟花包和浪哨”,其內容是通過“丟花包”來選擇自己心儀的對象開始進一步的相處,在交往階段(浪哨)如果雙方彼此有意便可以結為夫妻。貴州省是文化資源大省,有著豐富的民族特色文化資源優勢,這些民族文化資源為貴州省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特色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貴州省雖然作為民族文化資源大省,但是總體來說還存在著民族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難度大;民族文化資源分散較大不集中;漢化影響嚴重甚至面臨消失的問題。首先,冰雪旅游相對于貴州省內的民族文化而言屬于“舶來品”,對于民族特色+冰雪旅游的融合還處在于初級摸索階段,存在著融合不夠緊密、過度融合等現象。其次,貴州省屬于多個少數民族,各個少數名族居住分散難以起到有效的管理和傳承,會使得一部分人員較少的少數民族面臨著受漢族以及其他民族融合的問題,甚至有消失和滅亡的危險。
1.1.2 地理位置優勢
首先,截止于2018年全省建成高速公路項目12 個,歷程為617 公里,通車里程達6540 公里。從2009年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 公里到2019年突破7000 公里,貴州省高速公路總路程為全國第4、西部第2、綜合密度保持全國第1。貴州省明確6橫7 縱8 聯4 環線的規劃,根據《貴州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加密規劃)》在原主體規劃上和新推出的《省政府高速公路建設三年會戰實施方案》中的7768 公里高速公路網基礎上,增加2328 公里。預估到十四五初期階段,全省高速公路達到10000 公里[5]。
其次,2014年末貴廣高鐵的運營開通,極大地縮短了貴陽到廣東的時間,該航線橫跨貴州、廣西、廣東三省,途徑貴陽市、桂林市最后達到廣州市。從第1 條高鐵的開通到2021年3月,貴州省的高鐵運營里程超過1400 公里[6]。貴州省發改委2021年2月26日發布《2021年貴州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名單》將新增加9 條高速鐵路,進一步推動了交通的發展,縮短了通行的時間。
第三,貴陽市國際直達航線截至目前共有25條,通達日、韓等周邊國家以及加拿大、美國等北美洲國家和歐、非、南美、大洋洲等國家和地區,實現2 小時國內航空暢游、7 小時國內高鐵直達。
最后,國際陸海通物流巷、國家示范物流園等物流樞紐、國際郵件互換局、國際貨運中心臨時場所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打通了海上航線,極大地提升了物流行業的產業鏈,拓寬了與海外國家和地區的物質交換交流。貴陽與香港的物流對口銜接,實現了24 小時直達的便利。
1.1.3 冰雪人才儲備
產業融合的壯大發展離不開人才這一核心的問題。為響應國家發展冰雪運動的號召,促進實現《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和“北冰南展西擴東進”戰略,實現讓人們關注冰雪運動到感受冰雪運動再到享受冰雪運動以及促進地區協同發展,提高產業經濟效益。產業融合離不開專業人才的助力,目前貴州省冰雪人才的儲備遠遠不能滿足冰雪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需求,想要形成完整的冰雪旅游融合發展,還需要對外引進人才、對內培養儲備。
1.1.4 基礎設施建設
在我國“北冰南展西擴東進”戰略下及省內政策的推動響應下貴州省的冰雪場館已初建雛形,截止2021年貴州省一共建有8 個滑雪場館,分別是遵義思達歡樂谷滑雪館(室內)、遵義大樓山滑雪場、梅花山國際滑雪場、玉舍雪山滑雪場、烏蒙滑雪場、貴陽云頂滑雪場、黃果樹奇遇嶺滑雪場(室內)、荔波冰雪水世界滑雪場(室內)。8 家滑雪場館規模大小差異較大,面對滑雪水平較高級別的游客僅有較少的滑雪場館能夠滿足,其余場館僅局限于游客體驗層面。
市場的需求是產業發展的巨大動力。在貴州省2019年財政研究報告,顯示第三產業中的旅游產業表現突出,旅游人數和收入持續創新高[7]。全年旅客消費總收入12318.86 億,較上年增加30.1%,接待旅客達113526.6 萬,較上年增加17.2%。根據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截止2020年10月10日,國慶假期收入367.21 億元,排名全國第3;旅客人數5190.69 萬人次,全國排名第5。隨著《貴州省“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的推進以及世界滑雪暨國際兒童滑雪節、全國高山滑雪青少年挑戰賽、全國越野滑雪青少年挑戰賽、貴州省青少年冬季陽光體育大會等國際賽事的舉辦,對于貴州省冰雪旅游來說將是極好的時機。總體來說,貴州省冰雪旅游本土市場容量較小,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總人口為38562148 人,其中具有高中(含中專)文憑的人有9951000 人,導致市場需求參差不齊。眼下還是以低端市場為首消費,一定程度上對冰雪旅游融合發展有制約性。
體育旅游隸屬于旅游業,然而冰雪旅游又只是體育旅游旗下的一部分,相對于傳統的旅游業來說冰雪旅游產量相較于薄弱。但是在體育產業集群的帶動下得到了有效的發展,通過休閑、科研、商業和創業等諸多內容形成了對一定區域內聚集了大量的體育服務或體育用品企業和機構,使得區域內的經濟和產業成長具有目標性和導向性[8]。
近年來,貴州省冰雪旅游市場高度活躍,進而增加了體育用品、體育服務業、體育裝備制造業等的占比。其中體育服務業以93.56 億的生產總值獨占鰲頭,占全省體育產業的96.6%。體育服務業主要是體育產品銷售、出租、貿易、代理為主力軍并且能夠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其余的體育場地建設、體育傳媒、體育中介等聯動部門發展較為滯后。總體貴州省體育產業的產業結構而言,產業門類不完善、服務品種不健全,企業缺乏品牌創新意識、結構布局不合理、效益未能達到最大化。
根據波特“鉆石模型”,政府僅僅作為變量之一,隸屬于輔助變數。但是在中國的舉國體制國情之下,政府起到引領的核心作用,政策的推動起到宏觀層面的發展助力。具體表現為下發一系列政策如《貴州省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貴州省全民健身計劃》等有關法律法則、體育產業、體育市場主體培育、體育產業招商等,極大地挖掘了我省體育產業發展潛能。
西部大開發政策的貫徹落實,結合貴州省獨特的山地自然資源被列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等命題升華,結合2019年8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西部陸海新信道總體規劃》明確提出2025年將基本建成西部陸海新信道,202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依法實施。這對于貴州省冰雪旅游業注入了強勁的動力以及絕佳的機會。
結合上述波特“鉆石模型”分析。在政策、經濟、消費紅利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完善貴州省冰雪旅游產業鏈、形成旅游綜合體。一方面以“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引入高水平冰雪運動員,培育本土冰雪運動人才;另外一方面發揮好競技體育示范引領作用,通過比賽等方式發展冰雪運動,通過競技體育帶動群眾體育;最后通過民族特色+休閑冰雪、民族特色+趣味冰雪、民族特色+民族特色冰雪等方式深度緊密融合。
在我國“北冰南展西擴東進”戰略下及省內相關政策的推進響應下貴州省的冰雪旅游場館已建雛形,截止2020年貴州省共建有8 個滑雪場館,分別是遵義思達歡樂谷滑雪館(室內)、遵義大樓山滑雪場、梅花山國際滑雪場、玉舍雪山滑雪場、烏蒙滑雪場、貴陽云頂滑雪場、黃果樹奇遇嶺滑雪場(室內)、荔波冰雪水世界滑雪場(室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著廣大居民經濟水平的提高隨之而來的是需求層次不同。南方的冰雪項目與北方的冰雪項目在多個方面存在差異,貴州省結合當地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社會需求等因素制定滿足不同群體、不同滑雪水平、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愛好的需求開發出不同層次的玩法[10]。例如,通過制作專屬的APP 來進一步了解游客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務。
冰雪旅游屬于體育產業的一個分支,根據波特“鉆石模型”,強大競爭力的形成離不開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緊密聯系。貴州省有著全國獨特的喀斯特地貌,也是全國少有的多少數民族地區,有著49 個少數民族,并且每一個民族都保留著自身的特色風俗。冰雪旅游的融合能力很強,與政治、經濟、民族文化、自然風光、旅游、文化、教育、保險、環境、金融、醫療等方面息息相關。合理開發貴州中醫藥資源,以“體醫融合”理念為指導,充分發揮“非醫療健康干預”作用效果;融合嫁接地方民族特色,打造“民族風情園”實現吃、住、行、游、玩一體化融合服務;深度挖掘冰雪項目的潛能,實現“一點綻放,多點開花”的旅游產業集群[11]。
波特“鉆石模型”指出,企業發展規模的大小和自身的戰略目光起到主宰作用。冰雪旅游的形成需要市場的推動來進行發展,利用消費者這一雙無形的手來推動冰雪產品的誕生。冰雪與旅游在很多領域都能夠高度的契合,通過消費者不同層次、階段的需要迫使冰雪市場在本資源上推陳出新,進而提升市場的整體容納量。在貴州省2019年財政研究報告,顯示第三產業中的旅游產業表現突出,旅游人數和收入持續創新高。隨著《貴州省“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的推進以及世界滑雪暨國際兒童滑雪節、全國高山滑雪青少年挑戰賽、全國越野滑雪青少年挑戰賽、貴州省青少年冬季陽光體育大會等國際平臺的搭建,對于貴州省冰雪旅游來說將是一個極大的契機。
冰雪旅游是朝陽產業、生態產業。隨著冰雪旅游多項政策的落實,貴州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貴州省制定并實施了冰雪旅游管理服務三個省級標準,冰雪旅游與教育、文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等行業(產業)的融合邊界越來越寬。可以斷定,到2035年時,貴州省冰雪旅游融合發展定會成為全國其它省份的典范,能夠實現冰雪旅游產業作為強國富民的產業,實現“南國冰雪城”的目標。